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记者 曾晗叶
走进湖南呙氏老农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泥土芬芳和瓜果清香迎面而来,若有若无的鸡鸣传进耳朵,顺着声音寻去,肥硕的公鸡正在田里啄食着虫草。
“来咯,我们来收菜咯!”天刚蒙蒙亮,湖南呙氏老农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便来到了农户家收购新鲜、绿色无污染的瓜果蔬菜。
收菜间隙,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贫困户老刘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能够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都靠呙总,是呙总带领着我们这些贫困户脱了贫奔了富呢!”
披肝沥胆
用创业改变人生
从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20岁的呙拉飞带着梦想外出打工,通过几年的打拼,历经磨砺、胸怀抱负的他更加坚定自己创业的信念:自己创业致富,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出身农村的他,始终情系“三农”,总想在农业领域有所成就。机会为有准备的人降临,正在他苦苦寻求创业机会时,国家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他毅然放下外地相对轻松的工作,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向银行贷款70余万元,于2013年8月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呙拉飞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到邵阳新宁考察,看到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改建成片良田散发着勃勃生机,顿时怦然心动,决心大干一场。他与朋友一起,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创业难,难在资金紧张,难在产品定位,难在市场推广,难在经营管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呙拉飞并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
没有资金,呙拉飞就想方设法筹集,借遍亲朋好友;不懂技术,自己就扎根田头,用辛勤的汗水去播撒;没有销路,呙拉飞就亲自去开辟销售渠道。总之,当别人在休闲时,他和伙伴们一起在学习、在跑市场、在田间地头……
他们不会忘记:农忙收割季节,自己亲自驾驶着收割机在上千亩的田野上穿梭,收回来的稻子要赶时间烘干,由于仓储有限,烘干后的稻子又连夜送到当地粮库。每年的收割季节,他们得日夜奋战2个月,实在累了,就地打个盹……难忘2015年的那个收割季,由于连续下雨,有40亩的烂泥田收割机不能进入作业,他们就亲自动手,带领农民工奋战10多天……他的伙伴说:“我们下田收割,虽然脸晒黑了,人累趴了,但是和这样的老板创业,我们更踏实!”
拔锚起航
铸就事业新腾飞
初期的创业为呙拉飞奠定了事业的基础,磨砺了他的意志,聚集了创业资源。2015年,呙拉飞的事业开始腾飞——创立邵阳市老农民生态农业合作社,呙拉飞担任总经理;接着,公司又在新宁县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优质水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科学种植取代传统种植——呙拉飞重点投资发展中草药林芝素种植“生态水稻”“生态蔬菜”,中草药养殖“生态草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品牌的产品老农民“灵芝大米”“ 太湖香米”“一米江山”“崀山大米”“生态蔬菜”“生态草鸡”等农产品。
老农民公司在江苏地区科学研制出用灵芝水种植出的“灵芝大米”,卖到598元/斤,是传统稻米价值的300倍,500亩的“灵芝大米”被华西村大酒店和江苏银行两个单位订单收购。目前,老农民公司已经在江苏苏州上林村、湖南新宁回龙、湖南邵阳建立了老农民原生态水稻、中草药灵芝水稻、无公害绿色蔬菜等示范种植基地2200亩。
2016年,呙拉飞又创立了湖南呙氏老农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随着几个农业实体的成功运作,公司和个人的财富迅速增加,不仅实现了公司和个人致富,还辐射到相关产业,以公司为模式,以基地为平台,带领了一大批农民群众致富。“带着老乡一起致富才是我们创业的初衷”。呙拉飞说。
2017年,公司计划在现有3个基地基础上开拓新宁县“智慧农业”1000亩的“林芝香米”、北塔区1000亩“灵芝素(中草药)蔬菜”产业化发展项目,公司种植规模达到1万亩,成为邵阳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工龙头领军企业。
以农为本
构架扶贫新模式
呙拉飞常说,一个人富,不算本事,要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那才算是成功。公司要参与扶贫工作,关键要找准切入点,要在模式上创新。省委书记杜家毫提出了“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战略,老农民公司积极从“四跟四走”战略做文章,确定了“用活资金,培育能人,发展项目,对接市场”的总体思路,大力创新扶贫模式,让贫困户“零成本”参与,无风险增收。
一是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以基地所覆盖的村为单位,将那些生产技能、劳动能力不足的贫困户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利用金融贷款、扶贫专项资金,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贫困户通过合作社这个纽带与企业建立起利益联盟,企业通过委托经营用活了贫困户金融信贷、扶贫支持等资金,解决了“贫困户有钱不敢用、授信不敢贷”的问题,企业也降低了扶贫投入压力和风险,实现了双赢,陈家桥村率先以全村50名贫困户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与老农民公司签约委托经营,贫困户不仅可以取得每亩每年350元的租金收入,公司还每年每户保底分红1800元,连续分红5年。农户们都说,“公司+农户+基地模式解决了我们农户的后顾之忧,我们能够放心地跟着呙总一起干了!”
