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思
现在通常的说法是,周恩来到法国留学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周恩来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经接触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是1917年到日本的。当时的日本,有一个特点,就是广泛吸收西方进步思想,特别是学习和接受欧洲的一些进步学说。当时的日本政府采取鼓励欧洲进步学说在日本传播的政策。在传入日本的欧洲进步学说中,就有马克思主义学说。20世纪初在日本,有一批信奉并积极宣传马克思学说的知识分子,其中的代表者是河上肇(1879—1946)。周恩来到日本时,河上肇等人已经在日本宣传马克思主义多年,其中河上肇出版的许多书籍、发表的许多文章,通俗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日本学界,一时掀起了一股马克思主义热。
周恩来(后排右一)去日本时与同学合影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河上肇等马克思主义者热心宣传十月革命。由于日本与俄罗斯过去在东北亚长期处于对抗状态,日本人也特别关注俄国的情况,十月革命爆发后,日本各大报纸都广泛介绍了十月革命,介绍的角度、看法虽然不同,但十月革命的经过,在日本已经是广为流传。不久,日本又出现了一些介绍十月革命经过的书籍。这些情况都使刚到日本的周恩来,有了比在国内的青年知识分子更好地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了解俄国十月革命情况的条件。
周恩来到日本后,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对欧洲革命的历史,也有了初步了解。特别是对十月革命的情况,他了解得更多。周恩来后来回忆道——
关于十月革命的介绍,我在日本报纸上看到一些,那时叫“过激党”,把红军叫“赤军”。
当时,周恩来是一个关注政治,又爱学习的青年。他在日本,与其他同学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经常一个人远走。这在日本叫“远足”。年轻的周恩来认为,远走,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呼吸新鲜空气。离周恩来住处较远的一个地方有一个书店,这个书店经常出售最新思潮的书籍,而且日本的书店都有一个传统,就是允许读者进去翻阅,翻阅后即使不买,书店也高兴。这对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周恩来有很大吸引力,也使周恩来认识到了远走的第三个好处:可以去书店翻阅新书。
每天晚饭后,他都是一个人步行到这家书店去翻阅书籍。正是在这家书店,周恩来阅览到不少介绍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内的欧洲先进思想的书刊。此后,周恩来每到一地,都要先到当地的书店去翻阅新书。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正是在不断地阅读之中,周恩来接触到了不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书籍。《露西亚研究》就是这样读到的。周恩来一直到几十年后仍然记得这篇文章。他当时对十月革命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从思想上赞成十月革命。他后来写道——
过激派的宗旨最合劳农两派人的心理,所以势力一天比一天大。资产阶级制度,宗教的约束,全都打破了。
当时周恩来接触、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已经能够十分流利地阅读日文。在当时的日本,翻译成日文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很多,至少多于中国,而且这些译文比较直接,与当时的中文翻译著作比,更接近原著原意。日本思想界十分活跃。日本进步政治力量中,虽然也有改良成份,但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欧洲新思想,都很推崇。日本学界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是正面介绍,又十分通俗。阅读这些通俗的日文读物,让已经能够流利阅读日文的周恩来受益匪浅。此外,当时周恩来也能够顺利阅读英文书刊,而日本的英文书籍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比较多。周恩来在日本,就是通过日文和英文两种阅读方式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他此时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对他思想进步影响很大。
此时的周恩来已经倾向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虽然当时他还不算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比起国内同龄知识分子来说,周恩来是比较早、比较多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周恩来曾回忆说,日本的河上肇先生对他接触马克思有很大帮助。这是实话。1919年河上肇创办了《社会问题研究》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在日本的周恩来,立即被这个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所吸引,成为该刊热心读者之一。通过阅读这份刊物,周恩来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多了。
但这时的周恩来,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更关心的是国内的政治局势,想的更多的是他在少年时就立下的志愿: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正因为如此,他当时立志回国学习,改造社会。这反映在他在日本时写的条幅和抄写的诗句中。
周恩来在日本时,住在比他早一年到日本留学的同学王朴山家中。他与王是好友,两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说,在一起谈得很投机。因为周恩来和王朴山志同道合,所以,他在王朴山1916年东渡日本留学时,给王朴山书赠了“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条幅。
1919年3月,周恩来得知国内创办南开大学学部的消息,觉得这是自己继续求学,以求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机会,便决定回国。行前,他给王朴山抄写了梁启超的自励诗: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周恩来抄写梁启超这首诗,既是给王朴山的纪念物,也是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怀。
周恩来在打算回国到南开继续求学之前,又把他1917年赴日前写的诗抄写给同学张鸿诰: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是青年周恩来立志为国家振兴而献身的写照。此时又重新抄写这首诗,再次抒发了他当时的远大志向。
1919年4月5日,周恩来到日本京都岚山游览,并写下了《雨中岚山》一诗:
……
潇潇雨,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周恩来这次回国,用他当时说的话就是“图它兴”。他在日本接受的进步思想,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启发他的头脑。他将带着这些新思想,回国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4月,周恩来由日本的神户乘船回国。回国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他立即投身五四运动,因营救被捕学生而自己也被捕。经斗争出狱后不久,他到欧洲留学,进一步系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长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责任编辑:楚文)
(邮箱:zhouwenji0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