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
张家界市政协机关驻村帮扶两年记
发布时间:2017-02-19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双坪,七彩蝶变


  ——张家界市政协机关驻村帮扶两年记


  ◆田育才


  二级公路修进村里,新拓宽的村道进行硬化,新修水渠中的涓涓河水流向农田,新安装的路灯照亮村庄,改造后的七彩民居美轮美奂,合作社种植的杨梅枝繁叶茂……


  短短两年时间,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双坪村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诠释了“昔日穷山村,今朝幸福园”的含义。


  双坪村是张家界市政协机关的驻村帮扶村,也是市政协主席汪业元的驻村帮扶联系村。2014年,村里没有任何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全村372户117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69户250人,人均收入仅2020元。


  从昔日的清贫穷苦到如今的美丽蜕变,得益于精准扶贫,也离不开市政协领导和机关的倾情帮扶。“市政协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驻村帮扶工作和机关日常工作摆在一样重要的位置,机关和基层一起抓。”市政协秘书长周双全说。


  精确把脉:绘一张扶贫蓝图


  2015年2月5日,汪业元第一次来到双坪村。在破旧的村会议室里,他组织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了村里的情况汇报和驻村工作设想,与村民们一起谋划发展思路。


  “只有把准脉搏,才能对症下药。”汪业元说,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扶贫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优势怎么发挥、短板怎么补齐,这些都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来不得半点虚假。


  “家里有几口人?种了几亩田?有哪些困难?”为了把准脉搏,市政协机关组织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深入每一户农家走访调查,从收入到房子,从生活状况到身体状况,从出行到用电,从吃水到上学,一一询问,并建档立卡。


  “像犁地一样把全村犁了一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龚厚钦介绍,通过入户走访,双坪村17个村民小组372户人家的家庭情况、经济收入、贫困原因、群众心声等,全都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头。


  基础设施差、交通不方便、产业发展滞后、致富没门路、种养缺技术、创业少资金……针对制约发展的“病因”,市政协机关开出“良方”,制定了《双坪村驻村帮扶工作规划》和《双坪村村庄规划》,提出了“道路通、产业兴、山村美、旅游旺、农民富”的脱贫攻坚奔小康思路,描绘出了双坪脱贫蓝图:村要展新貌,户要换新颜,人要露笑脸。


  蓝图绘就,目标明确。工作组和村支两委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将一件件“实事”变成“事实”。


  效果立竿见影。新修了进村二级公路506米,并铺设成沥青路面;对部分村民房屋进行改造,一栋栋彩色民居在青山绿水间矗立起来;硬化村内主干道2500米,新建机耕道3800米,使村内的公路串联成了路网;对村内水渠进行整修,完成了灌溉、沟渠和部分山塘修复;实施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线损和电压不足的问题;宽带进村,鼠标一点,让村里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开辟了致富新道路;启动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两年多时间,双坪村处处都迸发着“年轻的活力”。


  精心规划:建一座美丽乡村


  70岁的村民宋迪主,守着家里的3亩多田地,种了一辈子水稻、玉米,日子过得紧巴巴。老人眼下最期盼的,是村里的杨梅基地能早点发展起来。“不仅流转土地有收入,基地务工有补贴,受益后还有分成,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宋迪主逢人便夸。


  拔穷根,靠产业。工作队甫一进村,就在培育产业上开动了脑筋。


  选择什么产业?村里和工作组琢磨了许久。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只能是靠山吃山。“邀请省里的专家给土地把脉问诊,最后决定种植杨梅树。”村支书宋书文介绍,村里引进了张家界市一家杨梅酿酒公司发展杨梅产业,企业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栽种杨梅300余亩。


  去年4月,村里正式注册成立了“张家界佰仗峡杨梅专业合作社”,工作组和合作社出资购买杨梅苗发放给合作社社员种植,并邀请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如今,这些杨梅已全部成活,明年就可以大面积收获,进入盛果期后产值可达1200万元以上。


  除了土里刨食,还有没有受益面更广、拉动力更强的产业项目?


  风物长宜放眼量。双坪村处在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内,位于九渡仙岛项目覆盖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处处都是风景。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立足交通快捷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始在乡村旅游方面下功夫,着力把特色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


  在市政协机关的支持下,工作组带领村支两委、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贵州、福建和省内的常德、湘西等地考察,重点考察了湄潭七彩部落、桃源枫林花海、城头山稻田彩绘等特色景区景点,明确了把双坪村打造成张家界彩虹村落的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一位村民家的小杂屋挡在路边要拆掉,他觉得自己吃亏了。村干部劝道:“你家杂屋挡道,谁来旅游?旅游做起来,卖水都够你赚了。”


  如今,全村按城乡建设及乡村旅游规划硬化道路、美化环境,改造民居,修建游步道、停车场、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等,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正在蝶变……


  “发展乡村旅游功成之日,就是山窝窝飞出金凤凰之时!”阳和土家族乡党委书记吴辉说,随着杨梅采摘园、香龙山生态农庄、落坪峪休闲度假区等项目的落地,未来的双坪村将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变田园为公园、变山区为景区,连点成线、以点带面,形成靓丽风景线。


  精准帮扶:铺一条希望之路


  62岁的田运华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土地因修高速公路被征收之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全靠外出打工维持着家庭日常开支。“年龄大了,不能从事强度过高的劳动。”


  汪业元先后6次到田运华家中与其谈心,帮他制订了致富规划,喂养了母猪、土鸡等,预计年收入达6万元。对于今年按时脱贫,田运华和汪业元都信心满满。


  47岁的崔小红一家5口人,自己常年患病,两个小孩正在上学,帮扶人刘桂清从养殖和助学两方面入手,提供了有效帮助;贫困户宋金林的女儿宋婷初中毕业后辍学,驻村帮扶工作组获悉情况后,把她送到市技校学习技术……


  在双坪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市政协机关党员干部27人与69名贫困户一一结对,围绕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积极投身“三个一”行动号召,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一户户地扶,一个个地帮,做到“因户施策”。


  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以资金补助和实物捐赠的方式给予资助,让他们生活得到改善;对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发展种植养殖业,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采取“一对一”帮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确保如期脱贫致富。


  “这两年,我们的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希望。”76岁的村民于泽明和67岁的妻子李小玉,开口就能道出去年的收入账:老两口养老保险有1800元收入,种水稻、玉米收入3000元,养殖猪、鸡、鸭收入2000元,加上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等收入,夫妇俩去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400元,高于2885元的贫困线标准。而且,村里还投入1万多元,对他们家实施了危房改造。“过两年,等杨梅挂果成熟了,那边还有不少收入呢。”老两口憧憬着未来的好日子。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在市政协的帮扶下,双坪村由一个基础设施差的贫困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美丽乡村。2016年,双坪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3100元,比2014年增加1080元,69户250人实现稳定脱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