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陈树:一封跨越时空的“家书”
发布时间:2024-06-14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黄埔百年 600x450.jpg


讲述 陈树(十一届长沙市政协委员、市台联理事、湖南工商大学教师)


黄埔百年,让我不禁想起了10年前全家赴台湾参访的情形。“黄埔”二字,总能迅速拉近两岸黄埔后裔之间的距离。我的爷爷陈暄毕业于黄埔五期,抗战时期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中会战等多场恶战。


2015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突然收到一封寄自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的来信,信中是爷爷的照片和他1942年在重庆浮屠关中央训练团期间亲笔撰写的自传影印件。一行行辨认着爷爷的字迹,我仿佛读着一封跨越时空的“家书”,感怀不已。


湖南政协新闻网

陈暄手写的自传。


“报国有日,遂我初衷”


“从此报国有日,遂我初衷。”爷爷如此描述当时他考取黄埔军校后的感受。


爷爷于1901年出生于湖南桂阳,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第二团二营七连,后因病延至第五期工科毕业。军校毕业后随国民革命军第40军参加北伐,抗战时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第68军119师少将政治部主任兼副师长。


奶奶刘容出身名门,曾祖父是历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云贵总督等职的晚清重臣刘长佑。奶奶的父亲起初不赞成女儿婚事,觉得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军人出生入死,没有希望。但奶奶追随爷爷北伐足迹至武汉,两人请伯父武汉大学刘永济教授证婚,在汉口参加了集体婚礼。


当时前线战况惨烈、疾病流行,年仅8岁的大姑姑在随军途中病故,奶奶晚上经常做噩梦。一次爷爷打仗回来,从腰间解下一把日本军刀要奶奶挂门后。奶奶见寒光闪闪的军刀上有斑斑血迹,要把刀上的血擦洗掉,爷爷急忙阻止她:“不要擦,这把刀上的血是我同胞和将士的鲜血,请留下,以激励我杀日本鬼子!”


重视仪表,是爷爷坚持的黄埔军人风范。奶奶回忆,爷爷身材魁梧,腰板笔直,总是穿着笔挺军装,披着黑色披风,军靴擦得雪亮。回家第一件事,就用拂尘把军服拍干净。那时师部有美式吉普车,爷爷却不大坐,让奶奶坐车,自己骑一匹大白马。寒冬腊月,还常常亲自牵马到黄河边洗,这大白马也很通人性,每次到了院前它抬头一叫唤,屋里人就知道爷爷又痛打鬼子回来了。


家国情怀根植于血脉


除了爷爷陈暄是抗战将领外,我的外公胡宗煊也是一名抗战老兵,作为随军兽医参加了3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这种深刻的家国情怀,根植于我的血脉当中,也让我格外关注抗战老兵这一群体。


担任长沙市政协委员期间,我围绕关爱抗战老兵、保护抗战遗址、发掘抗战史料撰写了系列提案。我参与调研并联名提交的关于改善抗战老兵生活待遇的建议,助推了2013年全国首个“抗战老兵关怀计划”在长沙启动,每位老兵每年可获得1万元生活补贴,一直延续至今。


走访老兵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老兵或无子无女,或亲人失散,于是在2014年清明节期间向长沙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做好抗战老兵身后安抚工作的建议》,并通过个人微博和媒体发出倡议,呼吁建立免费抗战老兵公墓。2014年12月,民革长沙市委会与唐人万寿园联合启动“长沙抗战老兵身后安抚计划”,符合条件的老兵及其配偶去世后可免费安葬于长沙抗战主题陵园。


今年3月底,我收到邵阳旅台同乡会理事长张国君女士的求助微信,她的丈夫韩士中是在台抗战老兵,年逾百岁,一心希望去世后能叶落归根。我和唐人万寿园进行沟通后,帮助他们达成意愿。


近年来,我一直陆续在台北湖南同乡会《湖南文献》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湖南关爱抗战老兵相关情况及长沙文旅资讯,署名中都会注明是“黄埔后人”。因为我相信,黄埔精神将永远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和共同精神财富。


图片均由讲述者提供    讲述均由政协融媒记者刘敏婕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