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舒 黄惠芬 陈昱文
周小青教授
1978年,周小青从当时的湖南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内经教研室,又进师资班学习,1982年硕士毕业后在中医诊断教研室担任专职教师,后历任基础课部主任、中医诊断所所长、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1995年攻读中医诊断学博士,后担任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他1995年入选全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997年被评为教授,选拔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2000年成为中医诊断学博士生导师,同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1年,荣获“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医诊断学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最强势的学科,在全国中医院校首屈一指。学科最大的特色是创新成果突出。其中,周小青教授的研究成果“常见舌苔细胞化学变化的定性定量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对冠心病冠状动脉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计量分析:
中医研究的方法创新
中医是古老的自然科学,传播、发展了数千年,近代在西医理论的冲击下,中医曾经受到质疑。中医如何在新时代取得新的发展,是有识之士的不倦思索。周小青教授是新时代中医较早走出国门的一代人,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使他对中医有着非同常人的反思和创新意识。1987年和2003年,他以优异的英语成绩通过国家考试,获得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助,先后在英国的伦敦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的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进修。在国际同行那里,周小青善于观察,勤学好问。他反思中医的治法和疗效确实具有一定模糊性,不够确切。因此经过反复考量,他创新性地运用计量分析法研究中医问题,提出“证候层次”“病态链”等概念,即使是同一种中医“证”,也有轻重、浅深、范围等“量”的差异。他建立了证的联合量化等级计量方法,例如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从疼痛程度、范围、发作频率、诱发因素、缓解方式等方面就针刺内关、神门穴的效果进行计量分析,终于可以确切地揭示针刺的时效、量效关系。相关的课题成果多次受到国际国内医界好评,专家鉴定评审后一致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2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又如,病人来看病,浑身不舒服,一大堆的症状,漫无头绪。中医诊断强调在症候群中抓住主症、主诉,而每个医生对主症的把握不同,就会出现同一个病人看不同中医,开出不同方子的现象。这种情况到底正常还是不正常,是不是每个病证都只有一个最佳方剂对应?周小青教授认为,当疾病症状不典型、不明确时,多方有效是正常的。即使同病同证,也存在多种方药治愈的可能性。为了验证这种学说,他用计量分析法对比研究不同方剂治疗同一病证的效果,对中医疗法的微观化效果有了更精确的发现。目前他的新作《中医主诉诊疗学》即将出版,他的新观点是“抓住主诉问深全”,有了对主诉的认识,问诊还要深入全面,还要进行纵向挖掘,把握主症的性质、程度,也要横向挖掘,问明诱发因素、疾病相关因素。正是对中医时刻保持反思的习惯,才使得他一直保持创新的精神,新的想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
关注老年病:
重视活血化瘀法研究
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在各大医院都有相当高的就诊率。而周小青教授在20年前就敏锐地意识到中国人老年群体日益扩大,老年病需要医生特别留意。当时国际上对老年痴呆的研究方兴未艾,中医传统学说认为老年神志衰退不外“痰、瘀、虚”三种常见病因,周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太过笼统,他反复检索古代文献,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的观察,重视用活血化瘀方治疗老年痴呆症。他创制的老年痴呆专用方药是丹龙醒脑片,经过大量药理实验,证明该药作用机理是活血、开窍、化痰、醒神,对血管性痴呆瘀阻脑络证具有明显疗效,临床上也取得较好效果。周小青教授还用对比实验法,分析了经典活血化瘀方治疗冠心病心血瘀证的机理差异,证明血府逐瘀汤对心血不畅病理作用最佳,失笑散对心血瘀滞不行病理无明显作用,丹参饮、活络效灵丹、桃红四物汤对上述两种病理均有一定作用。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揭示中医方剂的作用机理,为提高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2002年,该项成果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健康养生观:
医患双方均要知性
周小青教授认为在临床上医患双方都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医生要耐心普及医学知识,能通俗地引导病人了解疾病,给病人信心;病人要正确认识自身与疾病,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局限。如果大家都能做知性的医生、知性的患者,医患关系就容易和谐。医生和患者都要谦虚好学,多多传播和了解当代医学知识,理性对待医疗、养生等问题。现代人普遍追求养生长寿,而养生要避免一些极端思想,如“辟谷”等方法就颇有争议。周教授强调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能绝对化。“辟谷”法不吃主食,就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说到自己多年研究养生的经验,周教授总结了几句话,他说养生的总纲是“顺其自然,中庸之道”,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形要动,心要静,气要顺,嘴要禁,筋要舒,精要藏。形体常动,心态宁静,气机顺畅,注意饮食,筋骨柔韧,精不过泄。说到动静养生到底哪个更重要,周教授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年轻人强壮,帮助老年人减缓衰老,但是对长寿来说静养是最重要的。具体到运动方式,宜简便易行,适合自身,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他建议人人都要了解健康与养生的基本常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周教授自言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极大,父母传递给他的是向上向善的人生追求,谦和包容的人生态度,合作共赢的人生理念,诚信勤俭的人生习惯。他永远是那个谦和友善的人,话语不多,从不偏激,总是善待病人、同事,偶尔也有童心,与友人对弈,酣战执着,忘记一切……更多时候,他呆在书房,看那些永远看不完的书,琢磨如何提高疑难杂症诊断的精准性。长路漫漫,周教授却安于学术求索的寂寞,思考不止、探索不息,因为他相信,中医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