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两个健康”提升行动,奋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76799”(民营经济贡献全市7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市场主体、90%以上的就业)发展格局,为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赋能增效。
深化政治引领,牵住强信心“牛鼻子”。始终把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不断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全方位开展政治学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五学两助”活动,进商会、进企业、进车间积极开展专题宣讲,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沉浸式开展教育培训。积极搭建互学互鉴、互促互进交流平台,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家“三进”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进党校、进高校、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民营企业家进一步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视野,努力炼就健康发展的真功夫、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常态化开展典型选树。广泛开展“天下衡商”宣传活动,打造“雁归来”“创业纪”“商会志”三大主题系列,在各大媒体平台开辟专版、专栏,大力宣传衡阳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和异地衡阳商会艰苦创业、拼搏奋斗、服务发展、奉献社会等方面典型事迹,让广大企业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夯实产业支撑,筑牢稳预期“压舱石”。始终把助推民营企业提质增效作为主要抓手,不断促进民营经济总体规模、企业体量、生产效益蝶变升级。着力打造产业全链条。聚焦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立足衡阳“五张产业名片”组织发动全市各级商协会组织41家异地商会,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产业矩阵图。针对衡阳重点支柱企业发展特点与实际,抓好衡阳市《关于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扩能升级的若干政策措施》执行落实,优先满足扩产扩能、原地倍增等项目用地需求,优先保障用电、用气,优先满足用工需求,切实做到产业项目推进到哪里,各类要素保障就延伸到哪里。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版。大力推动“湘商回归”,持续擦亮“衡商大会”活动品牌,充分发挥“以乡招商”“以情招商”作用,系统编制“招商图谱”“政策图谱”,鼓励发动衡阳籍成功人士主动投身到返乡创业、项目推进等生动实践中。
践行暖心服务,蓄能优环境“孵化器”。始终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前提,切实为民营经济稳健发展保驾护航。全面优化服务环境。巩固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三年三进位”成效,落实民营经济“六个一”工作要求,抓好2024年全市统一战线助力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十件实事,持续开展“群雁荟”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走亲问需”联企暖企助企活动、“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构建“领导干部+服务管家+工作专班+服务对象”模式,发扬“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四到”精神,主动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全面优化法治环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高效运营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着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全面、更专业、更便捷的一站式政务服务。积极开展“万所联万会”“警企恳谈会”“服务企业日”等品牌活动,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全面优化社会环境。积极倡导“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价值取向,推动领导干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联谊交友、谈心交流,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文 | 刘章宇(作者系衡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