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他们是我们的亲人
发布时间:2017-06-02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湘声报记者  陈彬

  如大海捞针,我们为什么要寻找?

  他们是我们的亲人

  长沙雨花亭,一个小区内。穿过一条小路,乘坐电梯而上,走进一间百余平方米的房间,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锦旗、牌匾、感谢信等,上面写着“抗战老兵,民族脊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里是湖南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龙越和平中心”)所在地,在外面没有任何标识和铭牌。

  2016年9月,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通过,决定在长沙发起成立龙越和平中心,开展“两岸寻亲”等公益项目。龙越慈善基金会是一家公益组织,曾以发起“老兵回家”活动著名。

  龙越和平中心成立后,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寻亲信息。这些寻找者或被找寻者,都不是普通的亲人走失,而是与特殊时期的抗战老兵有关。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岸从此音讯隔绝。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探亲以来的30年间,曾远离故土的老兵们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亲人团聚。但是,不少老兵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重回故里,他们,有的已长眠他乡,海峡永隔。

  为了这些尚未找到回家路的老兵们,龙越和平中心的志愿者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奔走各地。

  截至2017年5月底,龙越和平中心“两岸寻亲”项目共收到近900条寻亲信息,其中有效线索400余条,已帮助14位抗战老兵找到亲人,还有16条线索已经初步查到相关信息,尚待进一步核实。

  离乡越近情更怯,77年不见的家乡早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图为即将抵达老家的胡定远老人久久凝视窗外。

  

  “等不起了!”

  “台湾一位97岁的四川籍老兵自1940年入伍,1946年随部队到台湾,离家77年不知家人音讯,耄耋之年想回家看看,去父母的坟前叩头焚香。”

  今年3月,这条网上寻人信息引起正在台湾出差的龙越和平中心秘书长夏衡芳和“两岸寻亲”项目负责人刘群的关注。

  夏衡芳、刘群当即与龙越和平中心驻台湾办事处人员余蓉蓉取得联系。余蓉蓉是陕西人,和丈夫在台湾开了一家旅行社。

  3人商量后,当天决定赴老兵家去看望。到达老兵家时,天色已晚。老兵家在一楼,一扇门大开着,房间里透出很亮的光,97岁的老兵站在门后。

  看到3人到来,老兵很是惊喜,拉着他们的手,一直带进屋里。余蓉蓉说:“他的身体好像都想要说话,但随着岁月的尘封,又不知从何说起。”

  老兵叫胡定远。1940年4月,还不满20岁的他,从姐夫家出发,到白米场买粉条,半路被抓作壮丁,从此与家人失去了所有的联系。

  此后,他被送到前线。“胡定远”的名字还是长官取的,意思要他远征平乱。胡定远参加过缅甸远征军,在日本投降后从缅甸坐船回到祖国东北。1946年,他随部队登陆台湾高雄,并先后在新竹、桃园、台北、屏东等地驻扎过,后来住进眷村,以闲职为生——在炊事班掌勺。

  夏衡芳说,在寻找老兵的过程中,她时常听到这样的话“你们来晚了!”这既让她感到有些失落,也让她意识到,时间紧迫,有些老兵已经等不起了。“台湾老兵都已经是耄耋老人,人生百年回归故里是他们一生夙愿。”


  

  少时离家九十归。此生,却再无相见,唯有泪千行。图为老兵胡定远老人在父母坟前痛哭。 (CNS图)

  “我们就是你的亲人”

  “原来在看抗战电视会有这样一些镜头,有人去打酱油,然后从此就消失了。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大量且真实的这些信息展现你面前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人在时代的渺小,个体的微弱。”刘群在整理寻亲信息过程中,时常会有一种感慨,“许多人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70余年过去,胡定远记忆中的家是个旧址——四川泸县凤凰乡6保2甲。

  “找不到了”“肯定找不到了”……胡定远叹着气的同时,又非常期盼,“就算找不到亲人,我也想回去看一看。”

  按照三人事先的安排,夏衡芳连线在四川的志愿者,希望送上来自家乡的祝福。

  “爷爷,我就是咱们四川的,我是你的老乡!”志愿者在电话另一端用纯正的四川话跟胡定远打招呼,老人嘴唇翕动了许久,大声用四川话回应:“你好!”

  志愿者拿着手机,对准周边的朋友转了一圈说:“爷爷,你回来,就算没找到亲人也没关系,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胡定远的眼泪掉了下来,这是他久违了的乡音。

  “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值得”

  胡定远的寻亲信息发布后,引起全国众多热心网友关注。终于,10多天后,在当地政府、媒体、志愿者的帮助下,胡定远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在启程回家的前几天,胡定远特别兴奋,每天在家附近来回走动,活动身体。余蓉蓉有时陪着他走,问为什么?胡定远回答,“回家有一段路要走,我要用脚走回家,闻闻家乡的味道。”

  在余蓉蓉给胡定远办好相关证件后,胡定远穿着新买的衣服,对着镜子敬了一个军礼,开启了回家之旅。

  胡定远记忆中的家现在叫白米镇龙湾村。宁静的村庄在4月20日被打破。近百名村民自发从各地赶回,迎接胡定远的回来。他们准备了鞭炮、横幅和佳肴。

  饭后,胡定远到父母坟前祭拜。跪在坟前,胡定远接过香就不能自已,放声痛哭,“孩儿不孝,没有孝顺到您……现在,我回来了。”

