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推动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2024-08-30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当今世界早已进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改革创新国际传播机制,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传播力。


四个“牢牢坚持”是改革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新时代改革创新国际传播机制,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中国媒体面向世界,要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坚定地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旗帜鲜明地将党性原则立起来,理直气壮地讲起来,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进一步完善新闻宣传政治把关制度机制,确保所有媒体产品都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公正客观讲述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事实,生动展现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情怀,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中国观。


遵循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是改革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新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扩大国际传播的正向效应,就是要立足中国的发展变化,植根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用准确生动的数据、案例、故事,讲清楚中国的历史命运、优秀文化传统、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发掘中国人靠不懈奋斗成就人生精彩,努力追梦的新闻“源头活水”,用中国实践夯实国际传播内容之基。


大众传播学认为,新闻媒体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就能影响公众舆论。面对西方国家掀起的舆论战,强化新闻宣传议题设置制度机制,是把握新闻传播规律,讲好“道理”的重要一环。在推进国际传播过程中,要积极创设世界性议题,准确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等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传递全人类共同价值,拉紧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


新技术赋能媒体融合是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体行业对于技术赋能的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进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必须利用大数据、AI大模型、先进算法等新技术,为内容传播插上飞速的翅膀。


互联网信息时代,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利用新技术精准匹配全用户需求是技术建设的关键节点。各级主流媒体要不断加深对融合发展的认识,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创新发展,强化与互联网平台的深度合作,打通数据、信息堵点,推动技术与内容相融合,确保信息内容的精准分发。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推出覆盖全流程的内容产品,积极构建内容分发横向平台化与纵向垂直化、层级化与网格化、中心化与多元化、线上与线下、内部与外部、功能与效果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让舆论影响力由传统媒介向网络空间延伸,由国内向世界范围延伸。


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是改革的关键一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让全世界受众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前提是用受众听得懂、看得清、喜闻乐见的话语进行表达,破除因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长期垄断而造成的误解和分歧。


因此,推进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需要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方法。在内容上,找准党和国家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想看的之间的契合点,在表达方式上,进一步消除“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边界线,在语境上,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国内媒体应当与国外媒体、自媒体大V等开展交流合作,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对话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借鉴国外大众传播先进经验做法,化为己用,以普通人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讲好鲜活中国故事,展示美好中国形象。


文 | 许望桥(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