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父辈的脊背
发布时间:2024-10-25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看到一段视频,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农正在炎炎烈日下收割稻谷。头戴斗笠,身穿短裤,腰上捆着一条白色的毛巾,露出古铜色的脊背。那瘦削而结实的脊背,因为汗水的流淌,在烈日下,显得油光发亮。老农那一招一式,挥舞着镰刀割禾的画面,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这是友人拍摄的来自湖南永州的一段视频。那场面十分熟悉,仿佛就在眼前,因而倍感亲切。


我顿时想起父辈们的脊背来。


“文革”中,父亲被发配回乡“劳动改造”,被打发到板车队拉板车。当时乡里正在修建一座水电站,地址选在一个叫水槽源的大山脚下,所有的砂石、水泥、钢筋、发电机械,全靠板车拉。父亲每天起早摸黑,载着建筑材料,从资水旁的白公渡口拉到工地。一天四五趟,往返近百里。我当时正在上小学,放学后便给父亲推车。


父亲的身材高大挺拔,不论是受压制,还是挨批斗,始终没见他弯过腰。村干部曾在背后说,只有拉板车才能使父亲低头弯腰。的确,父亲每车要拉1000多斤,上陡坡时,父亲像牛拉犁一样,低着头,弓着背,身子前倾,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动,显得格外费劲吃力。


我埋头推着车,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嘘嘘。偶尔抬头一看,只见父亲光着的膀子上,皮带深深地勒进了肩膀的肌肉里。晒得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发着光。随着板车的起伏,父亲的背就像一座移动的大山,显得特别厚实,强劲而有力。那是我见过的最有力的脊背。


此时,我又想起了二伯的脊背。


二伯是个聋子。年轻时,读过不少书,是村里的先生,能写会算。1944年,日本鬼子打到我的故乡,二伯帮助村里的男女老幼逃跑,被鬼子追赶。在一条河谷里,二伯踩到一个小石头,脚一滑,头摔在大石头上,耳朵里流出血来,顿时失去了知觉。醒来后,才发现耳朵听不见了。


教书自然是教不成了。解放后,二伯被照顾当了保管员,负责生产队的晒谷和粮食入库管理。因为晒谷,他夏天几乎不穿上衣。总是光着膀子,在太阳底下走来走去,不时翻晒着稻谷,身上晒得黝黑黝黑。夏天太阳毒,有时汗水多了,便顺手从车谷的风车上扯下一条毛巾来擦汗。


二伯和我们同住一个院子。每到夏秋的夜晚,我们便到树下乘凉、歇息。二伯总是要我为他翻背皮,然后他给我讲故事。


山村的夜,凉风习习。二伯背对着我,让我一手一手给他翻背上的皮。那皮厚实而粗糙,翻起来很吃力。为了听故事,我用力给他翻着,他觉得无比的舒适惬意,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那是我触摸过的最坚韧的脊背。


考上大学后,我突然间懂事起来。第一个暑假,我回到家中参加劳动。那时候,刚分田到户,要搞“双抢”。我搞了整整一个月,忙完自家的,还将亲戚朋友家的全部搞完,才洗手上岸。人晒黑了,身子变壮实了,讲话的气息也粗了。只听到村里有老人在身后议论说,这才像个农民的儿子!


又一个暑假,为了筹集学费,我跟着亲戚到夫夷江去捞河沙。带队的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我叫姨伯的。当时他70多岁,常年在夫夷江打拼,据说以前做过船工、放过木排,是靠着夫夷江讨生活的。他撑船载着我们到月光岩对面的沙滩边去,用蒿杆将船的两头一插,把船停住,然后带领我们捞河沙。


老人夏天是从不穿上衣的,光着脊背。虽然年纪大了,但做事比我们还利索稳健。船舱里载满河沙,那船舷离水面不到10公分高时,老人才叫我们停下来,将船撑到下游的码头边去。船吃水很深,行走艰难,我则十分担心船会沉下去,老人却一点不怕,撑船时,蒿杆向后撑着,一双脚蹬着船头,身子后仰,将全身力气压在蒿杆上,撑着那船慢慢地向前移动着。动作十分洒脱,生龙活虎一般。


夕阳下,我看到了老人的脊背,黝黑中带着血红,结实而有力。好像那一船的力量,就压在他的脊背上。在夕阳的余辉里,那脊背既像一幅剪影,更像一尊雕塑,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我在想,这就是我们父辈的脊背。他们那一代人,经历过战争,也经历过各种磨难。但他们没有倒下,没有屈服,始终挺直着自己的脊背,艰难地生存。


他们那个时代,没有机械化,没有高科技。任何生产劳动,都是靠肩挑背负,靠摸爬滚打。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过。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是苦累脏活。不仅如此,还要挑起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他们努力生活,没有低头弯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摇尾乞怜。苦苦地撑起一个个家庭,走出迷惘,走出困顿。


他们基本上是农民,普通生产劳动者。严格说来,他们是十分卑微和渺小的。但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他们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诠释着中国劳动人民最伟大的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而今,父辈们已逐渐老去,很多已经辞世,剩下的也大多老弱病残,再也难看到那挺直的脊背。


记得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永远记得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也永远不会忘记那父辈的脊背。


文 | 范 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