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好天气,想不到急雨匆匆。本来要参观朋友的周末菜园,车过高桥金井,只能进路边茶园躲雨。
面向开阔地坐定,一幅茶山风景图拉开画面。绿色染遍山峦,错落有致、高度齐胸的茶树生机勃勃,隔窗可闻漫山茶香。就着大好春光,品嫩绿毛尖。
满口茶香,调动了友人的兴致,反正他的家人已备午饭,不急赶路。我问,回乡翻修房屋,因环境美才辟菜园?友人说村里好几家都这样,从城中回去一小时左右,路好村美,每回一次都有惬意感受。
一位做文化产业的朋友触发灵感,租了几栋空房做民宿,让不愿在城里居住的父母晚年生活舒适些。一些朋友离家久了,也能在那里慰藉遥远的乡愁。
朋友的话点醒了此刻的我。我的家乡离长沙很远,以前回去需一两天,现在高铁只要两个小时,父母去世后便很少回去了。虽然我的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但越来越陌生,童年的景象只在记忆里留存。许多来自农村的新城市人,和我一样,在周边的乡村找到新的共鸣。
春来采茶忙。 邹利强摄
雨停了,放下茶杯,一行人出门上车。
阳光柔和,车行在雨后新晴的公路上,颇感舒适。对于近年来周边的巨大变化,我有直观和切身感受。年轻时曾到过黄兴镇和春华镇,那时农田菜园茶园产量不高,住房破旧,车道难行。多年前我在长沙与平江交界处的村庄扶贫一年,一次次经过春华路口,现在早已看不到半点往昔的痕迹。去年我登上高桥紫竹山,阳光明媚,天高云淡,方圆十多公里景象尽收眼底。
山上绿树耸翠,鸟语花香,山下阡陌纵横,村庄静美。目光所及,有白鹭湖、金井河和农科院科研基地,也不乏绿色的田野,春日的思绪在金桥家风家训馆、廉政文化长廊停留,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车行十多分钟,沿几座连绵小山转入一座雅致篱笆小院,在一幢颇为讲究的三层砖楼前停下。打开车门,淡淡花香迎面涌来。楼内走出两位面色红润的老人,一看就是友人的父母。问好落座,无比亲切。
接过老人递来的茶水,我闻到一股记忆中的山茶味道。这是我当年到春华农家第一次喝的茶的味道,也是那年扶贫在村上常喝的味道。烟熏茶,顾名思义比刚才在茶室喝的毛尖亲民,有着百姓生活的烟火气,在制作程序之外,增加了一道烟熏工序。中餐饭菜准备好了,餐桌上的土鸡火锅冒着热气,水煮鱼溢出紫苏剁椒的香味,还有腊味合蒸、春笋炒肉、香椿煎蛋等美食。老人辛苦准备的菜肴,是亲情的味道,是乡村的味道。
雨后阳光有着潮湿的清新,友人带我们钻过水汽的白雾去看他家的菜园和十几棵茶树。菜园不大,井井有条。一行行一片片,郁郁葱葱,宽大叶子上还挂着晶亮的水珠,有青菜、菠菜、莴笋、苋菜、韭菜、香菜和葱蒜。同来的朋友在那些嫩绿深绿交织的茶树前,新奇新鲜。有人想帮忙采茶玩玩,友人说淋雨的茶不好加工,大家便作罢。
友人伸手轻轻在茶树枝头拈了一下,把一粒芽尖晃晃,送进嘴里。我学他样,也拈一粒茶芽入口,顿时一股清香盈满口腔,这不是毛尖和烟熏茶的味道,分明是春天的清香,是山野给我们的美好自然和原生态的体验。回味茶香,友人接着炫耀他的“百宝山”“多彩园”,以及山茶山花、水果、蔬菜及野生的香椿、细笋、荠菜……
文 | 姚茂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