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牵愁的飘逸: 李白舟行洞庭湖(下)
发布时间:2023-11-17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沿着长江东下的李白,并没有急切地回到分居两地的妻子、儿女身边,而是在湖北、湖南按下暂停键,作了约一年的逗留。长安、洛阳两京都已收复,朝野上下颇有些中兴景象,李白也受到感染。他似乎在盼望、等待来自长安的召唤。


因心烦意乱,又幽怨郁结,李白不时便醉酒,并迸发愤懑的狂语。他甚至说:“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君山何尝不是李白的钟爱?“佯狂”的诗人在用极端的语言诉说极度的愁怨。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五)因了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洞庭秋草藉君山蔓生千载之上的情韵,而丹青画出的君山呀,又被玉镜般的明丽湖水映照。李白笔下的君山何其让人怜爱!


结伴而游的贾至,是被杜甫称为“雄笔映千古”的诗人。他此时由中书舍人贬为岳州司马,也是孤鸿落叶,郁郁寡欢。许是读了他同游的诗作,李白写下《巴陵赠贾舍人》:“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他说,长沙在巴陵南边,距京城长安更远,唐肃宗对贾至比汉文帝对贾谊有更多的恩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李白在劝慰朋友,也在劝慰自己。诗里的潜台词是:雷霆雨露皆恩泽,君不可怨。这样的李白颇似杜甫。


君不可怨,又有什么可怨呢?聊以慰藉朋友和自己的,除却诗的安抚,更须酒的淋漓酣畅。“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借酒消愁是李白飘忽人生熟悉的解压方式。然而,此时此刻,纵使“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都远不足以消解李白心中或是万古的愁怨。


秋夜的洞庭湖了无云烟,水天一色,月光澄清。“谪仙人”李白恍惚间想起了九天之上,迁谪流离之感、神奇杳邈之思于是飘逸而出:“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若是顺流而行,直上九天,该有多好?那里或有超越一切愁怨的人生自由?耐可一词是唐人俗语,意思是哪有可能呢。“乘流直上天”既然不可能,那便将就将就,且在洞庭月色、天边白云中去买醉吧!这样的飘逸中,愁怨已近乎绝望。


月是李白诗中常有的意象,也最具故乡情愫。《静夜思》中凄清如霜的月色,于今在小学课本中弥漫乡愁,自不须细说。且看,月还别有一番情韵:“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月出故乡,万里也可相随,此刻也许足以慰藉历尽沧桑又无处安放的游子的心。


何况,“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岳阳楼上的那番天边白云、仙风飘飘的韵味,不也是可以复制的吗?


又到了春色已还、风暖草绿的季节,似乎无所期待的李白只能继续东下了。身处困境的他,叹息着无补于国,也无济于时,只能徒唤奈何。他只有归隐东山的小小心愿了。《春滞沅湘有怀山中》可能即写于这个时候。诗云:“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沅水、湘水汇于岳州,故岳州又有沅湘之异名。又要归隐的李白,想着君臣遇合终不可求,内心深处能不翻腾“怀沙客”屈子那般的沉痛?


李白的东山在哪里呢?


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白仙逝的前一年,杜甫在李白的故乡作《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现存杜甫诗歌中,这是最后一首怀念李白的诗。诗题下有自注:“近无李白消息。”


李白虽已获释两年了,认为他犯有死罪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杜甫对此忧愤有加。他又一次公然为李白挥洒理解和同情的泪。


杜甫希冀着,可能也猜想着,李白会回到故乡,回到那诗书雅趣的天地。这样的话,老友也可重聚,把酒问月。


杜甫诗中的匡山,即大匡山,又名戴天山,在现在的四川江油,20岁出头的李白曾在山中大明寺潜心读书约3年。纵横之术、游侠精神、仙风道骨等蜀地的多元文化,与李白坎坷的一生如影相随,和他在此地的浸润颇有关联。然而,李白没能回到匡山。24岁仗剑远行之后,他再也没能回到故乡。《蜀道难》那汪洋恣肆、百转千回的愁怨中,是否也曾蕴藉回不了故乡的苦楚?


19世纪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我们无人有幸拥有只属于自己的人生。”对大唐诗人李白而言,这句话最终意味着什么呢?


文 | 黄献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