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赋予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重大使命。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勉励湖南“着力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
2024年,省科技厅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积极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这一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达1283.9亿元,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二;湖南主持完成的1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通用项目获奖数量9项,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二;“4+4科创工程”集聚科研人才3500余人,取得重大科研成果40余项;湘江科学城建设如火如荼,中车长沙研发中心等30个研发中心项目逐步落地……
通过强化产业引领、攻克关键技术、汇聚优秀人才、搭建优质平台,省科技厅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生态链,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湘江科学城效果图。
2024年7月17日,湖南举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大会暨“双高”对接活动,清华大学“功率半导体用氮化硅基板烧结装备研制”项目等8个项目现场签约。
强引擎
产业与项目协同共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机械轰鸣、吊臂挥舞、工人穿梭……位于湘江之畔的湘江科学城,如今正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2023年12月起,湘江科学中心、湖南大学科创港、湘江未来社区等7大项目在这里同时动工。之后,湘江科学城又吸引了中车长沙研发中心等30个重大项目落地,剑指未来,聚力打造“国内一流科学城”。
2024年,省科技厅不断强产业、引项目、出成果,通过加力推进标志性工程建设、持续增强高水平科技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让产业与项目的协同共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技术攻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盯“4×4”现代化产业体系,绘制产业创新图谱,靶向布局实施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3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2个“揭榜挂帅”项目、6个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硬核支撑;连续4年部署“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超170项,在2024取得了“江海号”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首台6000米级智能电驱动深海重载采矿车辆平台等20项“首字号”“最字号”成果,以及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在3‰中度盐碱地种植亩产突破500公斤、烟花微烟发射药剂完成小试等标志性成果。
项目引领,打造创新驱动典范。省科技厅加快引进重大科技项目,同时不断发挥项目创新驱动作用,关键技术攻关成效显著。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3个重大攻关项目;推动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如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累计新增培育和引进企业研发中心达222家。
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内生动力和外在吸引力。全力打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21项改革任务实现阶段性目标。机构改革方面,省委科技委、省委科技办于2024年正式启动运行,强化了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政策方面,配套出台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等政策文件10余项,出台了《关于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实施意见》等;优化下调企业研发奖补门槛至1万元。科技体制改革系列措施的出台,不仅激发了创新内生动力,也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扩大了湖南对各类科创项目的吸引力。
区域合作,推动亮点项目涌现。2024年,省科技厅推动完成长株潭自创区10周年发展评估,成功争取纳入工信部首批国家自创区改革试点;组织“2024年中国科学院院所湖南行”活动,14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争取中国工程院立项支持湖南6个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成功获批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区域合作亮点频出、成果丰硕。
直径16.64米!“江海号”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2024年10月31日在长沙下线。
岳麓山实验室。
新动能
高水平科创平台蓄势赋能,强化创新主体作用
2024年9月,袁隆平院士诞辰94周年之际,他生前一手创建的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正式入驻岳麓山实验室。经过2年多建设的岳麓山实验室,在2024年转向全面实体化运行,为种业“芯片”提供科技支撑。这也标志着湖南“四大实验室”已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湖南“4+4科创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4+4科创工程”即“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是具有湖南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对湖南加快科创高地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以来,“4+4科创工程”深入实施,集聚了科研人才3500余人,取得重大科研成果40余项,成为高能级科创平台“引才汇智”的一个缩影。
此外,省科技厅通过强化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和推进人才培养等,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由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形起势,多个领域前沿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平台支撑,搭建高水平创新载体。在省科技厅的推动下,“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构建,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推荐工作顺利完成,其中7家为整合重组、2家为新增。“四大实验室”中,岳麓山实验室遴选汇聚了首批230余个PI团队、2000多名科研人员;湘江实验室突破多模态AI大模型、全息媒体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芙蓉实验室在脑梗塞临床治疗等5项重大临床技术和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获批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总数增至3家,居全国第二。
企业孵化,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4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环境的优化,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75万家。全年新认定19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3家省级众创空间、32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助力打通由“研”到“产”的快速通道。此外,为超6700家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备案金额超175亿元,同比增长15.68%。企业的科研水平和积极性不断提升,湖南新增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达17家,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二;举办的2024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总数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人才驱动,汇聚高层次创新力量。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一年来,省科技厅从项目、政策、活动多方发力,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投身湖南科创事业。在吸引顶尖技术人才方面,省科技厅支持“三尖”创新人才工程项目492项,其中128人通过直接遴选,57人通过专家荐才方式入选。出台《推进“湘智兴湘”工作实施方案》,全省新增国家级人才超170人。9人获得国家“杰青”、19人获得国家“优青”,创历年新高。在培养基础研究人才方面,支持“双一流”高校50名优秀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同时,召开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了304个获奖项目,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成果转化,多项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1月至11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49.3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在湘高校技术合同登记额同比增长48.8%,在湘转化率超过50%。“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均有新进展或新应用,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主机服务用户952个;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全面开展验收调试,并积极争取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纳入国家“十五五”重大科技设施规划布局;力能试验装置完成检测认证服务1800余项。
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菁两优326”制种喜获成功。
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产线。
展望2025
“七个着力”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
展望2025年,围绕“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科技强省”主要目标,省科技厅将以实施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为主抓手,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为重点,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为支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湖南力量。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宏观统筹。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重大任务部署、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健全省委科技委常态化议事协调机制,统筹科技发展重大工程、科技计划和规划、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建设、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区域协同创新和科技改革。研究编制“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地方规划相衔接的科技创新规划体系。开展科技创新政策一致性审查,抓好《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科技强省《意见》贯彻落实。
着力建好五大标志性工程。突出长远规划和年度任务相结合,强化试点改革和考核评估,力争取得更多可视化成果和突破性进展。“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落地建设。湘江科学城加快集聚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资源。“4+4科创工程”突出抓增量,持续提升平台能级和承载能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加快打造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聚集地。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突出抓好重大标志性项目平台,发展文化新业态,支撑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
着力打造一流战略科技力量。“一室一策”争取重组入列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兴产业创新中心,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重大装置预研和建设。推动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发展机制。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
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接续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靶向部署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快产出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优化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强化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深化科技赋能服务民生福祉,支撑健康湖南、平安湖南、美丽湖南建设。
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二十条”措施落实落地,培育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打造科创路演品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金芙蓉科创引导基金加快落地,充分发挥湖南省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联盟作用,优化升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体系,探索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着力塑造人才竞争优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构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梯次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校友回湘”“湘智兴湘”,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组建导师团,健全政策体系,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着力营造开放创新环境。实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系统部署科技评价、科技激励、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任务和试点,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服务体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和科研诚信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和区域创新网络,布局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快汇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文 | 廖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