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学难融合,特殊学校难进入
特殊孩子就学难如何破局
◆文/图 湘声报记者 刘敏婕
孤独症男孩轩轩为王磊画的画像
“孩子不适应普通小学,特殊学校名额又太少,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如何保障?缺乏适当的教育环境,孩子长大后何去何从?”7岁长沙孤独症男孩文文的妈妈最近给湘声报记者发来信息,文字里透着焦虑。
“干预和融合”是4月2日第十个国际孤独症日的主题,也是孤独症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为此,湘声报记者走访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采访相关教学人员,试图为像文文这样的适龄特殊儿童就学难题寻找解决路径。
长沙市内仅一所特殊学校
4月10日清晨7:40,长沙市政协委员、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胡建郭站在校门口微笑着和每一个学生打招呼。
有的学生笑着回应,准确地踏上盲道走入校内;有的孩子热情地冲上来和校长握手,把新书包秀给他看;有的学生则似乎充耳不闻,即使身体被家长掰过来对着胡建郭,眼神仍望向别处。
就任校长一年的胡建郭,如今已能准确地判断出每位学生的特殊之处,“这些眼神不关注人的都是孤独症孩子”。随着医学的进步,这所原来的长沙市盲聋哑学校所招收的听视障孩子逐年减少,却有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排在入学的等待名单中。
每年6月是学校的招生报名季,无奈和无力往往笼罩着胡建郭等学校领导们。为了招收更多学生,学校把所有能用的房间都改成了教室。为此,学校多年来一直呼吁,长沙市各区都应建一所特殊学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应建好一所特教学校。而长沙市内所辖六区均超过30万人口,却只有一所特殊学校,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城市及相邻省会城市。
2014年底,长沙市政府决定投资3亿元新建一所培智类为主的市级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新校选址望城区,目前已经进设计阶段,预计2018年招生开学。
面对有人提出疑问“一所同等投资的普通中小学可以容纳几千个学生,为何特殊学校却只能容纳几百个?”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主任黄利平不禁感叹,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知太少。
由于小班制教学和一对一个别化康复,普通中小学大约1:20的师生比,特殊学校达到1:3甚至1:2;同样一间教室,前者可以容纳三四十名学生,后者却只能容纳10名;而且特殊孩子需要各种康复教室,包括美术、烹饪、音乐等等。
胡建郭告诉湘声报记者,新校区建成后能容纳四五百名学生,虽然仍不能满足长沙市内所有特殊孩子的需要,“但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
学位偏少而入学需求大
草绿色地面,浅蓝色桌椅,长短不一的绿色藤蔓墙贴,每个学生的照片被贴在黑板的心形图案里,一年级启智班40平方米的教室清新明亮。
与普通小学教室相比,这个只有10名学生的空间显得十分宽松。两位班主任老师的办公间就设在教室一侧,她们一边备课一边可观察教室动态,将频繁跑动的学生带回座位,或随时处理突发情况。
学生们正在上美术课,在老师的指导下画一棵树、涂上颜色并粘贴树叶,这一过程需要两个课时。不时有人离开座位、老师叮嘱学生不能往额头上涂固体胶棒、课桌下突然踢出一只鞋子、男孩举着作品让老师拍照……眼前看起来有些凌乱却不失秩序的课堂,是学生们适应了一个学期的成果。
班主任告诉湘声报记者,一年级上学期时满教室都是跑动的身影,状况频发,几乎上不了多少课程内容。而这个班上唯一的一名孤独症男孩,短时间内没有体现出明显进步。
有160名学生的培智部涵盖了九年义务教育,是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里最大的学部。即使在这里,孤独症孩子也属于“不好教”的那一类学生。
“因为这些孩子大多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很少有兴趣点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黄利平说,其他脑瘫、智障等孩子更有参与感,更乐意回应老师,即使不知道答案也可能会举手,而孤独症孩子即便知道答案,也很少愿意举手回答。
作为长沙市区唯一的特殊学校,学校每年新招一个启明、启聪和启智班,随着听视障孩子逐年减少,拥有长沙市户口的适龄听视障儿童都能入学;与此同时,启智班10个左右的学位,每年却有100多个孩子报名。这其中包含脑瘫、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和孤独症等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在普通学校入学的孩子。
这意味着,长沙市每年仅有两三个孤独症儿童可以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不论对学校或对社会,逐年增长的孤独症群体都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孤独症发生概率已经高达1%,如果大量孤独症儿童得不到适当教育,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胡建郭有些担忧。
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特殊学校反而更接近素质教育。”胡建郭感叹,特殊学校的教育除了文化知识学习,更注重培养生活自理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016年4月,胡建郭从雅礼实验中学副校长调任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从普通学校到特殊学校,他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甚至连可能遭受学生攻击的场景都想象过。
到任以后他意识到这些想法实在有点可笑。他告诉所有的老同事和朋友,“这些孩子真的非常可爱,很多方面比普通孩子还优秀”。
胡建郭发现,学生们有各自的天赋和学习死角,有个孩子吹起口风琴来神采飞扬,看不出任何问题,但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有时还会叫出声来,以发泄心中的烦躁。
“天天教1+1,教了半年他也不会,有什么意义?不如让他们发展爱好。” 胡建郭提出,学校要多增加艺术课程,按照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
