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曹豳有“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的诗句,暮春时节“独听蛙”,单就这景致,已是一幅好画了,抑或一首别致的小令。
小令别雅,有娴雅气,俳句只能称得上短小别致,少了一份雅气。
于绿荫深处,春草池塘边,独听蛙。
独听蛙。雅在“独”。暮春亦是春浓处。桃花将谢未谢,杏花如火如荼,梨花菡萏初绽,林莺翻飞,绿茵遍野,在这样的景致里,于暮色时分,出得村巷,独步慢行,于村野处,觅得一处静地。听蛙。
听蛙,听一份悠然之境。
暮色将至,鸟影翻飞,是天空养育的精灵,白日里它们跋山涉水,将高远的穹苍分割成无数斜块。暮晚时分,翻过远山,驮着一日的疲惫和梦幻回归巢穴,这时候,也是村野苍穹之上最为繁忙的时候,高树之上,鸟影斜插而过,箭簇一般,抑或悠然盘旋,它们带给大地的是分行的诗句。间或滴落的鸟声,碎在丛草间,绿茵深处,不知名的虫儿鸣叫着,若是鸟影是飞翔的诗句,虫鸣就是写在大地上的宋词,蛙鸣就是晚明的小品文了。
“呱——呱——呱——”不是么?蛙鸣亦会在池塘之外划出弧线,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尤其是那最后的一声,落下来,不就是晚明小品文的结尾么?比唐诗冗长,比宋词复沓,恰是小品文的笔法,一唱三叹。一只蛙叫是独唱,三五只是合唱,一池蛙鸣就是二重唱了,一只蛙掏出的是内心的热望,三五只蛙是对春天的赞颂,群蛙唱和是对夏日的渴念。
蛙鸣起时,暮色渐浓。尤其是暮春将尽长夏未至之时,它们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望,乡人说“蛙鸣热烈是大雨将至的象征,地气沉闷”。后来读书,我才知道乡人对于蛙声的理解早已超越了书本,他们用生活的经验将自然的规律解释得通透易懂,就像早间一味茶,喝得淋漓尽致,整个身体通透而轻盈。
说到茶,我才想起蛙声是春日的一盏好茶。
一声蛙鸣是龙井的清灵,三声蛙鸣是浓酽的六安瓜片,蛙声四起是泡在瓷壶里的大把猴魁。猴魁醇厚,一不留神下多了,泡在瓷壶中越泡越浓,越泡越多。三开之后,我喜欢在瓷盏中养茶渍。
蛙声就是养在村庄杯盏中的一盏好茶渍,绛紫中透着淡绿,像景泰蓝瓷瓶上缠枝牡丹的粉彩,我很喜欢盯着景泰蓝瓷瓶出神,听蛙声亦能听出这好看的色彩来。
暮色浓烈如茶,起身回家。提壶烧水沏茶,就沏一味藏在书架上的猴魁,喝出浓郁的乡野气。
乡野气才有暮春的气息,小令一般,有雅气。
文 | 任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