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十而兴
发布时间:2017-09-15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网
分享

曾经赤忱拼搏,如今辉煌巨变

  

 ◆湘声报记者  陈彬

  苗侗芦笙节


  夜色中的民族体育馆


  县庆主会场片区

  县城一角


  1987年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成立。

  时光匆匆,30年已去。于人,三十而立;于城,三十而兴。

  在这块土地上,每一届主政者从可持续发展出发,深谋远虑,在历经栉风沐雨、赤忱拼搏、砥砺前行后,靖州如今辉煌巨变。

  这里特色产业丰富,是“国际茯苓之都”“中国杨梅之乡”“南方山核桃之城”;这里生态优美,民俗风情浓厚,成功打造“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县”“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名县”……

  一连串数字见证着靖州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的足音。从立县起到如今,地区生产总值从1亿元上升约为7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59元攀升为近3万元;人均存款由328元变为2万5千元……

  城因人立,人因城变。随着教育、医疗、文化等体系的不断完善,靖州百姓沐浴阳光,感受着美好的生活。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靖州又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兴县、旅游活县”的战略思路,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势不可挡。

  以创新和改革为着力点,也注定会为靖州的发展带来更强劲的活力,奏响靖州的“最强音”,中国梦也必将在此延续出新。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共生


  初秋的靖州,热闹非凡,处处迸发着朝气。一座座雄伟的现代化建筑正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在青山翠绿之中,葱绿的大山林茂粮丰。

  让靖州引以为傲的三宝——茯苓、杨梅、山核桃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自2013年起,靖州县决定把这三大特色产业作为亮点工程来抓后,靖州的三宝产业发展便一路高歌,风生水起。

  “过去,一年的杨梅只能换几个‘油盐钱’。”梅农周宗明说,以前起早摸黑,挑着箩筐上街兜售,价格低还卖不掉。现在,不仅不愁卖,更有来自省内省外各地的游客亲自上门采摘。

  靖州县委书记张远松说, 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靖州探索出“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即“加工园区+种养基地+科研中心+现代物流+文化旅游”。

  在推进过程中,该县把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作为第一主战场,按照“一区三园”发展模式,建设一个工业集中区,包括茯苓科技产业园区、杨梅生态产业园区、甘太综合加工园区三大特色园区,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

  3年来,园区累计投资6.48亿元,开工建设面积1000亩,三大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了12亿元、8.3亿元和4.5亿元。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决不让每一位村民在小康路上掉队。这是靖州县委、县政府的使命与决心。而依托特色产业攻克贫困,成为了扶贫攻坚“阵地战”中的重要举措。

  目前,全县杨梅产业带动贫困群众1.1万人,茯苓产业带动1.2万人,山核桃产业带动9200人,人均分别增收3600元、12000元、3200元。

  初秋,太阳坪乡诸葛村,漫山遍野的杨梅林映衬在蓝天白云下,人们不停地忙碌着,村民林长华干起活来浑身是劲。

  道路通了,环境变好了,家家户户的房屋也敞亮了,林长华原来破旧的房屋已变成两层小洋房,黄色瓷砖外墙,暗红色大门,简洁大气……这一切的变化让林长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诸葛村只是靖州贫困村庄脱贫的一个缩影。靖州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资源。苗侗风情团寨遍布乡村,处处是景点。森林覆盖率高达74.1%,素有“绿色林海”美誉。张远松称,必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共生,让山村农民吃上生态饭,坚定不移走生态脱贫之路。


  多头并进,保持发展强势


  靖州曾为湘黔桂接边区域商贸重地,古有 “八邦会靖”的商贸辉煌。但随着水运萧条,靖州的商贸物流业也开始没落。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重塑当年辉煌?这个问题始终拷问着当地主政者。最终, 靖州“商贸兴县”的战略被提出。

  战略一出,成果显现。如今,茯苓大市场、靖宝市场商贾云集,国际商贸城、汽贸城纷纷登陆,鑫汇中央广场、鑫汇国际等商业综合体依次抢滩;货物中转物流总量超过300万吨,交易产品有农产品、中药材、日用品、食品等近千种,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10%……

  锣鼓阵阵,号角声声,如今,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靖州经济发展支起了一片新天地。

  在靖州工厂生产车间,机器飞转,机声隆隆,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作业,他们正推动着靖州工业不断腾飞。

  靖州县长田连钊说,近些年,靖州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工业企业发展“添炭加火”,积极谋划帮扶工业企业的十条措施。如今,工业集中区内暖意融融,融资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入园相继取得突破。

