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永州市作家协会农民作家分会在冷水滩区伊塘镇成立。这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民作家协会。在永州,有农民作家近200人。
这些农民作家有着怎样的创作故事?农民作家协会又承担着怎样的使命?政协融媒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被称为永州农民作家“三剑客”的魏冬林、胡海林、王一武(左起)。
山乡巨变孕育农民作家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永州古称零陵,雅称潇湘,是一座千年古郡,人文底蕴深厚。司马迁、李白、柳宗元、陆游、苏东坡等历代文人大家,都曾为永州的山水人文留下不朽诗篇。
文学是时代的镜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乡巨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也孕育出永州农民作家群体。他们植根于农村生活,将农民的喜怒哀乐、农村的现实境况化为笔下的创作源泉,记录下乡村蝶变的壮美画卷。
在永州农民作家中,被称为“三剑客”的胡海林、王一武、魏冬林均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都在80年代开始创作。近40年来,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外出打工,他们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其中,胡海林以小说见长,王一武擅长诗歌,魏冬林工于散文兼小说,他们的创作刚好构成了文学创作门类的三大块,也因此成为永州农民作家群体中的代表人物。
胡海林1986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笨哥传奇》,此后他常年担任村干部,并将这段经历写成中篇小说三部曲《村秘书》《村支书》《村主任》。后来,胡海林辞去村支书职务,到城里打工。打工生活为他开启了创作的另一扇窗,写下《我和我的工友》《玉桂进城》等作品。在胡海林的小说里,讲述乡村故事和农民工的悲欢离合,生活气息浓郁。
江永县上甘棠村、零陵区周家大院……星罗棋布的永州古村落,融入王一武笔下的《永州诗歌地图》。在《永州诗歌地图》中,收录了王一武近十年创作的133首诗,把永州的山水、城镇、乡村串联成一张充满诗意的地图。
魏冬林曾短暂外出务工过,后长期在家务农。2007年,他开始接触网络文学,以笔名“笔耕潇湘”先后在多个文学网站发表小说、散文近100篇。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得到读者的充分肯定,这极大地激发了魏冬林的创作热情。围绕家乡黄阳司本土文化,他相继又推出了《冷水滩记》《嘿!黄阳司》等作品。白天忙农活,晚上阅读写作,这成为他的日常生活。
办好农民作家的“家”
对大部分农民作家来说,笔耕所得难以维持生计。他们的艰难,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还体现在创作上缺乏指点、作品缺乏推广等方面。
永州市作家协会农民作家分会的成立,让农民作家群体有了自己的“家”,让他们更容易被看见。
据介绍,分会成立伊始,就提出了发展目标:凝聚更多农民作家、乡土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不断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宣传当地优质农特产品、风景名胜等,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头部“村字头”IP,探索践行作家协会赋能乡村振兴的“永州模式”和“湖南样本”。这其中包括打造“农民作家小镇”,在伊塘镇建设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农民作家书屋”,建立作家采风创作基地,举办“文学名家大讲堂”,组织作家作品研讨会分享会,实施“驻村作家创作计划”等系列举措。
永州市文联主席唐俊对永州农民作家充满期待。她说:“农民作家要扎根本土,讲好永州故事,充分展示‘新永州、好永州、美永州、福永州’,用情怀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永州市作协主席吴茂盛表示,协会将结合伊塘镇“伊家人·一家人”公益活动品牌,举办系列文学公益活动,助推农、文、旅、体、教、产深度融合。
“我们将用笔描绘好乡村美好画卷,用真挚的情感讲好农民自己的故事,力争创作出更多有烟火气、散发泥土芬芳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文学力量。”胡海林说。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谭钧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