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岳阳市岳阳楼区桥西小学高级教师柳玲玲带去了一件特殊的“行李”——在洞庭湖湿地调研时捡到的候鸟羽毛。这件“行李”的背后是一组令人关注的数据:去冬今春,46.52万只水鸟在湖南越冬,数量刷新历史记录。其中,洞庭湖区记录的水鸟有7目12科71种,数量高达45.62万只,占据监测总数的绝大多数。
越来越多的候鸟归来,离不开湖南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大力推进,也与全省各级政协委员的履职助力息息相关。自湖南政协系统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以来,各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绵绵助力,不断擦亮“候鸟天堂”名片。
数据显示,去冬今春,洞庭湖越冬水鸟数量高达45万多只,彰显湖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持续建言
助力营造良好栖息环境
候鸟,自西伯利亚而来。它们缘何偏爱洞庭湖?这得益于洞庭湖的“颜值”、美食、湿地环境等,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补给和栖息环境。
洞庭天下水。为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全省各级政协一直把洞庭湖保护与治理作为履职重点。从1950年10月湖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成立起,湖南政协人的目光从未离开过洞庭湖的治理,并为之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近年来,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提交了《关于开展生态疏浚复苏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建议》《关于完善三峡后续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长江中下游生态保护的建议》等提案。2024年7月,省政协聚焦“推进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培育大美洞庭绿色新动能”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9月,省政协主办的长江经济带省市政协“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共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第五次会议在岳阳市召开。
此外,沿洞庭湖各市县(区)政协环湖而行,深入调研,扎实履职尽责。如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已召开6次,不断助力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探寻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的建言,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吸纳,并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其中,洞庭湖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在黑泥洲正式启动。洞庭湖生态疏浚工程计划通过清淤疏浚,扩大湖泊容积28亿立方米,将提升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水源涵养能力。
凝聚共识
续写南来北往人鸟深情
候鸟迁徙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现象,更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为构建鸟语花香和谐家园,全省各级政协立足自身优势,打造了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的履职活动。
2023年,新成立的省政协环境资源界便将目光聚焦到候鸟的保护上。委员们在洞庭湖深入调研发现,受干旱影响,供水鸟栖息的湿地越来越少,洞庭湖越冬水鸟的数量、群落组成和分布有明显变化。2024年,委员们又广泛讨论,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省政协环境资源界别集体提案,建议相关部门科学评估干旱条件下水鸟栖息地质量变化,开展候鸟适应性保护,修复候鸟迁徙通道和适宜栖息地。
“生态文明和环境监督”长沙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们不断用脚步追寻候鸟足迹,用镜头记录候鸟美好瞬间,助力长沙打造国际“候鸟友好城市”。
益阳市县两级政协委员持续建言发声,撰写了《关于加强南洞庭蒸钵湖区域候鸟保护力度的建议》等提案,呼吁完善保护体系,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社会各界保护候鸟意识。
为携手守护“千年鸟道”,湖南省蓝山县和广东省连州市两地政协持续开展了“让候鸟飞”永州(蓝山)·清远(连州)保护候鸟专项民主监督协商活动,共同发布倡议书,推动构建多层次跨省联防联控机制。
新田县政协组建了由政协委员、镇村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参与的“爱鸟护鸟”联盟,利用屋场会、警示标志、“村村响”等形式宣传保护候鸟的重要意义。
……
委员们走在前、作示范,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带动更多人成为了“护鸟人”,续写南来北往的人鸟深情。
精准施策
打造“空中来客”乐园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水质水量的监测,开展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的长期监测,维护湿地生态功能。”
“正加快推动候鸟关键栖息地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前期工作,拟在东古湖、黄盖湖等候鸟关键栖息地开展保护修复。”
“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重要物种栖息地(含生态廊道)水系连通等相关工程,改善水鸟等动植物栖息地。”
……
2024年10月,在省政协召开的“洞庭湖湿地体系建设”对口协商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充分吸纳委员建言,精准施策打造候鸟乐园,并将持续推进洞庭湖湿地和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各项工作。
好消息接踵而来。在今年1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婕介绍了省政协环资界提交的《干旱条件下洞庭湖水鸟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提案办理的新进展。
“省林业局等部门对这一提案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地在洞庭湖多个区域开展常态化鸟类栖息地保护。”梁婕介绍,以横岭湖自然保护区为例,相关部门将湿地划成很多小块,根据不同水鸟的栖息特点,把每小块的水深分别设置,10到30厘米的水深适合鸻鹬类候鸟觅食,最深的1米水深,是鸟类游泳高手和大长腿候鸟的乐园。
各地根据候鸟迁徙时间,也制定了各种方案。为保障候鸟有充足的食物,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管理局舵杆洲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不仅提前收割薹草,为候鸟提前建设好食源地,而且做好在冰雪等极端天气下人工投食的预案。每到越冬候鸟到来的高峰时期,他们加强巡护力度,利用智慧平台实行全天24小时的视频监控,为候鸟撑起“保护伞”。
湖南为候鸟“量身定制”阶梯湿地之举,不仅让这些“空中来客”倍感舒适和温暖,也让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白鹤等一些稀客也变为常客,在碧波荡漾的洞庭湖唱响人鸟和谐的生态交响乐。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