专题文章
担新使命  写新篇章,锻造新时代“文学湘军”
发布时间:2024-08-23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湖湘文化软实力-栏花900-504.jpg


作为历史的参与者、现实的记录者,“文学湘军”伴着大潮而生,迅速崛起,一路与时代坚定同行,与时代紧密呼应,也成为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


近期,省政协调研组在省作家协会围绕“助力提升湖南文化软实力”课题开展调研,湖南文学用书写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为提升湖南文化软实力上下求索的积极作为赢得调研组称赞。


湖南政协新闻网

近年来,湖南作家赓续“文学湘军”传统,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图为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多部长篇小说。资料图


辉煌崛起

“文学湘军”享誉文坛


“文学湘军”的形成和崛起,绕不开四大作家返湘。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立波、康濯、蒋牧良、柯蓝等一批经历过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考验的作家先后回到湖南主持文学工作。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一大批青年作家迅速成长起来,一批批作家接续奋斗,构建起当代湖南文学作家队伍的独特景观。


据记载,周立波回湖南,源于毛泽东与他的一次谈话。毛泽东说:“湖南文坛时下很不景气,没有一个扛大旗的作家,湖南那么多名家为什么不回去几个,把湖南撑起来?”


1954年,周立波率先“扛大旗”,举家迁回故乡益阳,先后在桃花仑、邓石桥清溪村居住。彼时正值农村合作化建设高潮之时,他走进生活的洪流中,参与劳动,与农民朝夕相处,于1957年至1959年间创作完成了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


周立波回湘后,将康濯、蒋牧良、柯蓝等作家邀请回来。这批作家的返湘和创作,打破了湖南本土小说创作的沉寂,为组建湖南作家队伍、发展湖南文学事业作出了贡献,有力推动了“文学湘军”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周立波的《湘江一夜》、叶蔚林的《蓝蓝的木兰溪》和《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蔡测海的《远处的伐木声》、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刘舰平的《船过青浪滩》、何立伟的《白色鸟》、孙健忠的《甜甜的刺莓》、水运宪的《祸起萧墙》、谭谈的《山道弯弯》、未央的《假如我重活一次》、萧育轩的《乱世少年》、翟禹钟等人的《彭大将军回故乡》、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等先后问世,老作家焕发生机活力,中青年作家迅速成长,湖南文学开始步入黄金时代。


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的6部获奖作品中湖南占了两席:古华和莫应丰两位湖南籍作家分别凭《芙蓉镇》《将军吟》问鼎。在此后的7年里,湖南先后有11人次的13部作品荣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也因此成就了“文学湘军”的美誉。


时间来到世纪之交,湖南文学涌现出唐浩明的《曾国藩》等长篇历史小说,王跃文的《国画》、阎真的《沧浪之水》等长篇现实主义小说,韩少功的寻根文学理论,残雪的小说艺术探索等有影响力的作品,成就了湖南文学的新辉煌。


据统计,1991年至2011年,27位湖南作家的32部(篇)作品获得全国文学奖。一批蓄势已久、实力雄厚的湖南作家在时代中脱颖而出,以厚重的创新力作频频折桂,推动“文学湘军”在中国文坛大放异彩。


阔步前行

湖南文学彰显时代担当


《漫水》《乡村国是》《中国北斗》《大湖消息》4部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奇迹花园》《南村传奇》《像风一样奔跑》《影子行动》《蒲公英嫁女儿》《一千朵跳跃的花蕾》6部作品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逐梦——湘西扶贫纪事》《月光紧追不舍》《“海牛”号》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创作骏马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作家赓续“文学湘军”传统,阔步前行,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用极具思想力量的笔触放大湖南声量。


退田还湖、退林还湖、生态修复、十年禁渔……在《大湖消息》中,书写了一系列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辨和探讨。作者沈念近20年间百余次前往东洞庭湖湿地、长江集成孤岛,实地的见闻与思考让《大湖消息》成为一部具有鲜明南方地域色彩的大湖文学作品,也成为新时代记录洞庭湖变迁的特色生态文学样本。


时代是文学创作的土壤,文学见证和记录着时代的更迭与变迁,《大湖消息》便是生动诠释。


省政协委员、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胡革平介绍,近年来,湖南文学聚焦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创作系列长篇报告文学,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立传;聚焦“一步千年”的历史进程,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重点推出一批深情书写三湘大地沧桑巨变的文学精品;聚焦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持续推进“青山碧水新湖南”文学创作活动;聚焦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湖南名家写名村”文学创作活动,为乡村振兴赋能。


