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县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清零’,10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成了生动现实!”5月30日,衡东县委书记谭建华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
“产业链上建支部,特色产业带民富,创客闯出新思路。”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崇华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带领村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三动三化”模式则为强村富民增添了强力引擎。
一个支部带动一条产业链
霞流镇李花村是远近闻名的“禽蛋强村”。去年,全村禽蛋产业年产值超过2亿元,年人均纯收入达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26万元,被评为“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一村一品全国示范村”。
霞流镇李花村禽蛋加工车间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是李花村加速振兴发展的关键所在。”村党总支书记阳国清介绍,该村创新村社合一,探索“党总支+合作社+村民”的新模式,成立了李花缘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选准班长、配强班子、打造队伍‘舞活龙头’,将党员群众凝聚在一起,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在产业链上淘出‘金子’。”
为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衡东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心骨”作用,将党支部建设延伸到产业链上,为产业振兴开准“方子”。
2021年换届后,村(社区)“两委”班子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有388人,占26.8%,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67人,占32.3%。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志士被选进了村(社区)“两委”班子,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力夯实了基层基础。
一个项目拉动一方致富路
在白莲镇白莲村“衡东苗苗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当地村民向晓莉正在缝纫机上麻利地缝制着一件件小衣服、鞋帽,她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向晓莉的信心与底气来源于乡村车间。“开办这间工厂的目的,主要是为赋闲在家的女同胞们找些事做,让她们能多挣些钱。”村妇联主席向淑云告诉记者,总想为村里的女同胞们多找些工作做,帮助她们解决经济上的窘境。经过多方考察,向淑云发现宠物衣服加工产业赛道好、潜力大、抗风险能力高,便成立了衡东苗苗服装有限公司。她说:“目前,村里已经有20多位妇女在这里长期务工,平均一天可生产1000多件宠物衣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每个月在这里赚个数千元并不难。”
衡东县党员“创客”黄贡椒示范种植基地
近年来,衡东县在各乡镇培育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并瞄准特色产业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多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如:杨桥镇南冲村和相邻5个村共同打造“党建联盟、产业联片”,发展百合种植产业,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净收益20万元;白莲镇铁坪村从事稻蛙养殖、紫薇花种植等,并以“铁坪稻蛙村”为引爆点,为乡村旅游聚集人气;甘溪镇中心村利用村里的水利资源优势,2021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1.5万元,今年收入预计突破30万元。
一名“创客”驱动一群新农人
衡东县农商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向德华就是党员“创客”企业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农商科技公司成立于2019年,并于当年成立党组织,作为公司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的向德华,通过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后在10个乡镇12个村建立了党员“创客”示范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建立皇贡枣、黄金贡柚及蔬菜基地1000余亩,年产值近800多万元,带动当地数千村民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衡东县党员示范种植基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谭建华说。近年来,衡东县委组织部从创新意识强的党员入手,将党员的先进性与“创客”融合,大力培育党员“创客”,通过精育一个党员“创客”,带动一项领域,辐射一条产业,造福一众群体。
据统计,近三年来,衡东县委组织部依托县委党校、职业中专、科技特派员、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创客”创业创新训练营,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服务等各类培训达240余场次,培训人员16500余人次。目前,全县共发展产业合作社1000余家,党员“创客”示范基地34个。全县257个村(社区)都至少培育了1名农村“创客”,全县共培育党员“创客”948人,最年轻的仅22岁。
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周健 贺喜阳 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