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红色传承心向党  百年华诞再启程——衡阳市新民中学成立100周年综述
发布时间:2021-06-04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政协融媒记者李煜通讯员龙小华


  与党同龄的新民中学,走过了极不平凡的100年。这100年,一代又一代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新民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新民精神”。


89878_zhangchunmei_1622740618382.jpg衡阳市委书记邓群策到衡阳县六中现场办公,为六中发展把脉问诊


89880_zhangchunmei_1622740602385.jpg衡阳县第六中学整体移交给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订仪式现场


  百年沧桑历史悠久


  衡阳市新民中学的前身是湖南省私立新民中学,是湖南省衡阳市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市级示范性学校。学校的发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湖南省私立新民中学(1921-1958)、衡阳县第六中学(1958-2020)和衡阳市新民中学(2020年-)。


  1921年,湖南优级师范毕业的罗传榘、屈子健,湖南高等师范毕业的刘艺侯、刘碧珊、谭起如、袁骐、黄成安以及颜寅、唐应乾、毛德生、易检吾、唐绍陶等12人,共同商议创办学校,一致推选罗传榘为校长。新民中学校名取义于《大学》,即“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定校训为“勤奋进取,求实创新”。校址设在衡阳市陕西巷内的“陕西会馆”,省教育司确定9月28日为学校成立纪念日,学校于当年秋季开始招收师范生,培训小学师资。


  1929年8月,刘艺侯继任校长,随着学生日益增多,学校购买陕西会馆及会馆后濂溪街全部铺面、民宅,面积由陕西巷扩至濂溪街,占地20余亩,同时兴建校舍。“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寇机狂轰滥炸雁城,百业凋零,不少学校被迫停办。1938年春,学校迁至衡阳县西乡台源寺,租赁王、凌、刘三所祠堂上课。


  1941年,校董会决定购买离衡城不远、水陆交通便利的岩鹰岭附近的晓云山山地作校址(即现址),筹建新校舍。第二年,屈子健继任校长,备案增办高中,于1943年春季招收了第一个高中班。1945年春,由屈凤梧、屈之健发起,在全县办一所联合中学,组合县中、新民、成章、道南、建德、青华等6所学校校长为校务委员,推选屈凤梧任校长、刘艺侯任主事,租用衡阳县金屏乡水口刘祠和刘时宇公祠作临时校舍,开办初、高中,招收学生约400人。


  1945年秋,抗战胜利。刘艺侯复任校长,将学校搬回台源寺复课。第二年,学校又迁至衡阳县西乡板桥附近。1947年春,被日寇所毁的晓云山新校舍重建落成,学校正式招生开课,共有初、高中12个班学生700余人。


  1952年起,学校暂时停办高中,专办初中。1953年,衡阳地区举行毕业生会考,新民中学初83班、84班成绩优异,获衡阳地区第一名。1953年下学期,学校安装了电灯,结束了新民中学点煤油灯的历史。1958年,“私立新民中学”改名为“衡阳县第六中学”,并恢复高中招生,在校学生达1000人。


  1977年至2000年,学校蓬勃发展,荣获国家级、省、市各项奖励,向各大中专院校输送3400余名优秀毕业生,尹汉生、蒋溪林、程一步、王正良、黄友谊、肖利民、胡宗南、刘端阳等多人考入北大、清华。


  2000年至2021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人才流动等原因,学校经历了曲折发展。2020年11月16日,按照衡阳市委常委会办公会议纪要,衡阳县第六中学整体移交给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1年4月改名为衡阳市新民中学。


        百年华诞,新民中学整装启航,又将开启新的征程。


   优良传统代代相承


  “校风纯正,治学严谨,求学务实”是学校一贯的优良传统。


  建校初期,无校址校舍便租屋授课,无课桌设备便集资置办,董事们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兼职、教课,少拿甚至不计报酬。第一任校长罗传榘当时任职于省教育厅,却把主要精力投入初创工作,频繁往返于长沙与衡阳之间。继任校长刘艺侯,以办学为己任,不拿学校工资,一旦学校遇到经济困难,刘艺侯便会慷慨解囊。校长屈子健有胆有识,创办了高中,扩大了学校规模,尽管校址东迁西搬,辗转再三,但教学从未中断,学校在困境中得以发展。


  学校的历任校长,皆是有志有识的教育行家,为了学校的发展煞费苦心,严谨治学的教风,在历任校长的接力棒下得到了传承。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校确立了择师唯能原则,健全了制度,坚持民主理财,由教职员组成经济稽核委员会,按时查核收支情况,并造具表册存档。同时,学校不惜高薪敦聘。刘光祖、张仲轩、唐匹楠、黄灼人等省内知名教师,以及唐祖武、陈致平、邓光兴等一批大学生都曾先后来校执教。


  治学严谨是学校又一优良传统。在学校创立之初,校长就特别注重治学之道,不仅延请名师传道授业,还敦促训育、教务各处制订并实施了一整套管理条例。早在抗战初期,学校就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每班配有级任导师。社会的黑暗、清廷的丧权辱国、民国的军阀混战、日寇的屠杀蹂躏、流亡师生的血泪,无不撞击着青年学生的心灵。


