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茶香小城
发布时间:2017-09-29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网
分享

◆甘正气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安化是湘中的一座小山城,没有人像沈从文描写茶峒那样对它大笔揄扬,但它在茶方面却似乎更为知名。

  这里不像青岛、阳朔那样满街都是酒吧,这里多的是擂茶馆和茶叶店,尤其是茶店像清末民国山西的票号一样随处可见。

  小城里没有一条街、一道巷没有茶店,可以说安化有多少山、多少水,这里就有多少茶店。单看店名就让人浮想联翩:白沙溪、碧丹溪、云天阁、卧龙源、苞芷园、峰角岭、晋丰厚、永泰福、老顺祥、千秋界、阿香美……仿佛每个茶店后面都有一处清绝的风景,一段江湖的传说,一个古老的神话。到擂茶馆吃茶当然要钱,而到茶叶店去喝茶则可以放心大胆,口袋里布挨布也没关系,不会有人要你为喝茶买单。有的茶店门口挂着对联:“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这可不是标榜。

  《西游记》中唐太宗为玄奘饯行,将一撮尘土弹入酒中,请玄奘务必喝下,寓意是:“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玄奘端杯一饮而尽,将故土融入血脉,扬鞭策马毅然去往西天。林清玄在一篇文章中说,他们闽南人有个传统,每次出门总会随身携带一小瓶故乡的泥土,这样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安化人对茶也是如此,到哪里似乎都带着茶,好像此茶喝处即吾乡。

  我曾看到同事去长沙出差,用小铁盒装着家乡的茶叶。一次在北京,偶遇两个从安化来首都看病的村民,在他们夫妇俩栖身的小旅馆,老乡从行李箱里拿出用塑料袋包着的茶叶,放几片泡给我喝。还有一次,我到一个企业家的办公室谈事,他给我泡了一杯茶,事情几分钟就谈完了,水还是烫的。我犹豫了一下,端着纸杯走了。这位企业家后来对我赞不绝口,说我珍惜他的好茶。在他们眼里,家乡的茶都是心爱之物。

  湘潭人爱吃槟榔,遇到特别要好的朋友,他会“分一角子”,也就是把一个槟榔撕出一瓣来与人分享。在安化,你若去做客,主人会翻箱倒柜掏出他珍藏多年的一饼黑茶,搣一小块泡给你喝,豪气十足地说:“你尝尝,这可是有了药香味的老茶!”不少当地人不仅能尝出茶的年份,还能品出是采自哪个山头。在这里,不懂茶的掌柜是会被老板娘鄙视的,那不屑的眼神、轻蔑的语气,仿佛她丈夫是银样镴枪头一样。

  这里有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黑茶博物馆,也有藏身民宅、一门两进的红茶博览馆。这里如果你不能背几首茶诗,不会唱几句采茶歌、吼几嗓子“踩”茶号子——糍粑要用手打,安化的“千两茶”要用脚踩——在当地人的眼中你就算不得一个文化人。

  虽然这里的人并不像《镜花缘》里君子国的酒保,“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那样文绉绉,但也颇多奇才异能之士。有一次我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有个陈列厅正在进行“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玻璃橱窗里有一张皇榜,是想说明台湾同胞很早就参加大陆的科举考试,被中央政权委以官职。我定睛细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同治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后面有一行小字:“第一甲第二名黄自元 湖南安化县人。”在安化县城里有黄自元路,也听说他中过榜眼,但我不以为意,毕竟才子佳人小说里的俗套太多,只要参加科举的穷书生最后都是“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他,而且是黄纸黑字,赫然在列。他虽然仙逝百年,但是亚马逊上还有他几十个版本的字帖出售。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据说是最好的书法启蒙读物。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件雅事,这个小小的县城毫不客气地占了两样,还不要说这里的黄金菜等野味山珍,我已为它驻足,你是否会因此停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