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顺华,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商会会长、广东盛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年以来,一直在蓝山县投资“蓝山谷”旅游景区开发项目,通过文旅创业,反哺家乡父老,构筑事业发展梦想。
胡顺华在“蓝山谷”景点建设施工现场。
反哺家乡,与贫困村结下不解之缘
1988年,18岁的胡顺华南下打工创业,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辛打拼,总算小有成就,积累了一些财富。虽然长期漂泊在外,但胡顺华的内心一直想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实事,既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喜欢的事业,又能有效帮扶一些贫苦群众,在企业发展与反哺家乡、回报社会中找到一个结合点。
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最终他选择了发展文旅产业。于是,在家乡政府“迎老乡、回家乡、建故乡”的感召下,2011年胡顺华回到了蓝山县投资兴业。
久经商界历练的胡顺华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小小的村子——坪源村。湘江源瑶族乡坪源村位于蓝山县西南山区,距离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700余米,辖7个村民小组,159户681人,是一个典型的散居瑶山村,属于省级贫困村。多年来,当地村民延续着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以砍伐竹木、烧木炭为生,大部分群众生活贫困。幸运的是坪源村位于湘江源头,境内山林资源丰富,有远近闻名的三分石、香炉石、白米下锅等自然景观。
风景优美的“蓝山谷”。
2011年,胡顺华注册成立了蓝山湘江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当地村民签订了山林、土地承包协议,规划建设“蓝山谷”生态旅游度假区,计划总投资11.98亿元。十余年来,在峡谷、荒山、坡地大面连片种植景观林:红枫、樱花、杜鹃、黑松共2000余亩,打造了近十公里的“香炉云海杜鹃谷”“莎莎枫叶谷”“蓝山樱花谷”“雅蓝竹海”观赏带。如今,春赏樱花、杜鹃,夏观云海,秋看枫叶,冬享雪景的四季景观已然成形,景区的发展既带动本地民宿、瑶家乐等产业发展,又拓宽土鸡、腊肉、猕猴桃等优质土特产的销售渠道。村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胡顺华还捐资近百万元修建通村道路、亮化工程,由于热心公益事业,获得了“永州市捐资修路功臣”荣誉称号。经过十余年的坚守,坪源村2016年实现了脱贫目标,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00元,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村。
胡顺华在“蓝山谷”建设中大事小事亲力亲为。
产业带动,给瑶山群众带来“真金白银”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蓝山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过程中,胡顺华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公司+产业+村集体,贫困群众+土地流转+分红”的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公司与村民签订了2000多亩的林地承包合同,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成动态利益联结,依托景区品牌优势、流量优势,带动村民种植猕猴桃400余亩,每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9万元。带动脱贫户养殖土鸡2000只,利用小溪周边土地,发展粽子叶种植320亩,种植生姜400亩,预计可实现年收入6万元,每年可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
此外,公司还聘请当地剩余劳动力承担除草、施肥、抚育、种植景观林、修建游步道、架桥等劳务。连续十年每年支付当地山林租金和劳务费上百万元,给瑶山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如今村里产业兴、人气旺,路宽了、灯亮了,村民素质整体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把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
妻子无怨无悔跟随胡顺华艰苦创业。
创业虽艰,星光不负赶路人
为了坚守瑶乡的这份事业,胡顺华变卖了深圳、广州的房产,中断了向其他产业发展的机会。任何创业并非都是一帆风顺,2019年,因景区内种植的牡丹樱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导致严重的病虫害发生,迫不得已砍掉70亩、5000余株,直接损失达400多万元。
为了帮助胡顺华实现反哺家乡的事业和梦想,他的妻子一直跟随他扎根坪源村。告别曾经的都市繁华,尝尽创业的艰难险阻,如今,他们夫妻俩还租住在当地村民的房屋里。十年坚守一路走来,胡顺华对妻子无怨无悔的跟随相伴充满感激。十年来公司投资上亿元建设景区,目前没有还没有产生经济回报,但妻子没有任何怨言,不管是商务洽谈、客人来访,还是与当地村民打交道,她永远是笑脸相迎,热情待客。妻子默默的支持成了胡顺华坚守这份事业的信仰。
在坪源村创业十余年,胡顺华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他始终相信旅游产业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符合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十年的坚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市、县的认可和支持,各级领导亲临“蓝山谷”景区指导工作,今年“蓝山谷”旅游景区建设被列为全县重点项目,县长担任指挥长,多次亲临现场加强调度。目前县里投资500万元修建的景区公路正热火朝天地施工,将于十月底竣工通车。今年公司计划再投资3亿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游步道、景观桥、吊索桥、栈道,争取年内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2023年建设成为国家4A级景区。
不忘初心,一生坚守。胡顺华返乡创业回报家乡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行。他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的旅游观光项目,建设高端的度假康养产品,让蓝山成为对接粤港澳最美的后花园之一,让“蓝山谷”成为湖南旅游新名片。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