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黎作凤:母爱如歌声声泪
发布时间:2023-08-10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编者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文史博览·人物》特开设“家风”栏目,为您讲述政协委员的家风故事。

 

湖南政协新闻网 门前小山泉,夏天冰冷清凉,冬天热气腾腾。

 

口述 | 黎作凤:省政协委员、岳阳市政协主席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娘啊娘啊白发亲娘!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彭丽媛一首《白发亲娘》道尽了天下儿女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唱出了天下母亲对儿女的浓浓恩情。每每响起这动人的旋律,思念的泪水汇成奔涌的大潮,在心灵深处激荡起我无比怀念的母亲的温馨回忆……


母亲呵,儿子泪眼婆娑中,依稀可见您一大早端坐在家门口,满眼深情盼着儿女们假日相约回家小聚……灶台上的瓷罐里细火熬着浓香扑鼻的鸡汤。儿女们长大成人,一个个开枝散叶,回家围拢在您身边一聚,这看似寻常实则难得的天伦之乐,是您最幸福的时刻。好好工作,注意身体,平安是福,知足常乐……这些既是您叮嘱儿女们的口头禅,又是您带着体温的真心话,每见一次,您总是要唠唠叨叨好几遍,满眼都是慈爱,满心都是牵挂!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7期 《黎作凤: 母爱如歌声声泪》

 

(一)


我的家乡位于临湘东南部大云山腹地一个贫瘠的小山村,父亲1岁8个月时,奶奶就去世了,后过继给白羊田老屋黎家。16岁时,过继的爷爷奶奶又双双离世。父亲母亲结婚时,没有一个长辈的照拂,父亲经常在外奔忙,为生产队搞副业赚工分,家中大小事自然落到了母亲一人身上。母亲日夜操劳家务,勤耕苦作,连生儿育女时也得不到休息,早早落下了病根,得了难医的筋骨病,每逢阴雨天,手脚就生生发麻,钻心似的痛疼,可恶的病魔一直折磨到她去世。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回想起幼时与母亲相伴的时光,日子虽然过得窘迫,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在一起,充满了简单的幸福和寻常的温暖。如果回忆有味道,那便是灶房飘出的饭菜香;如果回忆有颜色,那便是那双日渐发白的帆布鞋;如果回忆有声音,那便是母亲谆谆的教诲声……


母亲呵,我永远忘不了您那直面艰辛的勤劳与坚韧!大集体时代,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生产队人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十分紧张,每顿饭就是红薯夹杂着一点点大米,但母亲总是想方设法把好东西留给儿女们。那时只有过生日才能吃上煎鸡蛋,一次恰逢母亲生日,我们几个孩子偷偷把米饭和父亲特意准备的煎鸡蛋盛给母亲,她发现后一口也没舍得吃,细心挑出来分给我们几个孩子。


有母亲的爱,艰苦的日子一点儿也不觉得悲苦。那时候,父亲到外地搞副业,为了赶时间,经常是天未亮就出门,母亲便早早起床将早饭准备好,再喊父亲起来。每每天未破晓,母亲忙碌的身影就在灶台旁穿梭,为了让我们多睡会儿,她只得蹑手蹑脚,生怕发出半点声响。人间滋味,尘世烟火,母爱的伟大都在这一方小小的灶台里。


母亲呵,永难忘您那艰难度日时的巧手经营。刚刚考入县重点高中时,家里奖励我一双“时髦”的帆布鞋。那是我当时唯一的一双鞋。周末放学回家,母亲第一件事便是将我的鞋子洗刷干净,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她守在家门口看着,手里忙个不停,打理着蔬菜瓜果或是缝补着旧衣物,时不时抬头看下太阳,太阳移一下,她就起身把鞋子挪一下抢着太阳,阳光打在母亲的背上,影子越拉越长,放慢了匆匆时光……周复一周,就这样脏了洗,洗了晒,晒了穿,洗得发白,洗得发旧。那双丈量母爱的“求学鞋”啊,承载着我过往的纯真回忆,是贫穷里的温馨,也是生命中的希望!