新时代新征程,“文学湘军”将目光继续聚焦湖南,并由此生发出更为厚重的民族性创作,比如《黄兴》《陶澍》《王船山》《谭嗣同》等作品述说“半部近代史,湖南人写就”的湖湘辉煌,《陈树湘》等红色题材作品讴歌湖湘英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湖湘精神……


“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最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通过文学创作,把湖湘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世界意义,实现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胡革平说。


1979年深秋,著名画家吴冠中与张家界相逢,张家界的奇秀山水触发了他的灵感,创作出惊艳画坛的《自家斧劈——张家界》,还写下了游记散文《养在深闺人未识》。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关注。自此,张家界被世人熟知。


一篇文带火一座城,城市的流量离不开文学的加持。近年来,“文学湘军”力求通过文学书写和文学活动,将湖湘大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者的诗和远方。比如,开展“青山碧水新湖南”“百家写百村”等文学创作活动,组织文学采风活动,为全省旅发大会增光添彩,助推文学与旅游融合发展。


“唐浩明老师作为曾国藩的隔代知己,写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极大地推动了双峰县荷叶镇富厚堂的旅游发展。”省政协常委、省作家协会主席汤素兰表示,要挖掘和书写湖湘文化人物,以文化人物赋能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


以周立波、王蒙、莫言、梁晓声、阿来等现当代著名作家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命名的21家书屋,装点在村庄的树幔绿帷之间;艺术雕塑、文艺演出剧场、现代化图书珍藏馆等文化景点散落于田野山边;作家活动周、清溪一课、清溪书香之旅等文化品牌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走进益阳清溪村,充盈着书卷芬芳的小村庄令人心旷神怡。


清溪村是“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一个缩影,其中,文学是清溪村最为独特的标识。胡革平说:“省作协紧扣‘文学’和‘村庄’这两个关键词,积极协助益阳持续推进清溪文学村建设,组织开展作家‘书写清溪’、村民‘口述清溪’‘文学照亮清溪’、学员‘走进清溪’等系列活动,将清溪书屋打造成文学交流的殿堂,续写‘新山乡巨变’,擦亮‘文学清溪’的名片。”


人才培养

为湖南文学注入青春力量


近年来,在省作家协会的牵头组织下,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报告文学、生态文学、网络文学、文学评论等各文学学会(协会)相继成立,建构了湖南文学创作、交流、互促、研讨、组织的专业平台和体系,走在全国前列。


儿童文学一直是湖南文学的亮丽名片,拥有汤素兰的笨狼、谢乐军的魔术老虎、周静的一千朵跳跃的花蕾等众多IP和人物形象,其作品受众分布各个年龄段,有着坚实的读者基础,多部作品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是“文学湘军”斩获全国大奖的重要方面军。


“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和科技融合最紧密的新兴业态,是产业链最长、延展性最强的产业,提升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动漫产业大有可为。”在汤素兰看来,要通过文学作品形象拍摄动画,提升动漫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鼓励、扶持和发展湖湘动漫产业;要鼓励和扶持年轻人参与到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中来,进一步发现与培养有追求的年轻人,为提升湖湘文化软实力赋能。


近年来,湖南的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位于长沙马栏山的“中国网络文学小镇”成为中国网络文学新地标,“网络文学专业职称专场评审”开全国先河,吸引了产业、文化、人才等资源集聚,形成了集网络文学作品创作、出版、版权交易、作品改编、影视、动漫等完整产业生态链。


2024年8月8日,知名网络作家御井烹香在中国网络文学小镇注册个人工作室。成功引进御井烹香的背后,离不开政协力量的参与——在长沙市政协的协调和指导下,马栏山政协委员工作室、省网络作家协会等合力推进网络作家人才引进工作,目前已成功引进丁墨、横扫天涯、御井烹香等头部网络作家,每年可为马栏山增加数百万元税收。


“目前,我省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的作家,大多还是50、60后的老将,与新时代提升湖湘文化软实力的需求相比,湖南青年作家的崛起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胡革平说,目前湖南以毛泽东文学院为依托,加强各门类各年龄段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培训,旨在打造一支德艺双馨、规模宏大的文学人才队伍。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系列文学青年培养计划,推选一批90后、00后文学新人,锻造新时代“文学湘军”,举办“未来文学家”大讲堂,加强青少年文学素养培育,储备未来湖南文学人才。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