  “当看到这一幕,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值得了。”无论是夏衡芳、刘群,还是余蓉蓉,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感受。

  “很多人都说,两岸开放探亲都这么多年了,现在还会有那么多老兵需要寻找吗?其实还有很多的。”余蓉蓉说。

  比如,台湾在戒严时期,为保证兵员,不提倡大陆老兵结婚,并延长兵役,很多人就此孑然一身。胡定远是在61岁时才组成家庭,因怕家庭受到影响,一直未提回家的事。直到今年3月妻子去世,他又将做第二次肝癌手术,才向亲人袒露自己的心愿。

  “过去大陆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台湾老兵又离别家乡多年,一心想多带点钱回去贴补亲戚,所以回乡探亲是一笔巨大的花费,很多人当时没有经济能力回去;一些人在网络欠发达的时候没有找到亲人,所以也没回去;还有一些老兵随着年纪增大,孤身一人,根据台湾相关规定,80岁以后不能独自登机,所以没人陪伴他连飞机都上不了。”夏衡芳说,这些人都是龙越和平中心服务的对象。

  “如大海捞针,我们为什么要寻找?”

  一个个寻亲故事不断打动着龙越和平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夏衡芳看来,每一段寻亲都不易,背后都有着一段血脉相连的亲情故事。

  江苏老兵王世训1946年去了台湾,儿子王思敏如今已71岁,从未见过父亲。这个秘密也一直被隐瞒着,怕因父亲的特殊经历影响到家人。

  近些年,王思敏身体不太好,向家里人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爷爷、奶奶和母亲,生前一直都在寻找父亲的下落,想找到自己的父亲,完成三代人的心愿。

  去年11月,江苏志愿者发布了寻找抗战老兵王世训的信息。经过几个月的寻找,台湾志愿者刘德文找到王世训老人的骨灰。

  今年3月,王世训的骨灰回到家乡,与先他而去的妻子合葬,王思敏拖着病体与亲人们一次次跪拜。

  娄底人钟文革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二伯钟孝利的后代,希望一家人能够团圆。

  钟孝利生于新化县,在大陆时曾任“江西省吉安保安大队长”,上校军衔,1948年离赣去台。上世纪80年代,他与家里人一直有书信往来。90年代初,钟文革再写信,钟孝利就没有再回信,后来才知已过世。在钟文革制作的家谱里,详细地记录着钟孝利一家的情况。

  得知台湾老兵胡定远在寻亲后,正在台湾出差的龙越和平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他家看望并了解情况。

  回到老家的胡定远老人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CNS图)

  聚餐时胡定远老人夹起一块肉说:“这是家乡的味道。”

  今年5月底,余蓉蓉找到了钟孝利的儿子钟友鹏,并把家谱带给他,钟友鹏很是开心。在与钟文革隔海聊了一个小时后,钟友鹏对余蓉蓉说,“我想回家。”

  “王世训,属于骨灰回家;胡定远,属于亲人团聚;钟孝利,属于后代一直没有放弃。三个都找到了,很具有典型性。”龙越和平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还有很多人在寻亲的路上。

  “长达70余年的分离,生死两茫茫,寻找每一位亲人都如大海捞针,找到的只是极少极少的幸运者。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不懈地寻找呢?” 5月中旬,夏衡芳在寻亲群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寻亲人符慧回答:“我曾问外公,都已经七八十年了,如果找到了也只是一盒骨灰,咱们要去领回来吗?外公说,领啊!怎么不领回来啊,我心心念念79年了,不管是活着的人,或者是骨灰,哪怕只是一坨肥料了也要带回来,那是我爹呀,一辈子没有见过的爹呀。那是我们的亲人啊,至亲的亲人!”

  寻亲人刘向中说:“让每一位已逝的英烈和健在的老兵,都回到原来真正的归宿。把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连接起来,双方亲人得到心灵上最大的慰籍。”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

  一桩桩老兵回家故事的背后,凝聚着公益人的努力与执着。

  “有时,寻亲人就提供一封信、一个名字、一个老地址,线索非常少,甚至只是提供大概什么年代被抓等零散的信息。” 余蓉蓉说,“台湾有些公开系统可通过姓名查找,但有时搜一个名字出来几个或十多个同名同姓者,这样就要不断跟寻亲人核对相关信息。”

  有一次,余蓉蓉和几个志愿者在公墓里找一位抗战老兵的墓。公墓的杂草有一人多高,他们在公墓里穿来穿去,不断寻找比对。 旁边的工作人员看到后,对他们感慨道,“这样做太辛苦了。”

  听后,余蓉蓉继续弯身寻找。她说:“我们只知道这个名字,相关系统又查不到,甚至可能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这位台湾老兵将姓名、年龄等都改了。所以,也只有这种办法可尝试。”

  夏衡芳意识到,对于两岸寻亲来说,困难在于执行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经费也并不充裕,而龙越和平中心要在短时间内建设自己的执行团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执行成本会非常大。她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纵然面对这些困难,但夏衡芳还是充满希望:“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帮助更多的老兵回家,或者让已经故去的老兵骨灰落叶归根,那也是特别了不起的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