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湘阴县樟树镇法华古寺历史文化简述
发布时间:2017-01-15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历史文化篇〉〉〉



  湘阴县樟树镇法华古寺地处洞庭之南、湘水之滨,是镶嵌在湘江风光带与环洞庭湖生态圈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古寺流淌着大自然的灵秀之美,闪耀着佛文化的禅光,是泱泱华夏中最古雅深沉的一缕乡愁。古寺源自上古燃灯古佛时期,是中国佛教界最殊胜的道场,其厚重的佛教文化与湖湘文化交相辉映,浩荡五千年而连绵不绝。

青山卧佛 天下法源第一脉

碧水含禅 妙法莲花第一宗

——湘阴县樟树镇法华古寺历史文化简述


湘阴县政协委员、古寺住持 早国法师。

源自上古燃灯古佛  为天下第一法脉

  樟树镇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是一个山青水秀的美丽集镇,相传,伏羲在这里结网渔猎,神农在这里耕种水稻,娥皇、女英在这里追寻舜帝,大禹在这里治水……,在众多历史传说中,最动人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燃灯古佛与法华古寺的故事 。据流失海外的史料记载,上古时期,有以如佛和尚为首的原始僧人在阳雀湖南岸的法源山上,结草庐修行。时值洪水滔滔,如佛和尚带领弟子们四处救灾,有一天在阳雀湖救起了一位坐于七茎石莲座上已经奄奄一息的老僧。却不料那老僧乃燃灯古佛所化,在草庐中显圣后离去,留下了一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如佛和尚和众弟子用此米救助灾民,而洪水也因燃灯古佛用七茎石莲座施以佛法之故而逐渐退去。官府和百姓们都感于燃灯古佛的恩德,纷纷捐钱捐物给如佛和尚修建寺院,历时十九年,在法源山上建起一座寺院——如佛寺,用来安置如佛和尚与众弟子。为了纪念燃灯古佛在法源山草庐卧床休息而留下的圣迹,人们将法源山改名为卧佛山,而以草庐为中心,方圆三百亩的地域,人们称为“佛心”。如佛寺建成后,香火鼎盛,善信云集,如佛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寺,是华夏大地佛文化的源头。尧帝和大禹都前来朝拜,布施稻谷万担。据《僧伽吒经》记载:无量劫以前,释迦牟尼佛还是儒童(释迦牟尼前生为菩萨时之名)的时候,以七茎莲花供养燃灯古佛,被燃灯古佛授记未来成佛。一座七茎石莲,将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与法华古寺的前身如佛寺联系在一起,因缘极其殊胜,世间极其稀有,因此,古寺被誉为“天下第一法脉”(据台湾留存的历史资料,如佛寺建于公元前2289年,距今4300多年)。

两代隋皇恭敬布施  天台祖庭辉耀华夏

  北魏太武帝时,如佛古寺毁于灭佛运动。南梁时,高僧法绪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古寺,并将其改名为果愿寺。法绪培养了许多僧才,最著名的是智者大师。智者大师18岁时在果愿寺出家,后来弘法各地,是天台宗的实际开创者,曾为陈后主说法,被陈后主尊为国师。 一日深夜,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华顶峰上禅观时,猛然听到虚空中传来一声狮子吼:“七茎石莲今犹在,如佛古寺在何方?”智者大惊,第二天清早便前往湘州(陈时,湘阴属湘州长沙郡)重访如佛古寺。经过半年的跋山涉水,智者大师终于来到卧佛山上,但昔日的出家祖庭已荒芜人烟、破烂不堪,他遂向佛祖立誓,重建如佛古寺,永续法脉。

  陈隋时期,隋文帝杨坚也推崇佛教。杨坚出生在冯翊(今陕西大荔县)般若寺,在智仙尼姑的抚养下长大,所以对佛教“敬信情重”。下令修复被废弃的寺院,允许百姓出家,又令各家各户出钱建造佛像。杨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幼年时便礼佛。

  杨坚建隋后,传旨各地,召集高僧大德到长安弘法。隋文帝专门致信智者大师,语气极为诚恳,但智者大师并没有前去,因为隋、陈正在交战,他给杨坚回信说,自己正在湘州樟树修庙,没有时间。杨坚闻讯,立刻派人布施黄金六千两。

  开皇二年(582年),晋王杨广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就在这一年,仰慕智者大师已久的杨广致信大师,礼请其到河北讲经说法,希望得到大师“英明之教导”,并许诺大师“不拘俗世之礼也”,但智者大师也没有去,回信依旧是“贫僧正忙于湘州樟树建寺,无有时间矣”,收到回信后,杨广立刻派人布施黄金二万两。智者大师在杨坚、杨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公元583年,如佛古寺又重放异彩,成为华中佛教中心。如佛古寺建成后,杨广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年年派人到古寺布施。直到开皇11年(591年,此时隋已灭陈三年,统一了中国),在晋王的再三礼请下,智者大师才到扬州,参加杨广(时任扬州总管)举行的千僧会,并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即位成隋炀帝后,仍年年到古寺布施。

