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来自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新生代成员,思维活跃、锐意进取、富有朝气;他们是本职工作中的佼佼者,也是履职路途上的有心人。
在“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暨五四青年节之际,我们记录下这群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新生代不一样的活力与精彩。
湖南大学老化学楼,一间约10来平方米的办公室里,37岁的农工党湖南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邱仁华,身穿白大褂,戴着手套拿着滴管正在进行试验。
从2004年至今,邱仁华在这里完成了大部分的化学实验,获得了一项项荣誉和专利。
十年研制新型催化剂
邱仁华的办公桌上方,挂着一张“噻吩类化合物的催化合成图”。催化材料是邱仁华的主攻研究方向之一。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是化学工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构建高效、低毒、廉价、广谱的催化剂是重要的基础科学探索。
2004年,邱仁华进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在导师尹双凤的带领下,他开始了对创新催化剂的研究。
过去,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采用三氯化铝作为催化剂,但这种催化剂腐蚀性强、污染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催化剂体系的革新势在必行。
经过10来年的反复实验,2015年湖南大学“新型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体系的设计、制备及应用”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一研究成果用新型催化剂替代了三氯化铝,且效率大大提高、用量大大降低。在该项目中,邱仁华是第二完成人。
邱仁华介绍:“在合成新化学品时,我们尽可能希望催化剂无残留。目前,药品的要求是催化剂残留低于0.1%,我们新的催化剂可以下降到十万分之一。”
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6项、入选“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邱仁华在化学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自然而然”成为农工人
邱仁华与农工党也因化学而结缘。回忆起加入农工党的过程,邱仁华觉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姚建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守拙,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尹双凤、教授何凤姣……这些化学界的“大咖”都是农工党党员,邱仁华说,对化学的爱好和痴迷、对前辈们的崇敬,让他主动加入了农工党。
前不久,在农工党湖南省委举办的“身边的榜样”活动中,邱仁华选的就是何凤姣。
读研究生时,邱仁华选修了何凤姣的课程,他到现在还记得何教授上课时的情形:“她沉浸在无机化学世界里,上完课后脸上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6年,在何凤姣的带领下,邱仁华参与了省政协交办的课题“政产学研创新体系一体化”的调研,到多个高校和企业走访,论证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最优模式。此后,邱仁华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他挂职的临武县工业园,推动园区与湖南大学共建技术研发中心。
邱仁华还记得,入党培训时的第一课,学的就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16个字。
“农工党党员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农工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邱仁华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在化学研究这件事上大有可为。
END
文|湘声报记者 程琴怡
图|湘声报记者 闫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