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医卫界:专业化履职助推民生大事
发布时间:2017-01-19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湘声报
分享

  2016年,对医卫界省政协委员来说,是忙碌且充实的一年。

  1月至4月,医卫界委员组成调研组深入湘潭、益阳等5市,并赴外省,围绕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课题进行考察研究。4月下旬,以“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为主题,与省民政厅、省卫计委等部门开展界别协商。

  6月,省人社厅等6单位联合下文,界别协商成果得到吸收采纳。

  发挥界别优势,牵线搭桥助力精准扶贫,组织委员、专家到怀化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就抓好全省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工作,凝聚界别力量,提出了加大重大疾病救助力度等8项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年初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生多点执业体制机制问题的建议》界别集体提案,得到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吸纳,7月下发的相关文件中,对医师多点执业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界别是连接政协专委会与委员之间的纽带。界别履职更专业化,以集体的形式开展履职工作,能充分发挥界别优势,使问题更容易得到重视和解决。正因如此,医卫界委员履职取得累累硕果。


  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

  “推进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是湖南1100多万老年人家庭的共同愿望。”在2016年4月召开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界别协商会上,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斌真挚的一番话,道出了医卫界把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问题作为年度履职重点的初衷。

  至2015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64.4万,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7.1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7%,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赡养这一代人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切实解决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是一件急事和难事,既等不得、也慢不得。”对于医卫界委员来说,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医养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湖南目前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概念比较模糊,有的存在‘政府包办’的过高期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推进进程。”范咏梅委员坦言。

  委员们发现,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城市社区的养老资源供不应求,出现排队等床位现象,而分散在广大农村社区的床位利用率却不高。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现象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养老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


  推动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

  “有的老年人为了减少诊疗护理的自付费用和医保报账方便,舍近求远去医院就医。”协商会上,委员们反映,很多护理项目未纳入医保支付,对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保障不够。

  王云华等委员建议,要因地制宜,突破现行医保政策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项目的限制,使医保政策支持成为最基本、可持续的驱动力。

  协商会结束后的第二个月,省人社厅、省卫计委等6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吸纳了协商会成果,规定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省政协委员,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丹萍建议,探索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上门、预约专家门诊、远程会诊等,为居家养老对象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2016年6月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模式,上下联动,为老年病等患者提供老年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将以老年人、慢性病为重点人群,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

  “界别协商出实效,凝聚了界别的集体智慧和专业优势。”省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毛学军表示。


  助推医生多点执业规范化

  医生多点执业是医疗改革方案中的一大亮点,自2009年开始试点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阻碍了湖南医师多点执业‘遍地开花’。”医卫界委员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生多点执业体制机制问题的建议》集体提案明确指出。

  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罗爱静指出,医师多点执业涉及劳动法、行政管理法规、医师法和保险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参照依据缺失,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缺失和漏洞,都使多点执业的实施存在诸多风险和隐患。”

  提案建议,“完善顶层设计,使医师多点执业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稳步推进医师‘社会人’转变改革,规范多点执业价格区间,保障患者、医师等各方权益。”

  可喜的是,2016年7月下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规定,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放宽条件,简化程序,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同时将探索医师区域注册和多点执业备案管理试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