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集聚八成核心技术 汇聚500余家企业,湖南北斗产业:向千亿规模进军
发布时间:2023-12-01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科创潮涌-650-400.jpg


天气预报、路程导航、物流查询、打车拼车、应急救灾、农林牧渔……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北斗相关的芯片、测绘、无线电等企业也纷纷获得融资和上市机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湖南依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领域重点企业等优势,大力谋篇布局北斗产业。截至2022年底,湖南集聚了国内北斗产业80%以上的核心技术资源,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和60多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相关企业超过500家,全省北斗产业产值约380亿元,约占全国北斗产业规模的7.6%。


“天上星星参北斗,北斗园区看株洲”。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代表的株洲,凭借着基础优势,正着力将北斗产业打造为发展新增长极。日前,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走进株洲北斗产业园,探寻株洲北斗产业迅猛发展的密码,并围绕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湖南政协新闻网

湖南出台政策措施,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北斗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图为10月26日在株洲举行的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与会者在观看北斗系统组网模型。   陈思汗摄


一批企业项目落子株洲


“一杯咖啡的工夫,就可能谈成一个好项目。”株洲北斗产业园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汤海良向调研组这样描述“株洲北斗发展速度”。


汤海良表示,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引进项目31个,资金超80亿元,在卫星制造端引进了包括赛德雷特(总部)、航天科技812所(总测平台运营)、星启宇航(卫星载荷)等多家企业。在卫星运营端撬动了总投资15亿元的“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项目”(总部)落地,为后续“北斗+遥感”规模应用提供卫星数据运营保障,商业航天与北斗产业生态链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2年落户园区的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以卫星星座建设为牵引,建有完善的测运控体系以及卫星数据中心生产服务体系。公司董事长付兴科介绍,目前,公司正全力投资打造由16颗小型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的“株洲星座”,预计将在2025年完成16颗雷达遥感卫星组网。


付兴科表示,“株洲星座”是全省首个本土混合式InSAR(采用干涉测量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星座系统。项目以遥感应用为基础,涵盖快速、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建成后将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地质灾害、海洋应用、应急响应、智慧交通、农林水利、气象环保、国防军工等行业,提升全球范围内成像监测、形变测量的观测效能,扩大我国在全球商业遥感领域的影响力。


从天边北斗到身边北斗


付兴科的底气,除了源自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还有株洲着力打造的北斗示范运用场景。


根据株洲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株洲正加快打造45个示范应用场景项目,“天边的北斗”已经成为人们“身边的北斗”。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株洲年产20万台新能源汽车、公交车、物流车均装有北斗系统;在通用航空领域,“5G+ADS—B+北斗”低空空域监视通信专网建设取得成效,填补了全国低空领域空白;轨道交通领域,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功能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列车安全防护防控系统,株洲北站正在打造南方最大智慧编组站样板……


位于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的华亿庄园,目前已经运用了株洲北斗精准农业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了智慧种植监测、智慧农情监测和北斗智慧农机监管3个场景应用。


丝瓜、草莓、萝卜等农作物大棚内,布设各类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实施观测空气、土壤温度和湿度、光照时长等数据。庄园联网株洲北斗精准农业一网统管平台,管理者可实时查看农庄种植环境。


“东经113.43547,北纬27.228252,106国道网岭中学,运行32分钟……”在株洲市交通运输综合监管平台上,一辆从攸县开往长沙南的大巴车,实时位置信息一目了然。安装在大巴车内驾驶员上方、正面和车内过道、车外前方的4个摄像头,实时将车辆情况传回监管平台。


政协融媒记者了解到,交通运输行业是目前湖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大的行业用户。据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数据,全省道路运输营业车辆北斗定位终端应用数量超30万台、应用率达100%,实现了对1.5万台轨道交通车辆、2.6万台“两客一危”车辆、12.8万台重载货车北斗定位终端安装全覆盖。全省“两客一危”智能监管平台取得显著成效,每车每千公里平均报警数年度降幅达92.6%。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今年10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株洲举行,会上发布了《湖南省加快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若干政策措施》,在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构建现代化产业链、打造应用产业生态、强化政策措施等5个方面,明确了20条支持政策,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北斗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湖南是北斗先进核心技术的原创之地,很多关键性技术都在湖南实现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在会上点赞湖南北斗产业取得的成果。


目前,湖南北斗产业已基本形成覆盖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北斗芯片、模块板卡、终端集成、仿真测试、导航平台与时空服务、行业应用、地理信息等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条。


在北斗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沙入局最早,先后出台了《北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北斗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北斗卫星的导航技术应用,构建了以湖南湘江新区为发展核心,长沙经开区、开福区均衡分布的空间布局。


现在,众多企业、科研院所研发的产品脱颖而出,掌握了市场话语权。如,长沙天仪研究院研制的轻小型商业SAR遥感卫星TY-MINISAR,具有多频段、多极化、抗干扰、重轨干涉模式等特点,填补我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已发射卫星30余颗。“问北位置”是全国首个省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CORS)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在全国率先推出“跑零次”业务申请与办理,实现了米/分米/厘米和事后毫米级精度位置服务数据与业务系统入口统一,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土地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三条红线划定等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准保障。


“湖南北斗产业发展很快得益于政府重视,从政策和产业规划上做了很多前瞻性的工作,最大的优势是人才聚集。”长沙金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彦表示,这要归功于国防科大坐落在湖南。省内绝大部分的北斗产业技术工程师,或多或少与国防科大有关。国防科大培养的这些科研人才离开学校后,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他们通过创办企业或者进入科研单位从事北斗研发工作,辐射带动了湖南北斗产业发展。


刘彦坦言,湖南北斗产业技术和人才居于全国前列,但产业规模与北上广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芯片、商业卫星是资本、智力密集型行业。”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北斗产业投入,尤其是科技金融投入,为科研人才创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研发资金支持。同时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北斗细分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头雁效应”,带动更多北斗企业发展。


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向为建议,建立科学、高效的卫星导航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服务、产业发展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深度应用和规模应用,推进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遥感等技术的融合性应用,增加产业运营服务持续性收益,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省政协调研组成员表示,北斗产业是未来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下一步的履职中,将深入园区、企业走访,收集科研人员诉求,聚焦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积极建言献策,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许望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