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省政协科技界委员的反思 :“孵化器”遍地开花不科学   
发布时间:2017-01-15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1月14日上午,省长许达哲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注重经济创新,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内容引起列席会议的科学技术界委员高度关注。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开启了一场关于科研成果转化的观点碰撞。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朱皖首先介绍了一组数据:2016年,全省科研投入10.7亿元;“十三五”期间,全省科研经费投入将达到占GDP总量2.5%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投入将大幅度增加,这无疑给广大科研工作者带来了福音。但不容回避的是,湖南是科研大省而不是科研强省。”范国强委员指出,我省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不足,各县市区特别是产业园,急需实用型科研成果激发企业活力。

  他说,经济下行环境中,必须抓紧抓牢“创新引领”总舵盘。“一些重大科研成果不应该束之高阁睡大觉,应该结合基层企业的资源及产业需求,转化成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

  范国强还说,“创新创业孵化器遍地开花是不科学的,不应过分追求数量,而应该高度重视孵化质量,充分发挥孵化器的平台桥梁作用,让科研人员更加了解市场现实需求,让企业能更快更精准地对接科研成果。”

  范国强的发言引发了林亲录委员的共鸣,“近一两年来,各级各种名目的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天地、创客基地在各地相继挂牌成立,但是挂牌后却未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到位。”

  林亲录认为,应该改变撒胡椒面的扶持形式,把有限的科研资金及政策集中在真正能产生科研成果的刀刃上。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湖南依托岳麓山下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3所毗邻的高水平大学,实质性启动大学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建设。

  李劼委员认为,如何真正吸引和留住高级科技与产业人才,是建好科技城的关键要素。“要加强大学与科技城资源的实质性融合、政府科研项目资源与天使投资基金资源的整合,还要将政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与科技城资源整合,将省内外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与研究机构的资源与科技城资源整合。”

  李机旻委员则表示,要加大基础材料科研力度,这是广大企业及经济市场最大的需求。

  陈江华委员建议,让政府科研经费及扶持政策产生“四两拨千斤”效应,一定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研创新主体的引导作用,形成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后更加注重自主科研创新的良性循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