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立体大交通,让湘西融入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7-12-29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网
分享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全州现辖7县1市1开发区,总人口299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8%,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首倡地。

  湘西山水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物产资源丰富。但过去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因素制约,湘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曾被外界称为“中国的盲肠”。修路难、行路难、发展难一直是湘西的最大瓶颈和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等战略机遇,以打赢交通发展翻身仗的奋战决心和攻坚姿态,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产业转型和公共服务升级,实现了交通建设规模、发展速度、服务质量的整体突破和全面提升。

  如今,驰骋在湘西大地,从南到北,由东向西,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紧扣着转型发展的时代脉搏;四通八达的城乡路网,联系着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穿行在群山峻岭间的高速公路.jpg

  穿行在群山峻岭间的高速公路。

  破解地理困境

  2017年11月30日,是湘西州各族人民欢庆的日子,永吉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全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高速公路是湘西各族人民做了太久的梦,也是交通建设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全州围绕破解地理瓶颈,全面打响“交通突围战”,先后建成常吉、吉茶、吉怀、张花、凤大、龙永、永吉等7条高速公路,张花高速3条连接线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0公里。矮寨特大桥、猛洞河特大桥等一个个惊艳世界的交通奇迹,让天堑变成通途。随着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高铁、湘西机场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湘西州迎来全域“高速时代”后,又将迈入“高铁时代”和“航空时代”。

  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全州交通建设投资累计完成389.3亿元,占同期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创历史新高。可以说,这五年是湘西交通史上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群众最满意的五年。

  大通道建设不仅为湘西成功搭建了一座座与外界快捷沟通的“桥梁”,更为各县市拉开城市道路骨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下了坚实基础。湘西州对外已融入长沙、重庆、桂林、贵阳“4小时经济圈”,对内形成了以州府吉首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吉首市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枢纽城市之一。

  完善路网结构

  如果说大通道像“主动脉”一样,那么遍布城乡的各条等级公路就如“毛细血管”一般,四通八达。5年来,湘西州积极探索引入公路建设大标段制模式、PPP模式,创新实施州县共建模式,路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齐头并进,“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面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差和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等困难,全州交通运输部门以“劲悍决烈”“忍苦习劳”的精气神,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2017年2月,保靖县迁清公路因建设滞后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州委、州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州委书记叶红专、州长龙晓华多次深入现场实地调研和指导工作,并专题研究迁清公路建设相关事宜,强调从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特殊支持项目建设。州、县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一手抓整改,一手抓推进,科学制定施工组织方案,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强化施工力量组织,严把质量安全关,抓紧项目建设。2017年9月,迁清公路按照预期目标全线建成通车,沿线5万余群众直接受益。

  与此同时,全州围绕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在国、省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自加压力,筹集信贷资金达17亿元,在全省率先启动了自然村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据统计,全州有自然村5894个,其中已通畅4709个,已通达、未通畅511个,未通达674个。在4709个已通畅自然村中有3009个村的3703.8公里是各县市自行贷款提前实施的项目,仅2017年就提前实施完成1560.235公里,完成投资近8亿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截至2017年,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2696公里,适宜通公路的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8县市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的工作目标。2017年全州农村公路完成提质改造493公里、安保工程1005公里、危桥改造105座;建成农村客运站5个、招呼站100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88%。

  服务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是湘西州的支柱产业。5年来,全州交通运输部门紧跟全域旅游步伐,实施交通先行工程,积极探索“交通+旅游+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产品、新模式、新路径,瞄准把湘西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这一总目标总愿景,全面启动1000公里旅游公路、1000公里生态旅游景观走廊、1000公里旅游慢行体系建设。2017年,全州完成7个旅游公路项目305公里的建设,开工建设旅游慢行体系125公里,城镇交通路网与主要景区、乡村游景点实现有效连接,初步构建了“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格局。

  交通路网结构不断完善,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推进。5年来,全州交通运输部门始终坚持“建管养运一体化”,积极推进公路生命工程建设,加强路航养护,加大公路治超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还积极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步伐,先后建成并启用了“路网监控与调度”“公路建设项目监管服务”“水上交通视频监控”“公路治超视频监控点”等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全州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公众服务和安全应急能力。

  与此同时,全州综合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加快建设。该中心建成后,将实现全州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集约化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汇聚,满足政府决策、行业管理、企业运营、公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公路、水路、城市客运突发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考核,湘西州普通公路站点超载率为0,全省排名并列第一;州交通运输局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州运吉首客运公司“阿雅”服务班被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评定为全国公路交通系统“模范班组”。2017年,全州交通运输行业无责任事故上报,实现了零事故、零死亡、零损失的“三零”目标,州交通运输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的提升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全州道路运输经营业户达到1.6万余户,从业人员达到3.4万余人,拥有农村客运车辆2500辆、出租车1450辆、城市公交410.4标台,公路客运周转量达到29.6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达到43亿吨公里,运输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的跨越发展,让制约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被彻底破解,也改变着大山深处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让沉寂的大山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交通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全州财政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旅游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4年至2016年,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5万余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14%。

  谱写交通新篇章

  当前,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思想,这无疑为交通运输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湘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据湘西州交通运输局局长吴奕华介绍,下一步,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建设交通强国”战略和“办人民满意交通”两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带出一流工作队伍,树立一流交通形象,紧盯湘西州“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两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全力推进交通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湘西州交通运输部门锁定目标,突出项目支撑、改革创新、公平正义、安全稳定、精准脱贫和廉洁高效六大重点,顺势而为。全州上下将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1000公里旅游公路、1000公里生态旅游景观走廊、1000公里旅游慢行体系建设,同时推进湘西武溪港开发建设和吉首高铁站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构建现代综合立体大交通。积极培育发展“公铁联运”“水陆联运”“空陆联运”,打造立体交通运输新模式,加快发展智慧绿色交通,不断增强交通发展内生动力。狠抓运输市场管理,强化治超工作,加大公路养护力度,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服务水平。抓实精准防控,强化安全监管,提升应急能力,全面打造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网络。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深化效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大道如虹,长路放歌。今天的湘西,道路通畅,百业兴旺;未来的湘西,坦途四通,前景可期!

农村公路.jpg

  农村公路

泸溪县旅游干线公路.jpg

  泸溪县旅游干线公路

交通1.jpg

  已建成通车的保靖迁清公路

湘西武溪港区.jpg

  湘西武溪港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