  尽管那时的教育内容受时代制约,但一幕幕屈辱的历史,一声声民族的呼号,一桩桩人民的苦难,就是青年学习的最具体、最丰富而深刻的教材。学生自治会配合级任导师组织同学们唱救亡歌曲、演救亡戏剧、办民众夜校、出新民壁报、印新民期刊,每逢集市、庙会、节日,自治会组织同学分赴街头巷尾、农户村舍,写标语、散传单、作演说、献歌舞,救亡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涌现了像刘泰、宁智、蔡智这样的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也培育出如刘炳衡、周亮臣、祝家淦等专家和学者。


89872_zhangchunmei_1622740103390.jpg

  2021元旦文艺晚会


      红色印记烙染华夏


  新民中学创立之初,以“欲以教育救国”为发展方向,以“严、谨、勤、朴”潜心治教,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新民师生,烙上了难忘的红色印记。


  1922年初,戴树人(又名戴晓云)来到衡阳,在新民中学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于1923年初建立了新民中学党支部,由刘泰任支部书记,先后发展进步学生蔡智、宁智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的“五卅”惨案发生后,新民学生在中共衡阳县委的组织下,与各界人士纷纷集会游行,强烈声讨日、英帝国主义在华罪行,声援青岛和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广泛开展爱国宣传,抵制洋货,惩治奸商。1928年,宁智、蔡智在中共衡阳县委领导下,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宁智任工农革命军七师三团政委,后在攻打南岳时光荣牺牲;蔡智亦不幸被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长沙。革命虽遭挫折,但志士仁人救国救民之心却未泯灭……


  贺恕,湖南耒阳人,他是毛泽东发展的第一个党员,是首位衡阳籍中共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席国际会议的党员。“二七惨案”后,受中共湘区委派,贺恕偕妻子张琼赴水口山协助蒋先云开展工人运动。1924年春,受省委委托,来衡筹建湘南区委。此后不久受聘新民中学担任国文教员,以此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5月,李维汉来到衡阳,主导成立了中共湘南区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为戴晓云,贺恕担任组织部长,刘泰担任宣传部长。


  韦汉,湖南江华人,1921年秋,受聘执教于省私立新民中学,并成为进步团体“心社”的18位骨干成员之一。1925年5月,永州境内最早的基层党支部——中共江华支部成立,韦汉任书记,于1939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所枪杀。


  谢翰文,1922年考入省私立新民中学,后参加革命。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成立,谢翰文担任军团秘书长。1934年10月,他随军长征。1942年5月,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反日军扫荡时与妻子被俘,壮烈牺牲。


  文焕然,1923年9月考入省私立新民中学初三班,后积极参加革命。1926年参加北伐军,任四团政委。大革命失败后,文焕然到武汉工作,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于1929年4月不幸牺牲。


  ……


  一个个鲜活的革命烈士,一部厚重的红色文化教科书,是衡岳文化滋润的结果,是新民中学独特的人文土壤培育的结晶,不仅书写了新民主义革命史中最美的衡阳篇章,也演绎了新民中学百年传奇。


89874_zhangchunmei_1622740277229.jpg校园一角


  众星璀璨标杆凸显


  周觉、邹学校、刘仲华、周亮臣、黄存汉、申旭辉、祝小平、叶恒棣、付雪海、唐朝生……在湖南省立新民中学的百年校史中,可谓是群星璀璨。解放前,一大批优秀师生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一大批优秀学子堪当大任。


  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于1979年毕业于衡阳县第六中学。邹学校一直从事辣椒遗传育种工作,带领团队在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成功创制了辣椒骨干亲本,育成中国系列辣椒品种,建立了辣椒种质资源库。


  刘仲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理学博士,于1981年毕业于衡阳县第六中学。他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茶与健康、植物功能成分利用研究,为我国茶叶科技创新、茶学人才培养、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健康属性驱动茶叶消费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周亮臣,从新民中学高6班毕业,曾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工作。1960年参加大庆油田会战,作出了较大贡献。1987年,他被石油部授予“矢志不渝、献身四化”优秀知识分子称号,并当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


  ……


  如今,新民中学重新启航,一大批优秀学子前赴后继,走出校园,继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党史教育方表初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新民中学上下深入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深入学习党的为民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史,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党的精神锻造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昂扬斗志。深入学习党的自我革命史,认清形式、把握规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学党史、守初心,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新民中学,在百年华诞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意义非凡,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同时,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实施“融城创优”战略、推进“晓云新区”强势崛起、打造“红色新民·传奇新民·和谐新民·活力新民·人文新民·幸福新民”而不懈奋斗。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代代“新民人”将秉承中国共产党百年优良传统,传承革命英烈的红色精神血脉,争当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一体两翼”建设的先锋队,奏响新时代“新民复兴”的壮丽凯歌。


89873_zhangchunmei_1622740197084.jpg五、六十年代教学楼大门


8版专版衡阳学校.jpg2000年学校校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