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天无雨便大旱、天有雨成水灾,让贫困的泉溪村备受困扰。
2015年,泉溪村成为汝城县政协的扶贫点。为此,县政协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扶贫计划,并扎实推进,泉溪村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县政协的努力与付出,让担任该村支部书记已有11年的曹友情感慨良多:县政协是真扶贫、扶真贫,把贫困群众当作亲人一样对待。
如今,泉溪村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水泥路干净整洁,村民干劲十足……今年,这个村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
泉溪村的改变,是汝城县政协落实省政协“三个一”行动的一个缩影。把“三个一”行动具体化,是县政协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切入点。前不久,县政协号召全体委员开展以“助学业、扶产业、促就业、富家业”为主题的帮扶行动,一场“四业”帮扶行动将在全县铺开。
在县政协主席邱文辉看来,决战脱贫攻坚,县政协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汇聚各界力量,助力党委、政府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
基础设施先行
让村子有发展活力
泉溪村有一条穿村而过的河,因河堤多处坍塌,难以蓄水,导致天无雨便大旱,天有雨成水灾。
决战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需先行。2016年春节刚过,县政协原主席肖春英率驻村帮扶单位到此调研后,一项项关于泉溪村的扶贫规划便出台,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道路修建、农网改造、河堤整修等工作很快展开。如今,水渠通了,河堤修好了,村民煮饭再不因为供电不足而半生不熟……
“致富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县政协秘书长邓耿祥提出,泉溪村应立足农业产业化,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多渠道获益、多路子脱贫致富。
很快,泉溪村依托山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产业发展之路。农户流转出来的土地,既可按300元/亩的价格获得土地流转收益,也可以将土地作为入股资本,到年底在保证股本的基础上按投资比例获得分红。
目前,泉溪村流转土地面积约150亩,冬季种植红菜,春季种植毛豆、甜玉米和扁豆,一年四季连续生产绿色环保蔬菜,销往广东虎门、深圳等地农贸市场。
12月19日,55岁的何都娇站在田里采摘红菜,面对湘声报记者乐开了颜:“以前辛苦一年才有3000多元收入,现在合作社采摘蔬菜一天就有60元,比以前好多哩!”
此外,依托泉溪村优美的风景以及数十颗上千年红豆杉的独特资源,县政协还计划引导村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扶贫先扶智
助村民提升脱贫能力
2016年2月,县政协经科委原主任、现任县委督办员的何俭松担任了县政协驻泉溪村扶贫队队长。
第一次到朱康林家时,何俭松感到一阵酸楚。“儿子得了脊索瘤,媳妇得了白血病,还有两个孙子,一个1岁,一个3岁,今后不知道怎么办……” 58岁的朱康林容颜苍老,对着何俭松说着说着就哭了。
何俭松把朱康林家的情况反馈到县政协。“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经县政协多方协调,朱康林家不用出钱,便可获得专业合作社的股份。此外,县政协还在医疗保险救助方面提供帮扶。
扶贫要“扶智”,县政协高度重视教育脱贫。
村民曹景松的两个孩子成绩优异,家中贴满了奖状。但曹家经济困难,欠了一笔外债,妻子又多病,负担全部压在曹景松一人身上。肖春英多次到他家给予鼓励与帮助。“肖主席对孩子的教育帮扶,减轻了我们很多负担,也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曹景松的妻子廖日香说。
扶贫要“输血”,更要善于“造血”。为此,县政协多次组织村支两委党员干部、村民到周边地区考察学习经验,开拓视野。
泉溪村共有213户786人,其中贫困户56户155人。 “每一次学习回来,感受颇多。”曹友情说,村民以一种更为开放的思想、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扶贫工作,也想方设法脱贫。
全员参与
政协人释放大动力
汝城,位处罗霄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接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县政协多次召开会议明确:再难也要干,再苦也要上,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让更多人尝到发展的甜头。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县政协组织开展了“4321”行动,即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帮扶4户贫困户、1名正科级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1名副科级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1名一般干部职工帮扶1户贫困户。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需求……”今年以来,县政协全体干部职工多次走村入户调研、结对认亲,帮助贫困家庭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到县政协任职不到半年,但邱文辉已多次率队到村里调研,看望帮扶贫困户。
根据“四业”帮扶行动安排,住汝城的郴州市政协委员和173名县政协委员将各联系1-3户贫困家庭进行助力帮扶。
何俭松大部分时间住在村子里,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跟踪落实项目。“他与大部分村民都熟识,村民很感谢他。”曹友情说,村民哪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如何帮扶,何俭松都了如指掌。
“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应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政协优势和作用。”邱文辉认为,扶贫不能做表面文章,政协组织和委员在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