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欧阳斌:一位民间文艺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16-12-02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千山同志给我寄来了龙会吟、周玮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跟着老后走花瑶》清样,我读了以后,深有感触。

  

  我不认识老后,但从此书得知,老后是一位民俗摄影家,他连续跟踪采访湖南邵阳古老的瑶族部落,先后300多次深入偏远闭塞的花瑶古寨,拍摄到40多万张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料图片,记下了数十万字的文字资料。他对花瑶挑花、呜哇山歌和滩头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搜集,把古老奇特的花瑶文化推向世界,为挖掘、整理、记录、抢救、保护与传播民间文化遗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老后也因之获得了“湖南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新闻人物”以及获选世界华人“2014中华文化人物”称号,更被瑶家尊为“荣誉瑶民”。冯骥才先生说他是“民间文学的守望者和殉道者”,并且感叹,“如果每一种文化遗产都有一个‘老后’这样的人守着它多好!”

  

  是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由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汇集形成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民间文学、民族特色文化被边缘化,离我们渐行渐远了。正因为如此,老后这样的守望者就更显弥足珍贵。

  

  以老后研究的花瑶为例,它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湘西南的大山深处,约有六千余人,因服饰独特、色彩艳丽,特别是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故称“花瑶”。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到花瑶同胞坚韧而善良的品格,极具特色的花瑶挑花,有几分神秘的、原生态的呜哇山歌,圣洁的婚嫁习俗、诞生礼仪以及对古树山石的图腾信仰;还可以尽情领略瑶山美丽的风光,大气的山川、摩天的石瀑、奇异的巨石、成片的古树、浩瀚的竹海、神秘的峡谷、灿烂的溪河,野性的瀑布、美丽的仙潭……

  

  1981年10月3日至6日间,作为湖南日报驻邵阳记者的我,曾在小沙江的大瑶山中徒步采访农村耕种和收获情况。35年,弹指一挥间。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并没有感受到大瑶山的美丽风景,却对瑶寨的贫穷和闭塞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由于地处荒凉偏僻、极度封闭的深山老林,我的到访在瑶寨也算是件大事,因之受到了瑶民的热情接待。在我所居住的瑶民家中,主人第一筷就把羽毛尚未褪尽的半熟鸡头夹给了我。当时年轻的我虽然内心有点发怵,但深知这在当地是最高礼遇,便毫不犹豫地吃了下去。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急剧转型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容易粗疏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间文艺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曾有学者担忧:民间文艺,尤其是口头文学是一个与物质最无缘、与金钱最疏离的非遗门类,没有世俗的利益和政绩可言,自然处于不被重视的弱势地位。但现在,我们可以大声说,是去掉这种担忧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第四种自信——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哪里?我觉得,来自于中华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内涵,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多次接受域外文化影响,引进消化吸收融和,从而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也来自我们对以民间文艺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坚守。中华文化是没有中断过的文化,我们靠的是什么?是无数文化人的坚守和热爱,即使在巨大的民族危机面前,也有无数文化人不惜牺牲、持之以恒地传承中华文化。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个文化人坚守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热爱,中华文化必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坦诚地说,我对花瑶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作者和本书的主人公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但我是“文艺界的服务员,文艺家的朋友”,尊崇文化,尊重热爱文化、献身文化的生命,是我的天职,所以写了以上这些文字。

  

  写于丙申霜降后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