  相传,智者大师在阳雀湖边建了一座拜经台。一日,当这位高僧拜《妙法莲花经》(又称《法华经》)拜到《药王菩萨本事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时,看见释迦牟尼佛在灵山讲说《妙法莲花经》,瞬间证得法华三味的前方便—— 一旋陀罗尼,于是在公元585年毅然将如佛寺改名为法华寺,以宣讲《妙法莲花经》为主。智者大师在法华寺著述宏富,创立了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形成了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思想体系。从此,由中国人依据《妙法莲花经》而开宗立派创立的中国化佛教第一宗——法华宗便产生了。因智者大师晚年居于天台山,后世又称为天台宗。隋时,天台宗向各地传播,并远传到日本,法华寺辉耀天下。

《法华经》一经止杀  朱元璋跪拜法华

  元朝后期,公元1358年,天台宗第25代祖师东溟慧日住锡法华寺,每日讲经说法,信众川流不息,无论王公大臣、高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纷纷前来朝拜。元顺帝闻其名,赐金邈袈裟及“慈光妙应普济大师”之号。天台宗风,再次在湖广(元时,湖南属湖广行省)兴起,到明朝时,尤为鼎盛。

  明朝洪武元年(1368),一日,刘伯温夜观天象,知湖广(明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五百后必有王者兴,禀告朱元璋。朱元璋为保明朝万年江山,决定血洗湖南,诛灭全省,斩草除根。大军从江西杀入浏阳至长沙,沿湘江北上,一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大军杀到靖港时,已是深夜,但东北方向金光万丈,彻照天地,如同白昼。时值严冬,方圆十里的湘江江面上竟然莲花绽放,蔚为壮观。明军见此异象,不敢前进,遂上报朝廷。朱元璋接到奏章的一刹那,手不禁颤抖了一下。这位南征北战的洪武皇帝,不管怎样强作镇定,依然无法掩饰其眼神的慌乱。朱元璋立刻带少量随从,骑快马,飞驰靖港。

  到达靖港后,来不及歇息,朱元璋带十几名卫士,渡过湘江,从铜官往东北方向去寻找金光之源,大约骑行了三、四十里路,听到梵音阵阵,见一座巍峨的寺庙矗立在眼前,法华古寺几个大字跃入眼帘。从小在寺庙长大的朱元璋不敢造次,立即下马,步行入庙。进入庙中,见一座宝塔金光闪耀,塔下,一白眉和尚正在讲经说法,百余信士正听得入迷,丝毫没有感觉来了不速之客。“此妙法莲花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听到这一句,朱元璋来到白眉和尚前,揖首言:“朕幼年常住佛寺,曾闻《金刚》、《楞严》诸经,未曾听过此经。”白眉和尚答曰:“世尊所说诸经中,法华最第一。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密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我寺立一宝塔,供养此《妙法莲花经》,宝塔常放光明,照彻方圆数十里,光明所照之处,诸佛菩萨护持,陛下纵有雄师百万,能灭湖广种乎?岂不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秦暴政,二世而亡。陛下若想江山久远,何不退刀兵,施仁政,为子孙后代广种福田。”朱元璋闻言,再而顾不了帝王的矜持,向白眉和尚行跪拜礼,双手合十曰:“朕,不,弟子今日幸会大师,听闻无上妙法,如醍醐灌顶,弟子当施仁政,当供养佛、法、僧三宝。敢问大师名号,弟子当择吉日,请大师到应天府开坛讲经。”白眉长老微笑着说:“贫僧慧日,号东溟,因缘成熟之际,定当去应天府讲《妙法莲花经》。”

  一场屠杀,因法华寺、因《妙法莲花经》、因慧日大师而终止,成为历史美谈。

  洪武二年四月初八,朱元璋诏请慧日大师赴南京佛会,令礼部招待,次日召见奉天殿,百官群集,僧若鱼贯,明太祖亲驾迎接,行弟子礼。太祖向大师请教“升济沈冥”(沈为生死,冥为苦海。《愣严经》说“引诸沈冥,出于苦海”意思是脱离生死苦海之道。)慧日奏对称旨,太祖很是满意。指着众僧对大师说:“迩来学佛者,惟饱餐慢游,沈没岁月,如《金刚》、《愣严》诸经,皆摄心之要典,何其研究其义?苟有不通者,质请白眉大师可也。”以后,太祖每次召请,尊称白眉大师,而不称呼名字,可见太祖对慧日的尊重与亲近。太祖又请慧日大师讲授《妙法莲花经》,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好不欢喜。佛会后,达官贵人纷纷研习《妙法莲花经》,《妙法莲花经》从此风行南京,一时洛阳纸贵,一经难求。

  洪武五年(1372年)孟春,太祖于钟山建水陆大斋,诏请慧日说七灭诤法,太祖亲率百官聆听,善世院(明初管理佛教的机构)率各大寺庙长老俯首以听,大师道誉满京师。慧日大师借在南京为太祖说法之机缘,为保护智者大师讲释《妙法莲花经》的南京瓦宫寺,进谏太祖“不可从废,保存遗迹”,得到了朱元璋的重视和支持。

