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不负时代,砥砺前行——邵阳市双清区改革发展纪实(上篇)
发布时间:2018-11-30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邵阳市双清区,因位于邵水以东,资江以南,拥有宝庆名景“双江秋月”而得名。1997年建区以来,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双清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宝古佬”特有的实干加苦干精神,在1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了五个文明建设的壮丽诗篇。


双清区上篇(2).jpg

  蓝天下,双清区青山环绕,高楼林立 刘恩权/摄


  □ 张雪珊  王勇


  对于双清人民来说,历史发展的车轮在这一天加速:1997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邵阳市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其中,双清区由原东区主体及郊区的6个乡组成,现辖1乡2镇9个街道,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1.3万。自此,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双清人民有了一个美丽的新名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初冬时节,穿行在双清区城乡之间,一个个生机勃发、百舸争流的喜人场面随处可见,一股股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发展之势扑面而来,一声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铿锵强音催人奋进。华灯初上,在邵水东路、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地,市民们伴着舞曲翩翩起舞,尽享悠闲;漫步友阿国际、红星美凯龙、金罗湾等商场,尽享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道路平整,灯火通明,高清治安监控摄像头遍布各个角落,尽享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一切无不印证着,双清区这个工业老城区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


  建区以来,双清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跨越式增长,运行质态突破性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稳居邵阳市第一方阵前列。在全省2017年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考评中,该区全面小康提升幅度位列全省三甲,经济快进跻身全省四强,被评为全省一类县(区)。


  工业提质铸就实力双清


  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双清区干部群众肩负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担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双清区是邵阳市唯一纳入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类县(区),也是邵阳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近年来,该区致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提质增效,凝心聚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铸造“实力双清”,奏响了双清发展的最强音。


  作为邵阳市的工业重地,双清区素有“三分工业占其二”的美誉。近年来,该区紧扣“兴工强区”战略,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抓手,以邵阳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园区及湘商产业园加快建设为契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促进工业提质增效,该区从财政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作为全区工业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大力实施工业五年倍增计划和“四百工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服务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了工业发展基金和企业创新奖、区长质量奖。


  2017年,双清区规模企业由81家增加至119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湘中制药获得我国专利领域最高政府奖。如今,三一重工、九兴鞋业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全市工业企业领头羊,先进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学、发制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双清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千方百计抓招商、全力以赴促项目,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双清。2012年至2017年,双清区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74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39个,是该区历史上项目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2016年,邵阳市6个“十大工程”项目,双清区占了一半以上,5个特别重大项目全部坐落于双清区。


  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双清区全市商贸物流核心区的地位。该区集中了市区70%以上的商业贸易,现已建成湘西南农产品物流中心、湘桂黔建材城等11家大型市场,打造了东风路服装、双坡南路汽配等12条专业街,新开发了东风商业步行街、金百汇地下商业街,建有25家汽车4S店;全国重点培育市场金罗湾国际商贸城、全市第一座城市综合体友阿国际商业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商贸项目也先后投入使用;邵阳碧桂园、步步高·邵阳新天地等一批综合地产项目快速建设,为双清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让双清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为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该区通过强化区优化办职能职责,加强村社区班子建设,持续开展“狂飙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为企业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质文明的服务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切实为项目建设、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开辟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绿色通道”,强化重点领域治理,着力优化政务服务,加强企业投诉处理,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案件查办力度。坚持重点项目依规快办、特事特办,切实解决办事拖延、推诿甚至索拿卡要等影响项目建设的现象,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雁过拔毛”、优亲厚友、宗族恶势力横行霸道等违法违纪问题。同时,出台并认真落实企业结对帮扶办法,大力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企业投诉处理,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案件查办力度,为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双清区产业振兴蹄疾步稳。到2016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先后迈上百亿台阶,分别达到138.8亿元、120.04亿元、109.36亿元。2017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更是达到153.4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78亿元。近年来,该区人均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均居全市12个县市区前列。2015年,双清区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快进县区。


  老区蝶变展现美丽双清


  如果说,城市的面貌是城市发展最直观的呈现,那么双清区建区以来日新月异的城市蝶变,足以折射双清发展的成效。


  近年来,双清区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一座现代化新城正拔地而起。宝庆工业新城路网、行政中心片区路网、佘湖新城路网建设先后在双清区展开,主城区新华南路隧道、建设北路隧道的修建,使“三纵三横”的城市路网更加通畅。随着路网骨架拉大,双清区城区面积迅速扩大。2012年,该区城区面积仅32平方公里,到2016年底则扩大到58.7平方公里,而且版图还在不断拓展。


