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楚湘,1951年生于湖南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72年就读于湖南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1975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院长,成教学院副院长等职务;2011年退休。出版著作2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3人。从医40余年来,她将中药与针灸推拿疗法结合,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葛晓舒
投身中医学习稳打稳扎
1969年,彭楚湘高中毕业回乡,先后担任大队、公社的妇女主任。在这段时间里,她切身体会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县里本来要培养她担任更重要的领导职位,但那时恰好得到了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在两者之间权衡许久后,彭楚湘还是决定上大学。
学习中医,可以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做贡献。1972年,带着这份朴素的责任感,彭楚湘走进大学校园,处处鞭策自己努力上进。在益阳市人民医院实习时,医院院长收治了一位危重病人,要求所有在职的医生、进修医生、实习生都回去好好查阅资料,准备会诊。彭楚湘带领学生实习小组,连夜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了会诊的充足准备。第二天的会诊讨论会上,彭楚湘讲得头头是道,院长大为震惊,连连表扬中医学院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头脑灵活,能将治疗、转归分析得细致全面。
在中医院实习时,带教的周老师收治了一位头痛了3年的患者,试过很多药方都没效果。老师正开方子,一旁的彭楚湘忍不住插嘴说,不妨试试柴葛解肌汤,因为满头火烧样疼痛正是柴葛解肌汤所治的邪在三阳发热表现。病人一听大为不悦,“一个实习生能有多大本事,还这么多嘴?”周老师却和蔼地说:“别小看她们,她们是大学生哩!”病人听后才勉强同意开3副柴葛解肌汤,结果次日就喜形于色地来表示感谢,称吃了一副药就感觉头上的火往下沉,晚上、早上服了药后,症状减轻很多,后生还是可畏啊!
中医确切的疗效激励着彭楚湘在学习中医的路上大步前进,她将实习中的所学所悟记了两大笔记本,跟老师抄过的方子都记在了心里。实习结束时,她的突出表现获得了院长的高度评价,并邀请她毕业后来医院工作。
1975年毕业后,彭楚湘选择留校工作,主要在针灸推拿系主讲《刺法灸法学》《经络腧穴学》等课程。同时,在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针灸科进行临床工作。
药灸结合医治疑难杂症
中医自古治病就是灸法、针刺、汤药相结合,早期医学并不分科,医生治病时会因时、因地、因人综合运用各种疗法。
彭楚湘认为,中药与针灸结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曾收治一位58岁的女患者,半边身体冰凉,夏天也要在这半边身体上裹上棉手套、棉裤腿,而且医院还查不出原因。病人讲述,自己21岁时于深秋河中游泳,回来后便患上此症,37年来愈演愈烈。彭教授采用温阳通络、散寒除湿的方法,将针灸法与汤药法相结合,两个疗程下来,病人怕冷的症状得以痊愈。
还有一次一位病人前来就诊,诉说自己感觉有股气从小腹往上冲,彭楚湘立刻联想到中医所说的“奔豚气”,对此病有奔豚汤一方,但是她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里看到过针对此病的灸法疗法,即灸中府穴百壮。在临床中奔豚汤加中府穴灸法,还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病,都是自古不太好治的疑难杂症,但是药灸结合,常有惊人的效果。
一位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精神不振,脊背发凉,怕冷无汗,伴有失眠、气短现象,患面神经麻痹8月有余,彭楚湘接诊后经过综合分析认为,病人极度气虚阳虚,要抓住根本,分步治疗:心理疏导、情志调理是第一关,充分调动患者的内在因素,进行心理劝慰;第二步是温通经络以助阳,调气血;第三步是灸百会、膏肓、命门、肾腧、大椎穴等。灸治百会穴时,第1壮灸完患者就开始手心出汗,第3壮后身体也开始出汗,病人当时即有舒畅感。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病人不仅面瘫情况大有好转,体质也大大改善。
名师门下练就推拿妙手
在小儿病的治疗中,彭楚湘深感小儿推拿的妙用。她早在24岁时,就曾拜湘西吉首大学著名的小儿推拿大师刘开运为师,掌握了刘氏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疗法是建立在我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对小儿发热、咳嗽、疳积、腹泻等消化不良性疾病有独特的效果。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彭教授边说,边针对小儿发烧、疳积等病症现场演示推拿手法。
在彭楚湘看来,所有的年轻妈妈都可以学一学捏脊等简单易行的小儿推拿法,避免滥用抗生素和退烧药,让孩子不受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遵从时间医学施治病患
中医讲究阴阳、四时,天人相应,人与气候、季节、昼夜是相应的。所以中医早在2000年前就注重时间医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经络循环的子午流注理论。
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选择在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可以获得最佳疗效,因此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等论述。
“这些理论看似玄妙,但是在临床针灸中得到了印证。如治疟疾药需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截虐功效最佳;安神药睡前服用,可加强疗效。”彭楚湘举例说。为此,她专门研究了胃病治疗中经气流动与时间的关系,上午7点至9点是胃经经气旺盛之时,此时胃实证服药效果最好;胃虚证则应在之后的10点左右服药,也可放在下午服用,或配合针灸疗法,效果更佳。
由于重视时间医学,彭教授的病人的服药时间都有讲究,如心血管疾病上午服药,以11点至13点心经之气旺盛的时间最佳;心气虚的病人则下午服药最好。咳嗽病人在肺经气盛的寅时(早上3-5点)服药,可以顿服,也可以在此时间段分2—3次服完。服药还要“远食”,距离吃饭时间要间隔大一些,避免食物与药物混杂而妨碍疗效。
在彭楚湘教授这里,“烧山火”“透天凉”等不再是高深莫测的医学术语,而是切实有效的针灸大法。她说,针灸学带给自己莫大的成就感和乐趣,而病人的迅速痊愈,就是对其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