  为了感恩法华寺和慧日大师,明太祖于洪武二年诏令为湖广布政使司免税五年,并为开荒农民奖励耕牛、农具和种子。诏令一出,邻近湖南的江西农民纷纷迁往湖南各地,特别是浏阳一带。从那时起,湖南人称江西人为老表。

  元明时期,禅宗盛行,早在唐代,就形成了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江湖禅宗网络。明初,《金刚经》《楞严经》等经典流行于各大寺庙。自洪武二年,慧日大师在南京讲释《妙法莲花经》以后,《妙法莲花经》风行全国。洪武六年,江西各大禅宗寺庙高僧组团拜谒法华寺,迎请《妙法莲花经》,从此,《妙法莲花经》成为江西各大寺院必读经典之一。

八指头陀出家祖庭  清末名臣皈依之地

  清末民初的法华古寺,佛门泰斗东林长老有四位弟子著称于史,分别是敬安禅师(世称八指头陀)、左宗棠、郭松焘和杨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寺的“一文一武,一僧一俗,敬安和敬棠”,即释敬安和左宗棠。释敬安是清末民初的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18岁时,在此剃度出家。法师不仅佛学精湛,更留下19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斐声海内外,“诗名赢得满江湖”。敬棠也就是左宗棠,少年时曾在这里读经习字、博览群书,皈依东林长老,成为法华寺俗家弟子,法号敬棠。受古寺爱国爱教传统的熏陶,释敬安和左宗棠都成为近代著名的爱国人士,前者被尊为“爱国诗僧”,后者被誉为“民族英雄”。

  面对列强侵略,敬安禅师发出了“豺虎未平空有恨”、“国仇未报老僧羞”的呐喊,企图唤醒东方睡狮;而左宗棠则率领湘军雄师收复新疆。1884年秋,闻法舰袭击基隆,敬安法师怒不可遏,欲亲赴前线抗敌,被友人所阻。同年11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抵抗打败法国侵略者。在民族危难之际,法华古寺的这“一文一武、一僧一俗”都在竭尽全力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作为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释敬安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同时,不遗余力地维护佛教利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为保护佛教合法权益,释敬安曾亲赴南京,面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吁请保护寺产。1912年冬,湖南、安徽等地发生掠夺寺产、销毁佛像事件,敬安法师约请各省僧界代表,赴北京请愿,因积劳成疾而圆寂于北京法源寺。一代宗师,倒在维护佛教合法权益的路上,令后世景仰。


法华寺一角

近代佛门领袖的摇篮  当代禅修祈福的宝地

  “九龙荟萃之地,自古物华天宝;江湖交汇之处,从来人杰地灵”,这是堪舆家对法华古寺风水的赞叹。历史文化名城湘阴,是湘江与洞庭湖交汇的地方,是湖湘文脉与中原文脉和合共融的平台,而法华古寺是湘阴的“文化核”,故能集聚五千年文明正能量。古寺面朝阳雀湖、湘江,背靠鹅形山,故能藏风、得水、纳气,是举世罕见的九龙荟萃之地。从古至今,以法华古寺为中心,方圆三百公里范围内,包括湘潭、长沙、平江等地人才辈出,辉耀历史星空。近代佛门领袖圆瑛、太虚均出自法华古寺敬安禅师门下,圆瑛大和尚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太虚大和尚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是提出人间佛教理论第一人。法华古寺成为中国近代佛门领袖的摇篮。

  上古时期,燃灯古佛曾在法华古寺留下了一首偈语:“法界中兴待释迦,华族弘法功最佳。古僧今番蒙救护,寺驻万世佑娑婆。”其中,“寺驻万世佑娑婆”是对古寺的加持,意味着古寺将与天地同寿。近五千年来,古寺屡现种种祥瑞,时有万道佛光,令各方信众膜拜。

  今天,古寺在当代名僧早国法师的努力下,正成为禅修祈福的宝刹。古寺近山、抱水、含绿,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广大信众走进法华古寺,无不心生欢喜。由于早国法师的高深造诣,加上诸佛菩萨的加持,诚心求佛者总能如愿以偿。许多疑难杂症的患者,在古寺休养一段时间,经早国法师精心治疗后,竟能奇迹般的康复。痊愈者在叹服早国法师妙手仁心的同时,无不感恩古寺诸佛菩萨的加持。

  2016年10月,法华古寺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鉴于法华古寺在佛教史上的崇高地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大和尚发大心重兴古刹,决心将法华古寺扩建重修,恢复隋唐气象,再现元明雄姿,省政协委员、中佛协副秘书长、省佛协副会长、岳阳市佛协会长怀梵大和尚将鼎力协助。重建方案喜获党政支持,目前,各项批文均已办妥,法华古寺将在卧佛山“佛心”处方圆328亩范围内依旧址而重建。圣辉大和尚是拥有崇高威望的当代佛门领袖,道誉满全球;怀梵大和尚是享誉华夏的高僧大德,年富力强。圣辉长老移锡法华,是法华古寺之幸,人天欢喜;怀梵大和尚的强力支持,是古寺重建的强大动力。高僧显现,古刹当兴。假以时日,“天台遗珠”必将“佛佑湖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