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村,是一个土家族、苗族、汉族聚居的传统村落,位于吉首市马颈坳镇的西北部,因中国南方长城最北端第一个关隘“隘门关”而得名。
走入村中,山峦层叠,茶园绵延,一幅“村在茶中,茶在村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图景展现在眼前。2023年,隘口村黄金茶年产值近1亿元,全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茶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有力的发展引擎。
谁曾想到,隘口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高达95%,外出务工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山乡巨变的背后,离不开省人大代表、隘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向天顺15年深耕乡村发展的探索与付出。
辞去公职回乡种茶
寸头、腰板笔直、声音洪亮,谈及隘口村时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思路清晰,这是向天顺给人的第一印象。
“我是土生土长的隘口村人,村里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家家户户都有种茶、采茶、制茶、喝茶的习惯。我自小便跟着长辈上山采茶,学习传统手工艺制茶。”向天顺介绍,隘口村素有“百年苗疆茶谷”之称,保留着明代湘西黄金茶交易遗址和古南方长城沿线专为茶边贸开设的苗疆要塞等古迹,也是湘西黄金茶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之一。但过去村里种茶不成规模,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和蔬菜维持温饱。
从小饱尝贫穷滋味的向天顺发奋读书,在父母艰辛的供养下终于考上大学,成为当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吉首市矮寨镇政府工作。2009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公职,回村带领乡亲们种茶。
“当时周边村子的茶产业渐成规模,当地百姓纷纷通过种茶、卖茶实现增收致富,我相信隘口也可以走上这条致富路子。”2009年5月,向天顺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20多万元,在村里成立了吉首市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苗疆茶叶合作社。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他以村里仅有的100余亩老茶园为母本园,与村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开荒拓面,种植本地“黄金茶”。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10年,村里第一批茶叶成功售出,户均收入破万元,这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希望。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种茶。
“由于湘西黄金茶沉寂多年,为打开销路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向天顺回忆,当年为了卖茶,他带着合作社的几位骨干连开10多个小时的货车,跑到长沙、重庆、成都等地的茶叶市场和品牌茶楼,一家家上门推销。他记不清遭遇过多少次拒绝,但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黄金茶的优良品质会赢得市场认可。
据相关检测,黄金茶中氨基酸含量高达7.8%,是同类茶品的两倍以上;茶多酚含量20%左右,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可达50%。湘西黄金茶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之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隘口村的茶叶越来越受欢迎,有不少回头客主动找上门来买茶,湘西黄金茶一时供不应求。为了让黄金茶更好地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向天顺组织村民统一种植、统一培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很多投身茶产业的村民,也逐渐成长为致富能人。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产业壮大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不能落下。”在向天顺看来,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互促共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2013年,向天顺代理村党支部书记,他首次在隘口村探索提出“红色股份”概念,依托湘西黄金茶产业,村集体整合资金40万元注入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参股,合作社根据茶叶加工量进行分红,形成“党支部引领+合作社龙头带头+农户参与”发展模式。10余年来,村集体分红共计200余万元,破除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隘口生态茶园从当年的100余亩母本园,发展到如今的2万亩连片茶园,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靠着不断发展壮大的湘西黄金茶产业,隘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隘口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后,走上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以文传茶”的乡村振兴之路,着力打造“隘口茶旅特色小镇”。如今,在隘口村,一年四季都有景可看,游客可在这里观花海、赏飞瀑,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也可以在穿村而过的司马河边嬉戏,还可以在茶马古道上探寻古迹,开展研学、党建等多业态主题活动。这里先后被认定为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及全国首批10条茶旅融合精品线路之一。向天顺也先后获得全国茶产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湖南省“十佳农民”、湘西州首批“乡土人才”等荣誉。
向天顺讲述奋斗心得——
具备“三要素”,乡村想不富都不行
回首多年来在乡村一线奋斗的经历,我认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果具备这“三要素”,想不富都不行。这“三要素”就是:人、平台和产业。
第一个要素“人”,指的是致富能人或者致富带头人。“人”要树立“三个观”,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够理解到知足、知不足和不知足的人生定位。知足者乐,知不足者勇,不知足者进。
“人”要具备“三个气”,即志气、骨气、底气。志气来源于情怀,情怀是奋斗的力量源泉,有情怀的人就有格局,就会奉献,就不会计较一时一域的得失。骨气来源于自信,信心十足的人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咬定目标、咬紧牙关,始终不分心、不走神,排除万难去赢得成功。底气来源于能力、动力、定力。只有如此,才能站得稳、干得好、走得远。
“人”还要保持“四种态”,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以及永远奋斗的姿态。
第二个要素“平台”,对乡村而言,就是村支部和合作社。今天的隘口村通过村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平台,经过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把一个大山里出了名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富裕村,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个要素是“产业”,要因地制宜地选准一个产业。隘口村就是选准了黄金茶这个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
在市场化的今天,特别是如火如荼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我认为村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一定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同时要有企业意识、商品意识、品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全村实现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共同富裕。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吴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