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气凝神起势,挽弓、引背、凫浴……近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操场上,270名学生身穿白大褂,整齐划一地展示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他们动作时而轻柔时而刚劲,在动静之间展示赓续2000余年的养生典章——这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的一幕。
在十几公里外的湖南博物院里,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中的西汉彩绘帛画《导引图》,每天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这幅《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卷保健运动工笔彩色帛画,所绘的导引行气方法,开创了我国气功导引的先河。
传统中医养生讲究养好“精、气、神”,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运动保健的重要性,并创造了一套以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即“导引”。马王堆导引术(以下简称导引术)的动作和原理,就是取自于这幅《导引图》。
如今,不少尊崇中医养生方式的年轻人,穿着汉服慕名到湖南博物院的导引图展板前打卡,大家戏称它为“两千多年前的广播体操”“老祖宗自己的帕梅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青年大学生集体展示马王堆导引术 。 湖南中医药大学供图
导引术的前世今生
一年多前,22岁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冉希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求学深造,并选修了导引术课程。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他越来越感受到这套古老的养生功法的独特魅力和神奇。
当得知《导引图》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他感到非常惊讶:“这幅画是如何能保存这么久,古人们和我练习的是一样的功法吗?”今年6月,冉希带着这些疑问来到湖南博物院,了解导引术的前世今生。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一大批帛书和竹简,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帛书中发现了一幅《导引图》。
“该帛画出土时与医书《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同绘在一幅帛上,大部分已破损,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多方缀合拼复而成。”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介绍,帛画《导引图》高50厘米,上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像,分上下4排,每排绘有11幅小图。图中所绘人物姿态动作各异,或坐,或站,或徒手导引,或持器械发功。每个图像侧旁都有题字,可惜部分已残缺,能看出文字说明的尚存31处,其内容大致包括保健功和治疗功两方面,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实践。
为何取名为“导引图”?据介绍,这是从《隋书·经籍志》中有“《导引图》三卷”、《却谷食气》篇部分文字,以及图中人物的运动姿态与所标文字的内容推定,故以此命名帛画。
得益于古人的智慧与技术,《导引图》历经时间长河之后仍然颜色艳丽,人物动作清晰可辨。虽然出土时已成残块,但在考古学家、医学家和文字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又重新呈现在后人面前。如今,湖南博物院展出的《导引图》是复制品,馆藏的帛画原物则保存在库房之中。“由于帛画本身残破得比较厉害,部分残片还未研究拼制到位,还需通过多方合作不断地探索研究。”喻燕姣说。
湖南博物院展示厅里,小朋友跟着多媒体屏幕上的导引图动画做动作。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摄
“导引术动作舒缓、柔美,极具观赏性,这套功法是选取了《导引图》中17个动作创编而成,是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实践结合,适合现代人练习。”湖南中医药大学武术教研室专任教师陈孝邦说,从每年春季导引术第一课时,他就能感受到大学生们对导引术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导引术讲究“循经导引、形意相随”,围绕肢体开合提落、旋转屈伸、抻筋拔骨进行动作设计,是一套内外兼修的功法。它的动作编排与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在动作的习练过程中,要了解经脉的基本运行路线,便于掌握动作要领。例如第一式动作“挽弓”,通过胸廓开合,调节胸中之肺气,在转体伸臂的过程中,意念引导肺气沿手太阴肺经的方向运行。
在陈孝邦的传授下,冉希成为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马王堆导引术代表队中的一员。冉希对导引术的喜爱溢于言表,也惊叹于导引术中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体育文化。对他来说,练习的过程就像在与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人隔空比武。
冉希和同学们一起,以“导引术健康路”为主题,参加了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短视频大赛并获奖。通过参加活动,冉希了解到,如今以《导引图》为素材的文创产品、动画、线上课程、音频故事等陆续推出,它们以更有趣的方式展现了《导引图》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跟着视频学习导引术。于是,他特意录制了导引术的动作视频,分享给远在家乡的亲友们,并希望利用自媒体,将导引术传播至全球各地,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领略到这份源自古老中国的健康智慧与文化魅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教师陈孝邦(左)向巴基斯坦留学生传授导引术。 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 摄
挖掘“治未病”特色
《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图谱,不仅生动形象地反映了2000多年前的古代医疗体育的真实情况,也为古代导引术提供了确凿的实物证据。
“我们总结梳理了50年来已考证的系列研究成果,汇编成了《马王堆医书译注》和《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2本书,作为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50周年的献礼。”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马王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诚喜介绍,他和团队负责书中关于《导引图》的编纂工作。
“在《马王堆医书译注》中,原文就结合近期新发现进行了校准,对疑难字词进行注释,充分吸收了中医文献名家的学术成果,有利于引领帛书的进一步研究。”王诚喜介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导引图》中的44个图案动作内容,从医学价值的范畴和角度,分析挖掘它所对应的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和功能,或是疾病康复治疗的方面进行探讨补充。如《马王堆医书译注》里《导引图》中第十二图,古人着赤色长服,束腰向前;双臂上举,左足向前略做抬腿行走样。此式定为“鸱视”,注释写上“可治腹部膨隆腹胀、诸身疼痛”。
在王诚喜看来,导引术蕴含着古人治病防病的智慧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是湖南健身文化的特色和典范,值得进一步多学科领域结合研究。要在进一步传承导引术的基础上,创新利用现代科技再现古代医学思维,使其推广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功法,打造成为湖湘中医的代表和名片。
在陈孝邦看来,发掘和研究导引术这一古老而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健身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养生史和体育史的内容,而且对当今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扫码看马王堆导引术跟练视频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肖君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