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湘声报记者 许望桥
“当初,河北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在总体上略优于湖南,我们用脚投了票,如今我们更希望返乡投资创业。”近日,湖南省政协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法治环境调研组赴河北省开展对比调研,在与河北省湖南商会的企业家座谈时,湘籍企业家们纷纷表达了对湖南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期待。
目前,湘籍企业家在河北创办了数十万家企业,仅石家庄市就有超过10万名湖南人在此创业兴业。
调研组一行表示,将认真吸纳和消化河北省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将其融入到向湖南省委、省政府提交的调研报告中,促进湖南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让湘籍企业家们早日返乡发展。
保定市市政服务中心大厅
1个窗口完成商事登记
调研组来到保定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时,看到刘蕊(化名)正在填写《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一直怀揣创业梦想的刘蕊,几年前从大学毕业后,就和同学尝试注册成立一家设计公司。彼时,注册公司有着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和出资期限的限制,还需要各种纷繁复杂的证明。出身工薪家庭的刘蕊只得搁置创业打算,进入一家外资企业上班。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放宽了,政府相继取消了各种限制,以前横在创业路上的门槛儿消除了。”刘蕊说,在相关政策的吸引下,她辞去工作继续当初的创业梦。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不到一个小时,刘蕊就办完了所有手续。临走前,她被告知,3个工作日后就可以拿到公司的营业执照。
2016年7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全省实行“一站式服务”。新设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企业登记,申请人只需向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填写“一张表格”,登记部门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所有手续都在一个窗口办结,不必再到人社部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以及其他的证件。”河北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赵树堂说,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金融、保险、中介机构等在办理涉企相关事务时,均对企业的营业执照予以认可。
这样的机制让企业的营业执照有了更为强大的功能。它既是企业的“身份证”,也是企业办事的“通行证”。以往需要使用其他各种证件办理的各种业务,如使用社保登记证办理企业职工社保业务等事项,统统归结到使用营业执照办理。
原来企业必须具备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信息备案等8个证件的功能,全部合并至一张营业执照上;用一张营业执照可以将所有涉企业务办好——这就是河北的“八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改革带来的提速效果是明显的。以往要跑9个部门才能办完的工商登记变成一个窗口办理,申请材料由30项减少到10项;办理时间由2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以内。
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部完成。改革之前已经注册的企业,其营业执照正逐步更新换代到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
信息共享平台简化程序
实际上,“八证合一、一照一码”是依托河北省政府建立的“河北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共享应用平台”来实现的。在这个平台上,与工商业相关的各省直部门、各市县政府之间的信息可以进行传输和共享。
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向企业核发营业执照后,省工商局负责将企业基本登记信息及变更、注销等信息及时传输至共享应用平台。企业按规定自行向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报告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税收缴纳情况、自身经营状况等各种信息,经社会公示后,统一传输至共享应用平台。
目前,该平台共归集涉企信息1761.5万余条,向社会公示市场主体登记备案信息3000多万条,平均每天访问量达200万人次。
“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认。”赵树堂说,在平台上各政府部门可以清楚地查到企业的真实状况,从而在办理行政审批时,无需企业再提供各种证明;审批因此变得更加简便,服务也更加优化。
在新政的影响下,河北全省2016年新增市场主体102.4万户,同比增长38.6%,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2016年湖南省全面启动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部分地区还启动了电子营业执照试点。调研组成员认为,就这些做法而言,两地可以互相借鉴;就推进的力度和效果而言,湖南需向河北看齐。
“申请材料的减少、办理时效的加快,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如何确保不出差错?”“政府的各项权利都是由宪法和法律授予的,9个部门的审批权下放到一个窗口,是怎么做到的?有没有法律依据?”对于河北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是调研组成员关注的两个问题。
“先发工商营业执照,再补后面的手续。”对于第一个问题,赵树堂表示,工商登记部门会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审核。在领取营业执照之后,企业要用营业执照去办理员工社保缴纳等相关业务,并及时向信息共享应用平台报送相关信息。
政府部门为企业补齐相关手续留下充足的时间。例如,员工社保缴纳的期限为30个工作日,且所有的手续都能在政务中心办事大厅或者在互联网上快速办理。一旦企业失信,将会受到惩罚,甚至会面临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
为了使整个流程顺畅,确保政府、企业依法依规履行相关程序,河北省政府还配套制定了《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以杜绝差错的出现。
对于政府审批权力的归口问题,2015年河北省政府在威县启动了审批权下放改革试点,通过成立专门的行政审批局,将不同部门的42枚印章合并为1枚印章,实现了1枚印章管审批。因为试点的效果显著,相关经验在河北得到迅速推广。
赵树堂表示,“八证合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行政法规的有关要求,对试点经验进行了改进,因而在推广中并未遭受太大的阻力。
刘蕊(化名)在保定市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
第三方评估助力环境优化
河北省湖南商会副会长奉先武告诉调研组,当地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少、办事按规矩来,是他对河北的营商环境感到最满意的地方。
2014年,奉先武来到河北发展。用他的话说,当时自己人生地不熟,除了认识几个老乡外,政府的门朝哪边开他都不知道。然而,手续一路办下来,畅通无阻,从事医药行业的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2016年上半年,河北向社会公开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后续监管清单和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实现了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责任清单实现了政府“法定责任必须为”,负面清单则实现了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权力,一步步被关进制度的“笼子”。
在河北各省直部门的官方网站首页,都有一个“通知公告”栏目。点开该栏目,可以清楚地看到各项行政权力事项的权力清单。与权力清单一样,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和负面清单也链接至政府网站、有关部门网站、政府政务中心办事大厅等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权力清单中每项权力的实施依据、实施对象,根据法律的哪一条、哪一款都已一一列出。例如,发改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五条;《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第二十三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第四条等法律来实行;承诺评估时限为15个工作日,审查时限为1个工作日。
同时,针对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河北省政府还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常态化机制,集中整治发现的有关问题。
“第三方评估独立、专业,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全省的营商环境把脉问诊,并倒逼各省直部门和各市政府把问题解决好。”赵树堂说,目前对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评估交给了北京市的一家专业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报告囊括对省本级和13个市营商环境进行的独立调查评价,评估的结果将重点用于解决行政办事效率低下、政府工作人员慢作为懒作为、信访累计案件、政府失信等问题。
55个部门合力解决执行难
与全国多个省市一样,河北的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每年要受理很多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其中执行难问题普遍存在。
河北省委政法委副秘书长刘永志表示,2013年由省委政法委牵头,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实施了“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年行动”。
行动过程中,省委政法委、人民银行等55个部门联合建立了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
对于拒不执行判决的执行对象,其所有信息都会共享至各个部门。一旦他要办理与相关政府部门有关的事项,便会遭遇障碍,例如,出行只能选择普通交通工具等。
刘永志说,党政机关拒不执行生效判决,是执行难的难中之难;要解决这一问题,重在抓住“关键少数”。
行动启动以来,根据中央关于做好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和裁定工作的有关要求,河北各级政法部门连续组织开展涉及党政机关执行案件专项清理活动,对党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加强协调督办。省委政法委会同省高院每半年向全省做一次通报,且通报至各地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促使其主动采取措施,执行判决。
截止2016年底,两部门共执结涉及党政机关的执行案件1145件,涉案执行标的额6.95亿元,执行标的到位金额6.67亿元。一批多年执行未结的老大难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