  此外,市行政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爱莲文化广场等相继建成,让邵阳新增了一批城市新名片,并带动周边融城发展。至2017年底,双清区城镇化率达到83.11%,居全市之首。


  在扩城的同时,双清区加快旧城改造,不断改善老城区环境。特别是近几年来,先后投入9700万元,提质改造小街小巷148条,并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8个,汽制厂、炭黑厂、新华印刷二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走在全市前列。老城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笑容洋溢在脸上,感激激荡在心里,人民群众无不交口称赞。


  2012年,邵阳市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双清区以此为契机,加大“城市家具”和“城市客厅”改造力度,实施资江邵水沿岸美化亮化和主街干道“穿衣戴帽”工程,陆续投入2850万元建设美好社区。在“三百”行动中,该区投入近亿元加强64个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改造。同时,通过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法制化、精细化、常态化,打造了东风路、宝庆东路等9条城市管理示范路。通过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措施,双清区这座工业老城旧貌焕新颜。


  城市面貌的彻底改变,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为双清人民带来美丽家园。


  宜居宜业共筑幸福双清


  “民政救助真是及时雨。”双清区爱莲街道肥田村的吴某说起现在的民生保障,不无感激。他身患尿毒症,每周要进行2次血液透析,其妻黄香英也身患疾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一家人通过新农合和大病互助保险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并领取了民政低保金、临时救助金、医疗救助金等,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民生无小事。双清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政治自觉,托好民生底,施好“及时雨”,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强化民生保障,让双清人民普享为民、富民、惠民、安民的“民生大餐”,倾力为民兴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012年至2016年,该区民生保障累计支出3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2%。2017年,该区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更是提高到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1%。民生民利保障网不断织牢。近年来,该区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新农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高龄老人长寿补贴等制度,五大险种基本实现全覆盖。2017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二连调”,城乡居民医保合并完成;8151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发放失地农民保障费用3.1亿元;完成4个养老服务示范点、8个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6043名残疾人发放补贴360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该区全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仅2017年就投入6000多万元改善全区41所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全市2017年唯一一个迎检县(区),该区成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验收。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17年,双清区重建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了双清区人民医院搬迁,新建改建规范化村级卫生室46个,成功打造出一个医生尽心、政府放心、群众舒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平安双清”满意度不断提升。该区市民法制学校建设经验全国推介,群众工作站工作经验得到省、市高度评价。2017年,随着双清区城区移动警务平台、农村“一村一辅警”的推行,辖区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19%,破案率提升20%,社会大局实现和谐稳定,综治民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风拂面沁润文明双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然对精神文明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邵阳市的统一带动下,双清区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擦亮城市发展新名片,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2017年7月,邵阳市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双清区也由此迈入卫生城区时代。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容易,保持更不容易。双清区上下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卫生管理高质量、常态化管理,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建好数字城管,打造智慧城市。双清区在全区范围内设置了40个市容环境监控摄像头,并依托公安、交管部门的百余个监控摄像头,实现对城区城市管理问题的全覆盖监控。截至2018年9月,双清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重点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区市容环境卫生治理等方面开展工作,累计采集信息案件75329件,结案75167件,结案率达99.78%,城市管理水平跃上了智能化、精细化的新台阶。


  2018年1月,双清区启动了“蓝天保卫战”攻坚战,铁腕展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该区全面推进“六个率先”工作,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向源头防控发力,持续重拳整治建筑工地污染、渣土污染、道路扬尘污染、工业废气污染等。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双清区的环境不断改善。


  2017年6月2日,邵阳市又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双清区第一时间响应,迅速部署相关工作。一年多来,双清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率先建立了全市首家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推动街道、社区建设了一批文化活动室、家长学校教育场所等精神文明阵地。同时,在社区、政务中心、公园及行业窗口单位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68个,在广场、车站等人流密集处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驿站3个,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志愿服务网络。


  通过开展“蓝天保卫战”、文明交通出行等活动,城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市民素质等方面得到提升。


  持续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双十最美”评选及各类主体活动,进一步让创建氛围变得浓厚,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近年来,一股文明礼仪之风在双清区悄然兴起。该区一支2000余人的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各个学校、医院、社区等场所;桥头街道肖家排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也是邵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一批批“最美少年”“最美社区”和“最美社区工作者”陆续涌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