任教19年的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王磊也不喜欢“特殊教育”这个标签,“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相貌、个性和行为方式,应该依据个体发展需要给予其适当的教育,所以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都应该是‘特殊教育’”。
王磊为许多孩子上过绘画治疗课,面对难以沟通的孤独症儿童,经验丰富的他最初曾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绝望,“可能半年过去了,别人看不到孩子有任何变化”。
在即将出版的教育随笔集《心灵疗愈》中,王磊讲述了自己和孤独症男孩轩轩的故事。面对有严重语言障碍的轩轩,王磊通过各种方法试探他的内心世界。在赢得信任后,他被轩轩称作“爸爸”。很长时间后,轩轩画了一幅画,依稀能看出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人像,当他说出“这是爸爸”时,感动瞬时淹没了王磊。
“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教学资源有限,我们已经是能多招一个就多招一个。”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王磊认为,特殊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尤其是区县一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更应主动担责,统筹规划区域内特殊教育发展,确保每一个特殊儿童就近入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特殊儿童难融入普通学校
到沿海城市的特殊学校参观时,胡建郭看到学生的残障程度普遍比自己学校的孩子严重,细问之下,原来这正是特殊教育相对发达的体现,“程度较轻的孩子大多进了普通学校进行融合教育,比较严重的孩子才进特殊学校”。
“国际特殊教育的主流方向并不是建大量的特殊学校,而是推行全纳教育。”王磊告诉湘声报记者,“全纳教育”的概念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其内涵在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无排斥、无歧视的教育。
尽管在长沙市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但大部分儿童在学校仍然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
王磊和普通学校的老师交流时,这些老师常表示对孤独症孩子的异常行为感到束手无策,有的言语中不乏抱怨甚至愤恨,“很多老师习惯从成人道德的角度去判断孩子的这些行为,从而采用阻止、批评、惩罚甚至恐吓阻止孩子这些异常行为”。
在王磊看来,这就是长沙各区常年没有承担起本地区特殊教育职责的后果,“绝大多数人对特殊教育都没有概念,总觉得都是特殊学校的事,跟他们没有关系”。
王磊十分推崇发达国家的“双胞胎学校”,一所普通学校旁边建一所小型特殊学校,特殊孩子有一部分时间和普通孩子一起上课,一部分时间进行特殊教育。
作为长沙市特殊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在逐步开展随班就读师资培训。胡建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只有当老师们了解特殊孩子,才知道如何去理解他们,接近他们,从而内心真正喜爱他们”。
胡建郭经常接到一些中小学校长的电话,请他推荐合适的特殊学生到学校就读。但他从不轻易答应,因为在对方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资源之前,孩子未必能得到有利发展。
但至少这是一个利好信号。在他看来,目前实行的义务教育微机派位是融合教育的发展机遇。当重点中小学的生源优势不再后,校长们开始思考如何使学校办出特色,素质教育或者融合教育都是可行之道。
胡建郭希望,尽可能多的特殊孩子能到普通学校接受良好的融合教育,而他们愿意接收残障程度更严重的孩子。
改变普通人更容易
“校长和老师们的意识渐渐开明了,但他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让家长接受融合教育。”胡建郭坦言,有些校长向他诉苦“老师我还可以引导,家长很难做通工作”。
前段时间,一名在普校就读的孤独症学生因常在教室走动而被家长集体要求其退学,备受压力的校长向胡建郭咨询。他告诉对方,这种情况并不是大问题,如果强迫孩子退学太不公平。
“其实家长的担心是多余的,每个班有一两个特殊孩子,有利于整个班级孩子的成长。”胡建郭感慨,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些有不同困难的同龄人,更能感受到社会的多元化,从而珍惜生活,学会怎么去关心、爱护和包容他人。
但由此可见,包括孤独症儿童在内的所有特殊孩子家庭,将面临种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尤其很多未进入普校和特校的大龄孤独症孩子,分布在长沙市内各所民办孤独症康复机构中进行训练和学习,费用高昂,且教师资源和教学条件都较为有限。
黄利平经常告诉特殊孩子家长,义务教育这九年是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喘息服务”,因为“离开学校后,只有你们为孩子负责”。他以此提醒家长,在这几年中尽可能让孩子把该做的事学会。
“不要每天问他们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老师布置了多少作业,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居家生活。”为了让学生融入社会,黄利平一一拜访学校附近的医院、电影院、大超市等机构,表明随时会带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希望对方可以包容和接纳。
他做好了碰几个软钉子的准备,但事实上沟通非常顺利,“这些机构都非常友好,虽然他们不知道怎么帮,但都愿意帮忙”。
“相较于改变这些孩子的生理缺陷,改变普通人其实更容易。”黄利平说,假如社会和学校一样,每个人都能为特殊孩子提供帮助,这些孩子融入社会将没有任何障碍。
眼看特殊教育日益得到长沙市教育部门的关注,逐渐解决了特校老师的岗位补贴和职称等难题,如今新校区在望,很多资深老师感叹“特殊教育的春天终于来了”。
“希望全社会多关爱特殊儿童,很多疾病的发生只是几率问题,没有家庭注定会拥有一个特殊孩子,请给他们多一些同理心和包容心。”胡建郭再三嘱托湘声报记者,“请告诉大家,每个特殊孩子都非常可爱”。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启智班学生正在上美术课。
课间,一位学生主动和校长胡建郭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