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惊世发掘半世纪  科技赋能五十载,马王堆奇迹:新的传奇在续写
发布时间:2024-05-24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湖湘文化软实力-栏花900-504.jpg


游览长沙,必到湘博;游览湘博,必看辛追——走进湖南博物院,来自大江南北、海内海外的游客,一定会一睹2000年不朽的“东方睡美人”辛追夫人神采。


这位辛追夫人究竟是何容颜?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分别为年龄约35岁的全身坐姿版和50岁左右的头部形象,备受社会关注。这一3D数字人形象,是以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辛追出土时的头部扫描X光片为主要依据,在AI助力下最大限度复原了她的容貌。


多年来,陈列在湖南博物院的长沙马王堆汉墓藏品和辛追夫人,是湖南文化旅游一张闻名于世的名片。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AI重现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是在数字化领域的重大应用。这些年来,对马王堆汉墓的保护、研究与开发一直在持续。”在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看来,透过这座西汉“文化宝库”,我们得以窥见2000年前的社会万象,它不仅是湖湘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湖南政协新闻网

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的“T型帛画”吸引众多游客围观。 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摄


多学科合作

共同保护辛追夫人


1972年,长沙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一座汉墓被发现和发掘。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作为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惊现世界,被视为考古史和医学史上的奇迹。


“辛追遗体出土后,当时中国考古学、历史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文物保护等众多学科的顶级学者参与发掘和研究。”喻燕姣说,当时的发掘工作可谓是举全国之力,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项目。


2002年,湖南省博物馆(2022年更名为湖南博物院)新馆落成,旧馆的文物需要搬迁至新馆。有一件文物的搬迁让所有人放心不下,那就是辛追夫人遗体。时任湖南省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游振群找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主任罗学港咨询:“女尸能搬吗?”罗学港思考之后,建议为辛追做一次“全面体检”。


“那时也恰逢辛追出土30年,体检结果显示它整体‘健康’。”喻燕姣说,在紧张而周密的准备下,辛追夫人顺利地搬进了新馆。


让“千年不腐的睡美人”延续风华,这背后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科技、医学力量提供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2003年,中南大学与湖南省博物馆联合成立马王堆汉墓文物研究保护中心,两年后经省科技厅批复同意,更名为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罗学港担任中心主任。每年,省政府都给予经费用作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


50年来,湖南博物院已构建起一套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通过使用制冷系统、液体浸泡、层流空气净化系统等方式,防止辛追夫人遗体腐烂、发霉和变色。“如今,辛追老太太处于4-6℃恒温、70%以下湿度以及恒定光照的大环境中,其间的空气达到手术室级别的无菌环境。”喻燕姣介绍。


辛追夫人的“住所”也随着科技进步而更新——有了标准的保存实验室,棺椁下新增防震装置,从博物馆地下经过的长沙地铁6号线,也做了充足的防震工作。


湖南政协新闻网

5月17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受访者供图


科技赋能

研究新成果持续产生


“作为湖南文物考古成就的代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量漆器、丝织品、帛画、印章、竹简等文物,它们为研究汉代的历史、医学、天文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省政协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高成林认为,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促进了整个考古行业的发展。


“肉眼可见,古尸身上的丝织品衣服颜色鲜艳漂亮,但其背部同样纹饰的丝织品,颜色却相对暗沉。”喻燕姣直言,大家之前推测辛追夫人的这些丝织品是以两块布料拼接而成,但通过近期的研究发现,其为同一块布料,但因棺液浸泡,背部丝织品中的矿物颜料保存下来,植物颜料却全部褪色。


这项发现,源于湖南博物院完成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系统性清库。“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马王堆汉墓纺织品整理与研究》,这也是第一次对马王堆汉墓纺织品进行全面整理。”喻燕姣介绍,除去一般的分类整理研究外,加大了科技检测的研究方法,比如利用科技检测设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的表面元素分布、染料、颜料的残留物等进行分析。


同时,喻燕姣及其团队也有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新发现,其中包括织有“安乐如意 长寿无极”吉祥话语的丝织品。这些文字被认为是目前已出土丝织品中发现的最早成句文字,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如此品类繁多、工艺精湛的丝织品,以及从长沙汉墓出土的金饼、大量水晶玛瑙玻璃珠中可推测,长沙在汉代是海上丝绸之路中非常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喻燕姣介绍,目前《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三卷本已经完稿,将在今年8月马王堆汉墓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上首发。


AI助力

让文物“活”起来


一座千年古墓,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惊世的绝唱。


半个世纪来,马王堆出土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成果迭出。在高成林看来,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研究不仅提升了湖南的文化自信,也增强了湖湘人民对本地区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如今,马王堆汉墓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湖湘文化名片之一,而有关马王堆汉墓的故事也一直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近年来,湖南博物院与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携手打造的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拂开历史的尘埃,让观众品味2000多年前的亲情、爱情、家国情。


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科技擦出火花。2023年10月,湖南博物院启动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集合以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为首的国内一流团队,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2000年前辛追夫人的容貌,拟将沉睡多年的辛追夫人以一种鲜活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时,数字专家团队还将基于其AI大模型对话能力,集合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资料、历史记载材料、考古研究成果等海量素材进行信息化处理,通过多种模拟场景下进行大数据训练,最终形成一个可以与现代人对话并讲述西汉历史、社会风俗的虚拟数字人。湖南博物院拟计划今年下半年推出“辛追夫人”AI智能体,用于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陈列文物讲解、共情和实时对话等,未来也可能延伸运用到网络游戏、影视作品等领域。


“这些举措,对于讲好湖湘文化中的辛追故事,推动湖湘文化出圈意义重大。”省政协委员、湖南博物院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舒丽丽说,以更加亲民的方式,让深藏于博物馆的文物和文物故事“活”起来,吸引更多人关注湖南博物院和湖湘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郭俊杰  肖君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