  在以往基础上,今年,靖州提出了实现工业经济的“四大突破”目标,即规模总量上实现大突破,产业链延伸及关键点补缺上实现大突破,产品研发与应用上实现大突破,千、百万级税收规模龙头企业培育与引入上实现大突破。

  目标既已提出,靖州县开足了马力,保持强劲势头,不断前行。

  永平北路

  靖州三宝

  靖州三宝(茯苓、杨梅、山核桃)及其系列产品

  茯苓


  杨梅

  山核桃


  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大融合、大团结


  靖州县位于怀化市南部,县域面积2210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有苗侗汉等30个民族,其中苗侗人口占74%,是全国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县。

  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勤劳智慧的靖州苗侗同胞,创造了魅力无穷的飞山文化。飞山文化集释道儒和苗侗文化于一体,具有多民族和谐、共生、共融的特点;湘、黔、桂等各族群众朝觐飞山祭拜飞山的文化习俗延续至今,影响深远。

  在靖州,歌鼟节会、芦笙歌舞、侗族赛歌等文化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苗族歌鼟情牵三省48寨,歌会链接三省10县,祭祀飞山、朝拜飞山涉及西南7省,崇文重道苗侗世代相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靖州苗族歌鼟,进京展演出国交流,誉满京华、名播海外。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如何保护、传承、发展,成了靖州县委、县政府时常思考的问题。

  如今,靖州县委、县政府出台《靖州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规划》,对苗族歌鼟、侗族芦笙等民族歌舞进行了挖掘整理,对民间文化团体、民族文化传承人给予经济资助。

  与此同时,在中小学开设“芦笙”课、“歌鼟”班,让民族文化进校园,确保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后继有人等。

  另外,靖州把文化旅游通过苗侗文化搭台,以飞山文化旅游为统领,精心打造岩脚侗寨、地笋苗寨“一点两线”的旅游格局,并举办“飞山文化节”“四·八姑娘节”等节庆文化扩大影响,向外传播民族文化。

  靖州历史沿革

  秦代为黔中郡地;

  汉朝属武陵郡镡成县;

  魏晋南北朝先后属舞阳县、龙檦县地;

  唐朝为叙州郎溪县地;

  五代为诚州;

  宋朝元丰四年(1081)为诚州;

  元丰五年(1082)置渠阳县,隶诚州;

  元祐三年(1088)隶沅州;

  崇宁二年(1103)改诚州为靖州;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置安抚司;

  明朝太祖乙巳年(1365)置靖州军民安抚司;

  洪武元年(1368)直隶湖广布政使司,领会同、通道、绥宁三县;

  洪武十八年(1385)设靖州、五开、铜鼓三卫,隶靖州;

  万历二十五年(1597)辖会同、通道、绥宁、天柱四县;

  清朝顺治四年(1647)仍置靖州直隶州,属湖广布政使司;

  康熙三年(1664)隶湖南布政司;

  乾隆三年(1738)宝庆府之城步来属;

  民国2年(1913)设立靖县;

  25年(1936)隶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26年(1937)隶属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29年(1940)隶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靖县先后隶属会同专区、芷江专区、黔阳专区、怀化地区、怀化市;

  1959年并入通道侗族自治县;

  1961年复置靖县;

  1987年撤销靖县,设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既要GDP,更要幸福指数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如今,既要GDP,更要幸福指数,已经成为靖州县决策层的共识。

  早在2014年,靖州县便开展“简政放权、便民服务”试点,以此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此后,该县整合涉及财政、民政、住建等9大类5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乡镇直接办理或委托办理。

  “乡里有了便民服务中心,不用去城里,一个星期就解决了。”太阳坪村村民黄野兵,在拿到了建房批文后感叹说。而过去,他为此事多次去县里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因程序繁琐没有办成。

  一边简政放权,一边加大对民生的投入。

  “十二五”以来,靖州县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构建了“全方位、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民生体系。

  由此, 教育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该县办校条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并着力打造区域教育事业高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职教科技人才培育阵地,加快推进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该县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努力建设湘黔桂接边区域医疗中心。如今,湘黔桂区域群众每年到靖州就诊45万人次。区域人均寿命由1987年的71.15岁提高到2016年的76.68岁,提高了5.53岁。

  文化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建成了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苗歌展演场、民族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广场,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

  新的征程又将开启。沿着三十年所走的道路、积累的经验,靖州将坚持“四个自信”,不断改革创新,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促使民族团结繁花似锦,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

  本版图片由刘刚、陈俊名拍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