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案”
委员说“案” | 何寄华建议:加快推进深海采矿装备产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7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图片


“建议从国家层面来支持深海装备产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何寄华提交了《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深海采矿装备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提案,建议由工信部牵头组建专家团队,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进行顶层规划,加快推进深海采矿装备产业布局,并制定商业化开采的专项技术、关键设备研发方案。


图片


海洋战略新兴产业迎来重大机遇


 “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深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勘察数据显示,海洋矿产数量占到地球矿产储备量的75%以上。”何寄华说,向茫茫大海开采矿产,将成为未来开发的重点。


作为湖南省地质院院长,何寄华已从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多年。他介绍, 随着陆地浅表层矿产资源逐渐枯竭,近年来,世界各国争相探索推进海洋采矿,纷纷开展单体和综合海试。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掌握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制造能力,参与深海矿产资源商业化的进度逐年加快。


201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正式施行,为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发展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


何寄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深海装备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湖南省在海洋勘探、水下集矿车、扬矿泵等方面已有坚实基础。中国五矿所属长沙矿冶院牵头研制的“鲲龙500”采矿车、湖南科技大学研制的深海钻机“海牛号”、中车集团深海作业机器人等装备,已成为湖南推进“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高位推进深海采矿装备产业布局


“据中国工程院海洋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分析,我国深海采矿装备的主要技术实现时间集中在2026至2030年,预计2035年全部实现。”何寄华认为,我国的深海装备发展已取得系列成果,但是核心技术攻关、装备研发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整体上落后西方发达国家5年左右。深海矿产资源商业化进程也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在何寄华看来,制约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科研开发不足,成果转化程度不高,深海传感器、水密接插件、中央控制系统等关键元器件仍需依赖进口,自主品牌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受到制约。


此外,各深海采矿装备科研单位相对独立,在技术上有很多相同点,缺乏高效统一的协同机制以及成熟的成果共享和分配机制,难以形成研发合力、技术共享,存在研究成果分散或重复现象。


何寄华在提案中建议,构建国内深海装备产业链,培植一批深海采矿装备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五矿集团等深海采矿龙头企业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先进制造企业合作,协同作业、重点攻关。加大深海采矿装备研发的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投入,在相关优势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建设深海采矿装备相关学科。


何寄华建议,推动上海、深圳、大连、青岛、长沙等海洋装备产业优势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组建深海装备产业联盟;以“价值链”为核心导向,加强与海洋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拓展深海采矿装备国际市场。


为追赶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商业化脚步,何寄华,大力支持海洋装备产业相关企业在检测与智能化、环境治理、新型材料应用等方面实现研发成果转化,如推进深水智能环保清淤装备转化应用于大坝、水库和湖泊的疏浚、清淤作业;对深海采矿装备相关科研成果转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贴息补助等扶植政策,助力研发成果商用。


文|政协融媒记者 许望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