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牵愁的飘逸:李白舟行洞庭湖(上)
发布时间:2023-11-10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青年杜甫在长安苦苦开辟仕途却一无所获的某一天,忽然想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几年的前翰林供奉李白了,诗发乎于情,便写下深情款款的《春日忆李白》。


正是在这首诗中,杜甫衷心地赞叹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博览群书的杜甫发现,李白诗歌飘逸不凡的气象,无人能及,出类拔萃。杜甫对此显然是十分倾慕的。


李白在《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一诗中写道:“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这样的诗句,大概颇有杜甫所说的“飘然思不群”的意味吧。每当品味这样的诗句,惊艳于飘忽如神的苍苍衡山,以及它与洞庭飞雪的神奇联袂,就不免令人心生遐想:李白究竟以怎样的路径亲近过南岳?


实际上,李白舟行洞庭湖到过湖湘哪一方山水,流离的日子又有多少,研究者也许至今都不能讲得明明白白。历史的章节痛失了一些页码。


不过,现在能读到二十余首相关诗作,或已足够。李白飘逸不凡的诗思恒久地留在了洞庭湖,并且让人们体味一水牵愁万里长。


人们会不断读李白。时间之流上总是回响不朽的声音。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从《南陵别儿童入京》中自然而然溢出的豪情。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终于等到了玄宗征召的诏书。满纸畅书率真的喜悦后,他匆匆入京了。


然而,“谪仙人”李白并不适应当时那腐朽的朝廷和现实,只是适合诗歌和浪漫。不到两年,李白黯然离开了朝廷。玄宗给了他不少赐金,还给了他许许多多的惆怅和眷恋。以至于他会在《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说出如许奇语:“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颗心,矛盾纠缠着,狂风吹动着,在李白离开长安13年后,给他带来了临头大祸。


不适应当时那腐朽的朝廷和现实的,还有杜甫。痛下决心扔掉华州司功参军的官帽后,杜甫有3个月时间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这期间,他向空遥望,喃喃作声,写了4首想念李白的诗。“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一片至情之中,杜甫以屈原的蒙冤类比,为故人鸣冤叫屈。


不幸的李白,不知是否听到了杜甫古道热肠、仗义执言的大胆心声?


李白此时正在度过人生的惊涛骇浪,至暗时刻。这一回,一生豪放的李白有了百感交集的长哭,他甚至说:“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


安史之乱骤起,李白看到中原一片战乱,有如西晋的永嘉之难,“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永王东巡歌》其二)他忧心如焚,愁肠百结,满心希望在平定叛乱中济世安民、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逍遥江湖。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他说着长久无法释怀的心结:“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他的脑海里,此时恐怕也时常跃动着理想人物鲁仲连的传奇:“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古风》其十)那是他向往的夜光珠的夺目光彩。


犹豫再三之后,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成为永王幕府中唯一的文化明星。他以为这是极大的政治机缘,没料想却是极大的政治灾难。不久,永王军溃散,李白也被唐肃宗李亨定了个“附逆作乱”的罪名。


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关押近一年之后,58岁的李白从浔阳(今九江)的监狱里走了出来。这一走,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得到大赦,是约为一年的“长流夜郎”的逆水行舟,漫漫长夜。夜郎是个古地名,唐时为黔中道珍州,今属贵州北部。命运的重锤够狠的了,流放的途中,胸怀旷达的李白却还有一份令人肃然起敬的执着情怀:“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行至夔州奉节,也就是古白帝城,离夜郎已是不远了,竟得到赦免的消息。李白迅速回头东下,欣喜欣慰之情成就了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无数人熟悉的欢快与奔放的节奏。这是一千多年前上演的速度与激情。猿声哀嚎,重山危耸,那又何妨?飞渡仿佛一瞬间!太阳照常升起,彩云间出发的诗人开启了希望的新旅程?


文 | 黄献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