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湘西土家古寨后溶见闻
发布时间:2017-02-25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文/湘声报记者   张志诚   图/彭南科


ABUIABACGAAggIfExQUoiqP29wEw2AQ4wgM.jpg


  2016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我应邀去永顺县高坪乡朋友家过年,期间去了湘西的两个小山村。一个是古丈县处于大山之中的磨刀村,距离县城20来公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或者创业了,村里多数是留守老人与孩子。村里新建的房屋不多,保留了浓郁的苗族村寨风格,整个村落安静而端庄,是个开发民俗的好地方。另一个是永顺县场坪村后溶组,这个地方跟磨刀村完全不一样,是一个走向现代的村落,许多村民愿意留在家乡创业和守候,在那里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村民在老屋新居前合影。



湘西大山深处,一群靠勤劳致富的朴实村民,一个走向富裕的新农村


湘西土家古寨后溶见闻



古村落的现代图景


  朋友家住高坪乡场坪村后溶组,是一个土家族寨子,由单一向姓村民构成。


  汽车拐弯进入村道,水泥路上干净清爽,村民家家户户门口都收拾得井井有条。与我之前见到的其他村寨最不同的是,这里的民居多为砖瓦与传统木结构混搭,有些村民家还用水泥修砌了低矮院墙,大多数民宅建在进村道路右手边。左边大面积空旷的田塅土丘,有些地块上立了许多水泥柱子,牵了铁丝和尼龙绳,偶尔可见到几片残叶缠绕着枯藤攀吊在丝绳上;一些田地被梳理得井井有条。


  最令人惊奇的是,村口正在建设几个游泳池,不但规模挺大,设计得也很漂亮。其中一个泳池的旁边,一栋古香古色的吊脚楼后一棵大树直冲云霄,树干估计要好几个大男人才能合抱。


  往湘西跑得多了,大树见了不少,但像这样树楼景观相互衬托的不多见。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心想要是吊脚楼前站满了形形色色的村民,有的端着饭碗,上面堆满腊肉,有的在抽一米多长的旱烟,有的背着小背篓,有的拎着小竹篮,有的站,有的坐,有的身着民族节日盛装,有的粗布素装,媳妇怀里抱着孩子,姑娘手里捧着书本,还有角落弯里那个女生在玩手机,爷们哥们端茶的端茶,抽烟的抽烟,一群顽童嬉闹着在人缝里穿梭。当然,吊脚楼前左侧停放的几台挖机也要入镜,司机趴在驾驶室窗口,若有所思。有人开怀大笑,有人深情凝视。这画面该多美。


  朋友家新建的楼房很大气,屋前地坪上摆了两张大圆桌,上面搭了个精致透明的雨棚。大门和侧门上都贴了春联,檐下一溜挂了一排大红灯笼,年味十足。当地土家族、苗族过年比汉族要早几天,叫“赶年”。


穷而思变的村庄


  地坪里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叫三三的漂亮女孩和我们聊起了天,她是朋友的堂妹。朋友父亲四兄弟,有的从文,有的经商,有的务农,村口那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游泳池是朋友的二叔领头投资的,是农家乐的配套设施。泳池前期花了70万元,后续完善还要上百万元。


  二叔听说我是媒体人,热切地带我们去看他的项目。三个不同形状的游泳池不但漂亮,还是按照标准泳池的规格来建设的,其中两个浅水的池子是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打造的。


  朋友家的年饭十分丰富,大鱼大肉,好烟好酒,兴高采烈。朋友的四叔是个笔杆子,担任过县政协委员,对土家族民风民俗颇有研究。他特意换了个位子坐在我旁边,介绍组里和他们家族的基本情况。


  后溶组有72户,294人,2000多亩旱土,400多亩水田。村里有3棵300多年的古枫香树,泳池边的那棵正是其中之一。全组是一个大家族,3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因躲避战乱从外地迁居于此。村里旱土种植了猕猴桃、葡萄、蔬菜等果蔬,还有烤烟、花卉等经济作物。后溶组以前也很贫困,穷则思变,村民不等不靠,在有关政策的扶助下自谋发展。如今,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错,新建房屋比比皆是。


  后溶组还有一个特点,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朋友就是靠读书改变了命运,他上了大学,如今在县城上班。他的堂妹三三家姐弟四个也全部考上了大学,三三目前从一个小县城借调到了省城机关工作。


  朋友告诉我,后溶组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这个数字在城市微不足道,但在湘西能让人惊叹,湘西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脱贫线为人均年收入两千多元。


  吃完年饭,朋友三叔带我去看村里的古树。三叔家在古树后,绕过几栋小楼,远远可见高台上一个土家风格的院落。院子前是他家的葡萄园和猕猴桃园,三叔说果实都很甜,销售很好,一年能给家里带来不少收入。


  在猕猴桃园外的树丛下,我发现一辆丢弃的旧自行车,已与环境融为一体,别有味道。这说明后溶组的条件确实不错。这辆曾可以修修再使用的单车,都没人捡。


走在希望的路上


  离开三叔家,又回到了村口,我站在那栋吊脚楼前反复叮嘱三叔,千万莫拆了这么好的古建筑。三叔说:“好。”


  村口站了好多人,男女老少都有。我问能不能请村民在吊脚楼前拍张大合影?三叔说,没问题。四叔大声喊,向村口的人招手,让他们都过来。人群向这边移动,很快就聚拢在一起,这就是家族的号召力。我给他们留下了一张大合影。


  拍完照片,在村里转悠,猛然发现一个装垃圾的圆桶。环顾四周,道路和沟渠干净得让人吃惊。这里可是真正的农村!原以为是过春节才会这么干净,从垃圾桶的成色看,不是新购置的。路过一条小道,一辆小型环卫车堵住了去路,一个环卫工人正将村民送来的生活垃圾铲上车。这说明,村里的垃圾处理及时得当。 抬头细看后溶组村貌,脑海里与一些画面重合,我曾经在网上见过一些日本农村的图片,为那的干净整洁赞叹不已,没想到在湘西农村也能看到如此和谐的场景。


  随后,朋友的四叔带着我到组里的水库边去看看。水库在村子深处,我在参观游泳池时,已经远远地望见了那片水,一条小溪牵连水库与游泳池。小溪边长满了芦苇,两只家鸭懒洋洋地在太阳下散步,一边走一边交头接耳,间或停下来警惕地望我一眼。


  沿着小溪往前走,经过了寒冷的霜冻,苇杆仍然挺拔,芦花紧紧地依附在母体上。小溪潺潺流动,水中的细沙和杂草清晰可辨。水库就在左边,水面倒映着翠山流云,如诗如画。我站的位置处于一个高点,回头看村庄,被夕阳涂抹了一层暖色,连绵的芦苇在晚风吹拂下,手挽手优雅浪摆,依稀听到有村民在歌唱。他们唱什么?《风吹麦浪》或者《牧童晚归》或者《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田野上还有希望吗?我想有的,只要田野上的人不放弃,不抛弃,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奋发图强,一定大有希望。


村民们过“赶年”。


村民正在修建的游泳池。


村子里四处都忙着搞建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