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慈善:让善念扎根生活
发布时间:2025-03-12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日前,在湖南省慈善总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人人慈善”引起共鸣。湖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省慈善总会会长黄兰香强调“慈行善举融入日常生活”与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曹忠平提出“处处有善、时时可善”都共同指向一个社会命题:当公益慈善精神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不仅在创造更温暖的社会,更是在培育文明新形态。


人人慈善是“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湖南省慈善总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以来持续聚焦学生群体、特困群体、病困群体、受灾群众、乡村振兴、非遗保护等,围绕困难群众“难中之难”实施24个公益项目。的确,真正的慈善文明,不仅需要顶层的“四海之光”,更要让善意渗透进生活的褶皱。这些“微小叙事”,恰恰构成了慈善生态的“毛细血管网”,每个个体的获得感,正是公益慈善的目标。当公益慈善成为生活现场的“日常品”,公众也会完成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创造”的角色跃迁。


人人慈善是专业行动塑造治理价值。“慈”是发自内心的爱,“善”是见诸行动的美。不管是“爱心改变命运”“迎新春送温暖”等慈善品牌,还是“驰援湖南抗洪救灾”,或是即将启动的聚焦省内困境儿童帮扶的“童心筑梦”项目。这些专业行动不断突破传统公益慈善的逻辑,构建起 “技术赋能”“生态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公益慈善不是单向馈赠,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循环。公益慈善本质上是一场“善治革命”,当公益慈善成为“多数人的日常”,当社区成为“情感共同体”,社会治理的深层活力才能真正释放。


人人慈善是联合联动培育文明基因。公益慈善的联合联动不仅是资源整合,更是社会文明基因的共创,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增效”,湖南在在构建“人人可参与、处处有温度”的公益新生态。作为枢纽型慈善组织,湖南省慈善总会以 "海纳百川" 的胸怀,平衡传统与现代、公益与商业、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探索平等互助的生命对话。这种联合联动不是一时的 “恻隐之心”,而是细水长流的文化沁润,正在重塑社会肌理,以文明之风筑湖湘名片。


总之,公益慈善不是高居云端的道德理想,而是扎根大地的生活美学,也是社会共享的价值公约数。在公益的浪潮中,每个人都是改变的力量,每个行动都是文明的刻度。这或许就是公益最本真的意义:让善意从云端落地成林,让文明在行动中生生不息。


/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