以蔬菜基地为基础,公司发动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直接参与蔬菜种植经营,拿出200个大棚作为“扶贫大棚”,免费提供给愿意从事蔬菜经营的农户经营,每个贫困户提供1-2个大棚,面积0.5-1亩,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农户生产的蔬菜愿意由公司代销的公司实行保底收购,愿意自己销售的帮助联系销售渠道,以公司的风险承载能力化解贫困户经营风险。
2015年以来基地已经进驻贫困户菜农30余户,启用大棚66个。根据目前蔬菜行情,一个大棚年收益在2万元左右,已经成功帮助入驻菜农脱贫。同时,部分贫困户菜农种菜尝到了甜头,积累了大棚蔬菜种植经营,慢慢从脱贫向专业大户转型,从常规种植向特种种植转型,不断更新品种,30余户入驻基地的菜农中产生了10余名专业大户,户均产量5000余斤。
从构建“互联网+蔬菜”模式,到突破传统蔬菜种植模式;从利用基地打造“QQ农场”,到注入“农耕文化旅游”理念;从对接市民周末游需求,到实行网络、微信营销,老农民公司走出了一条扶贫新路子。公司2015年底在陈家桥乡高马冲村流转土地20余亩构建全市首个“QQ农场”,销售十分火爆,贫困户不仅通过土地出租取得租金收益,还以从事农场代管、种苗培育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带动了土产销售,土地收益每亩达到1万元,较传统土地租赁收益增长20倍。公司先进的运营模式获得了广大贫困村的认同,贫困村贺井村原来一直观望,现在正在积极与老农民公司对接,预计建设规模40亩的贺井“QQ农场”,6月份已开工建设。
扶贫先扶智,才能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北塔区是邵阳市的“菜篮子”,蔬菜种植是北塔区的传统产业,但由于农户种植小、散,生产技能不足,种植的菜品同质化严重,抗风险能力低,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老农民公司敏锐地认识到,只有先掌握蔬菜种植技能,贫困户才能真正解决脱贫问题,不会公司一旦放手就返贫。
2015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大力开展种植大户技能培训工作。在公司总部,公司整合资源拿出了一层办公楼新建了培训中心,配备了投影、电脑等设备,聘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唐水源教授以及邵阳市农科所、市扶贫办的技术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定期组织开展蔬菜种植技能培训。联点基地开展种植技术帮扶,截止目前,共计开展技术帮扶200余人次,帮助群众挽回损失100余万元。
普通种植户文化层次低,如何让他们掌握技术?公司采取了“长期培训、现场教学、点对点授课”的培训模式,针对普通蔬菜种植户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编印培训教材,定期组织开展蔬菜种植技能培训,利用基地温室大棚建立了大棚蔬菜现场教学基地,农技专家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农户看得懂、学得会,2015年以来共计开展了蔬菜种植技术培训10余场,发放培训教材4种2000余册,培训人数超过500人次,既培养了一支更加专业的蔬菜种植队伍,也为公司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为了开阔蔬菜种植户眼界,公司还组织贫困户菜农赴湘潭、衡阳等地的现代蔬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更加坚定了贫困户“以菜脱贫”的信心,开阔了视野,取得了良好成效。
“蔬菜种植是个‘出口决定进口’的行业,销售一直是菜农面临的难题。由于生产与市场信息脱节,使得很多菜农销售都处于优质低价的局面,渐渐打消了很多菜农的积极性,部分贫困户刚进入蔬菜种植行业,更加放不开手脚”呙拉飞说到。为了打消贫困户的顾虑,老农民公司实行签约农户蔬菜产品保底价收购,以解决贫困户种植蔬菜的后顾之忧。凡与公司签订帮扶协议的,全部明确了保底收购条款,贫困户拿着协议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了保障销售畅通,公司在邵阳市江北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点,采取公司自营、商户联营的方式,将贫困户种植的蔬菜推入批发网络。今年以来,邵阳市北塔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深化产业扶贫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贫困户农产品“四进”行动,即推动贫困户农产品进农贸市场、进超市酒店、进机关学校、进居民小区,让贫困户通过农产品与社会对接,让市民通过消费贫困户的农产品成为扶贫一员。
老农民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了农产品收购、销售渠道对接等工作。公司在陈家桥村、李子塘村等村设立了“贫困户蔬菜收购点”,组建了“蔬菜快递”车队,并利用公司的农残检测和产品质量溯源设备,对农户蔬菜进行检测、包装、喷码,真正让贫困户种植的蔬菜成为“放心菜”“诚信菜”。在销售渠道上,该公司积极与邵阳市的步步高、佳惠等超市对接,提供柜台、展台专门服务贫困户农产品销售,目前已经与3家超市、8家酒店达成销售协议,可实现日销蔬菜2000斤,帮助贫困户实现日增收8000余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今天的成就只是呙拉飞人生一小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领下,如今的呙拉飞,瞄着更高的目标,带领老农民公司朝着现代产业化农业的道路阔步前进!
公司蔬菜基地被列为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
公司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蔬菜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