母亲呵,永远忘不了您那挚爱儿女的心。那一条通往外婆家的山间小路,曲曲折折、高低起伏,下临深涧幽谷,如同蟒伏蛇行,两边山恋起伏,风凄鸟鸣,白日里也平添几分恐怖气氛。我小学三年级时,外婆家新添了小孙子。不知是为什么,母亲执意要我独自去走亲戚送人情。小小的我满心忐忑踏上山间小路。冰冷的山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让群山蒙上了一层细雾,走上大半天四周都是寂静无人。山里能见度很低,冷雾魅影一般在眼前穿梭萦绕,一路上只有加急赶路的脚步声与突突的心跳声、喘气声,时不时有几声虫鸣鸟叫,真的是怕得吓人!忘记走了多久才到家,最后我是喘着粗气小跑着回家的,到家时已全身透湿,内心的害怕恍如昨日。


如今回想起来,我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良苦,让我独自一人穿过山路,何尝不是母亲对孩子的一种信任和锻炼。当时的害怕也渐渐内化为今日的坚韧,我庆幸“放手”的教育让我更早地独立、更好地成长。

 

(二)


记忆中的母亲既是慈祥的,又是严厉的,时刻教育我们要讲诚实懂礼貌,要讲卫生爱干净,要认真读书学习,要尊重长辈老师。母亲也是开明的,对子女的成长从不设限,没有太多约束,正是这种不设限的教育,我的人生之路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母亲呵,忘不了您对耕读传家的坚守与执著。“读得书多当大丘,不用耕种自然收”,对这句乡里古语,母亲熟稔在心,经常念叨。她一生向上要强,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把子女的教育看得很重,只要我们在学习,便什么家务活都不要我们做。我想这或许是因为她自己没进过学堂门,但懂得读书的重要。母亲十分渴求知识,注重言传身教,她自学认得了不少字。她的进取心至今都影响着我。


母亲是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家庭妇女,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但在我心里,她是个拥有大智慧和大格局的人。我读高中的时候,家里没钱交学费,为了不给亲朋戚友添麻烦,母亲毫不犹豫跑去乡里信用社借贷款供我上学。在那个年岁,信用社借贷款绝对是件超前的时新事。


与人为善、孝顺长辈、以苦为乐……母亲这些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细枝末节,是我一生的养分,如今依旧在我的血液里流淌,深深地影响着我。那时家中一有客人来,母亲总会告诉我们,要热情待客,将最好的东西留给客人。以心换心,邻居们经常往我家里送点新鲜瓜果,如此你来我往,邻里乡亲和睦相处,融融泄泄。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一个暴雨过后的下午,池塘里水涨鱼跃,鱼群沿着水流逃走,我和哥哥便循着水沟摸鱼,心里想着终于可以吃鱼解解馋了。那次摸上来不少鱼,谁知母亲首先想到的是孝敬家中老人,将鱼都晒成了鱼干,一个不留地给外公外婆送了过去。


母亲病魔缠身多年,但生怕儿女担心,依旧乐观开朗,积极配合治疗。每次嘴上说你们工作忙,不需要经常回家看望,但我知道母亲一直在门口坐着盼望我们回来,每次我们回家都可以看见她藏不住的笑意。我们回城时也拿着椅子坐在门口久久目送。2015年炎炎夏日,母亲在不舍与牵挂中永远离开了我们。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娘啊娘啊我的白发亲娘,您一生明理,善良了一辈子,也辛劳了一辈子。我多想每次回老家,依然可以远远地看见您坐在家门口眺望着,等待着儿女们归家的身影。多想那个不知坐了多久、不知等了多久的母亲,依旧可以用乳名轻轻地唤我一声……

 

口述∣黎作凤

文∣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7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