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40年来,衡阳科技创新工作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国家级科研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从无到有,实现国家级创新载体零的突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衡州大地遍地开花;民生科技、知识产权从粗至精,推进科技为民入脑入心。2018年4月,衡阳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省仅3个城市获此殊荣。
创新创业平台实现新突破
40年来,衡阳市把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重点工作来抓,着眼需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衡阳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有力地支撑了相关重要技术及应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前沿研究及产业发展。同时,成功打造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众创空间。
高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市企业共争取国、省科技项目1100多项,市本级安排工业支撑科技项目2000多项,重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攻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从2012年开始,连续多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都在14%以上,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自本世纪初实现零的突破后,迅速发展起来,预计今年将突破200家。” 衡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春耀在会上介绍了衡阳市40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成就。
创新成果培育取得新成绩
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市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更难能可贵的是,2012年特变电工有限公司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级科技奖励356项,获奖数量稳居全省前三。
截至到2017年底,衡阳市累计国内专利申请总量为36553件,授权总量为18560件,均位于全省第4位。
民生科技彰显新作为
40年来,全市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100多项,立项健康医疗科技400余项,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产品1720余项,组织实施“耒阳市采煤沉陷区村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应用示范”“湘江流域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水稻隔阻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民生科技重大专项。围绕精准扶贫工作,选派了322名科技专家、38名市级科技特派员,进驻322个贫困村,实现科技扶贫全覆盖。
(湘声报记者 李煜 通讯员 陆璐 吴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