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为什么《天才少女》更值得一看
发布时间:2017-07-07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彭安龄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火了一把,影片刻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父亲,突破传统对女性价值的狭隘思维,挖掘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将她们培养成了世界级的摔跤冠军,让她们摆脱了大部分印度女人只能依赖丈夫存活,在锅碗瓢盆中蹉跎岁月的命运。

  如果这位父亲,循规蹈矩,只教导女儿们学做家务、取悦男人,那么她们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自我价值,变成一个独立、自信的女性。

  长辈的教育理念和人生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而美国影片《天才少女》从不同的切入点,探讨了同样的问题。

  Mary的母亲是个极具数学天分的少女,年纪轻轻就获得很高的成就,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她过得并不快乐,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最终自杀身亡。临终前,她将Mary托付给自己的弟弟Frank,请求他让自己的女儿过上平凡的生活,能有朋友、能玩、能开心……

  但Mary遗传了母亲的天赋,年仅7岁就表现出过人的数学能力,这时外婆Evelyn出现了。

  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她将Mary的母亲看成是实现自己未竟梦想的机器,并干涉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普通社交到私人感情,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她从没有考虑过女儿的感情,更没有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给予尊重。

  在Evelyn的身上,表现出的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不需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只要管好他们的学业,更体现出一种错误的人生价值观——人生最重要的是获得事业成功。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就曾在《醒醒吧!孩子已经命悬一线,你却还问他什么时候上学》一文中,以两个高材生在父母高压下对学业极端追逐最后走向精神分裂和自杀的案例,呼吁“呵护、尊重孩子的感受,这比什么都重要”。

  学业,从来都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是一个全方面关怀的综合体。人生亦是如此,除了事业,我们还需要亲情、友情、爱情,需要一个个美丽瞬间带来的感动,一次次小确幸之后的满足感……在人生这幢大厦中,这些都和事业一样重要,不可缺少。

  Mary的母亲,在临终前表达出的对平凡的渴望,实际就是一种对完整人生的向往。诸如“能有朋友、能玩、能开心”这样的生活,因为被大多人拥有,而显得平常无奇,但对每一个生命体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体验,缺失了这些经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不会幸福。

  法庭上,围绕谁才是更好的监护人,Frank与母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本质其实是两种教育理念、两种人生价值观的博弈。

  影片虽然批判了Evelyn的做法,但依旧肯定了学业、事业的重要性,仅仅否认了学业等于教育、事业等于人生的极端思维。最终Mary在Frank的监护下,开始了针对天才的专门课程,既保证了天赋的开发、学业的进步,又不至于丢失孩子应享受的童年。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教育天才的故事,但从教育理念到人生价值观,都具有普遍意义。

  印度女性的地位普遍低下,《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对女性也能拥有自己事业的宣扬,显然对印度社会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在中国女性的地位已经大幅提高,女孩很少因为性别无法受到教育,女性的就业率也非常高,大多家庭都把女孩和男孩一视同仁地进行培养,所以尽管这部影片在中国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但中国更需要《天才少女》这样的影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