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岁末,一首动感的《早安隆回》唱火了一座湘中小城。隆回县政协常委、歌手袁树雄看似偶然的爆红,其实并不“偶然”,背后离不开湖南各级党委、政府的爱才惜才之举。
在离开家乡隆回后的很多年间,袁树雄先后以签约歌手或自由音乐人的身份在全国各地“漂泊”。2010年,隆回县领导抛出“橄榄枝”,把他作为文艺创作特殊人才引进,担任县文化馆音乐专干。馆里每年安排他两个月的创作假,用于基层采风,创作隆回本土歌曲。
有了灵活自由的创作环境,袁树雄为家乡创作了百余首歌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十年磨一剑,伴随着卡塔尔世界杯上梅西手捧大力神杯踏出的小碎步,袁树雄和隆回“一朝天下知”。
袁树雄在家乡“绽放”并不是个案。在各大城市间愈演愈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地处中部区域的湖南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呈现出“海纳百川”的发展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近61年来中国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引起广泛关注,也警示各地的城市管理者: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
有前景的城市让人向往,有温度的城市吸引人靠近。2022年,长沙常住人口达1023万,人口流入量排名全国千万级人口城市第五位,“人才吸引力指数”稳居全国前十、中部第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中,长沙被推举为“2022热门宜居城市”TOP1。
这场年轻人与长沙的“双向奔赴”,是湖南和长沙市精心耕耘的成果。“工程机械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智能驾驶城”……网红长沙的背后是城市产业的“长红”,“强省会”战略令长沙创新有平台、创业有底气、就业有机会。长沙正以产业、房价、政策等优势,托起年轻人的追梦勇气,打造他们的梦想之城。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度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湖南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痛点之一便是人才流失严重,“孔雀东南飞”现象是每年省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湖南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关键小事”服务体系上仍存在的“痛点”“堵点”,人才问题受到政协委员们的持续关注。
2023 年1月的十三届湖南省政协一次会议开幕会上,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郴州市副市长周海林代表民建省委会作了题为《奋力打造国家人才高地,为推进我省高质量发展强化智力支撑》的大会发言。省委书记张庆伟随即在发言中予以回应,并以袁树雄和《早安隆回》为例,指出了人才对于地方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细节引起了广泛热议。
为此,《文史博览 ·人物》专访周海林,请他分享对区域发展应如何提升人才吸引力的思考。
对话
“不担心再次出现‘孔雀东南飞’”
《文史博览·人物》(以下简称:人物):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打造人才高地的大会发言后,省委书记张庆伟在讲话中给予了点评,您当时有何感想?
周海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庆伟书记说人才问题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让各方面人才都能发挥作用,并特别提到了袁树雄委员。这对我很有启发,我们过去可能更多关注科技人才,其实海纳百川,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湖南发展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人物:作为内陆省份,湖南一度面临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局面,您是否担心这种现象再次重演?
周海林:过去湖南发展相对滞后,确实曾存在人才流失现象,但近年来得益于湖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大量人才回湘创新创业。如今各级政府不光重视招商引资,同样重视招才引智,所以我不担心再次出现“孔雀东南飞”,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营造出好的发展环境,人才自然就会回来。
紧扣产业链布局,造就“数字工匠”“制造大师”
人物:您在大会发言中指出,湖南人才工作仍存在一些“痛点”“堵点”,您觉得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何在?
周海林:关键在于高位推进动态联动,形成人才协调发展新合力。强化统筹谋划,实施人才政策“一张网”,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大数据中心。此外,应助推长沙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并推动洞庭湖片区聚焦绿色发展、湘南聚焦承接产业转移和湘西聚焦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集聚各类紧缺的产业领军人才和技能人才。
人物:《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22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集群),您认为湖南应该如何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周海林: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湖南应着力培育支撑22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的高技能人才体系,造就一批“数字工匠”“制造大师”。
对于重大科技项目,湖南可探索直接委托顶尖人才领衔机制,建立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结对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机制。以潇湘、麓山、洞庭、衡山“四大实验室”为引领,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大力支持有成果和条件的科技创新人才创办领办企业,壮大科技型企业家人才队伍。
聚焦“关键小事”,打造城市“归属感”
人物:对于重点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重点企事业单位,湖南应该如何激发人才活力?
周海林:我认为可以成立举才荐才委员会,实施面向这些高校、平台和单位的直接举荐人才制度。加快建设“科研+人才特区”,推行与国际接轨的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大数据分析+小同行评价”的人才评价新模式。
还有一点,要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支持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享有成果转化红利,探索推行“产业教授”“科技副职”等产教人才双向交流机制。
人物:除了“硬件”,您觉得湖南可以通过哪些“软件”增强人才吸引力?
周海林: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我们要聚焦教育、医疗、环境、生活成本等人才“关键小事”,营造拴心留才新环境,打造城市“归属感”。比如,开展高层次人才健康关爱、安居保障、金融服务等专项活动,进一步完善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在湘就业、住房、入学等优惠政策,对顶尖人才、高端人才实行“只找一人”负责制和清单式管理,让他们在湖南安居乐业,将湖南真正打造成国家人才高地。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