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声报记者 杨朝文
2017年7月,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湖南,就洞庭湖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反馈。
随即,洞庭湖区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迅速行动,以刮骨疗毒式的整治,换来洞庭湖湿地环境新面貌。
东洞庭湖:严打非法破坏湿地行为
2017年11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即开展洞庭湖自然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要求,在完成保护区核心区杨树清退工作的同时,岳阳市林业、公安、环保、渔政等部门多部门联合,开展以核心区保护等为重点的打击非法破坏湿地专项行动。
岳阳市林业局局长方归农介绍,在专项整治行动中,执法部门注意核查卫星遥感监测问题,关停保护区内砂石堆场、养殖场及污染企业128家;拆除建筑约29万平方米;拆除非法矮围63处、矮堤7.5万米、“迷魂阵”8000多档;查处非法投毒、持枪猎鸟案件31起,移送非法狩猎涉嫌刑事犯罪案件22起,刑事处罚非法狩猎犯罪人员16人;成功救护受伤受困鸟类1500多只,麋鹿30多只。
目前,岳阳市“中国观鸟之都”的称号,已经成为洞庭湖生态的靓丽名片。2017至2018年越冬期间,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观测记录在东洞庭湖栖息的水鸟有49种179101只,数量占全洞庭湖区域的79.1%,较上年度增加了18.9%。东洞庭湖周边麋鹿种群数量达到182头,被称为国内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
此外,2018年,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已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纳入立法计划。
西洞庭湖:深入实施湿地专项治理
近年来,常德市投入200.7亿元,以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毛里湖湿地等湿地保护与修复,以及沅水、书院洲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湿地生态补水、湿地污染控制、湿地生态修复等专项治理工程。清理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5.08万亩黑杨,关闭水污染企业86家,养殖场退养997个,珍珠退养面积20.7万亩。所有河流、湖泊等公共水域严格划定禁养区,全面禁止投肥养殖,有力改善了水体环境。
常德市副市长龚德汉介绍,常德市力争在2020年前全部完成清退欧美黑杨任务。今年对照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标准,制定了乡村小微湿地保护规划,启动小微湿地保护工作。同时,采取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的方式,启动核心区5000亩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严厉打击滥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和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促使湿地质量和数量明显提升。
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2017年冬季,保护区内鸟类物种记录新增12种,其中国家级一级保护鸟类2种,在保护区越冬的各类候鸟种群数量稳定并超过3万只,鱼类物种记录新增2种(梭鲈、史氏鲟),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胭脂鱼已经连续记录到3次,洄游性鱼类种群数量也明显增多。
南洞庭湖:全面清理核心区杨树枝桠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杨树种植面积9.49万亩,其中核心区2.81万亩、缓冲区3.89万亩、实验区2.79万亩。其中,核心区内杨树已于2017年12月6日全面清理完毕。
益阳市林业局局长蔡光辉介绍,今年来,益阳市组织劳力2400多人次、机械465台,对核心区内杨树采伐迹地的枝桠进行全面清理,共清运杨树枝桠3719吨,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在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过程中,益阳市共拆除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矮围、网围72处,恢复被侵占湿地16.78万亩,查处矮围网围反弹、非法采砂、非法捕鸟等各类破坏湿地生态行为56起,其中刑事立案1起,行政立案6起。
蔡光辉介绍,通过系列整治行动,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去年冬季来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越冬、栖息和繁殖的越冬候鸟,由上年的3万多只增加到8万多只。2018年,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将对5.8241万亩湿地进行生态修复,目前已经将修复任务详细分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