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40年前的高考阅卷往事
发布时间:2017-07-07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夏传寿

  

  40年前妻儿送作者去阅卷时的留影

  每年的六七月都是为考试、阅卷而忙碌的时节。每到此时,我总会拿出两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看看,回想起40年前参加高考阅卷的往事。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文革十年积压下来的570多万青壮年男女,从车间、农田、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因刚刚拨乱反正,受时间、教材、考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考试不便在全国统一进行,而由各省、市单独组织安排命题、考试和阅卷等一系列工作。

  我当时在皖南山区广德县誓节渡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有幸被抽调到芜湖参加阅卷工作。当时我虽教书已近十年,可参加高考阅卷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而所在的学校也是第一次派员参加这项神圣而又神秘的工作。

  出发前,妻子替我精心准备了行装,还奢侈地花了半个多月的工资特意买了条当时流行的毛料裤子给我换上。临走那天,她挈女将子,送了又送,叮嘱了又叮嘱,惹得同事们笑话我,笑得我和妻子都面红耳赤。学校的老师还特意用全校唯一的一台海鸥牌120相机给我们拍下了两张全家福,留下了那难忘岁月的影像。

  到了芜湖,我们就被“关了禁闭”,吃喝拉撒睡和阅卷工作都集中在一个农业学校里。那年头连固定电话也不多见,好在有来自大江南北数以百计的男女老师朝夕相处,倒也不觉得寂寞和孤单。

  我们上班时紧张地阅卷,茶余饭后便轻松地交谈阅卷中遇到的奇闻趣事。

  那一年,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是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不到两个月里仓促上阵的。从1966年至1977年,绝大多数城镇户口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只能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农村户口的则回乡务农。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传出,有资格报考的人蜂拥而至,甚至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挤“独木桥” ,来跨越这道“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于是乎,考生的年龄和文化以及反映在答卷上的水平都参差不齐。

  一天,理化组的阅卷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今天改到一份卷子,上面一个题也没答出来。不过这位考生倒也颇有自知之明,自己在卷子上画好了一个大鸭蛋,而且画得阴阳面分明,立体感很强。更有趣的是鸭蛋旁还题了两行字:

  阅卷老师辛苦了,送个鸭蛋来慰劳!

  又一天,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在一份卷子上发现了一首题为《答卷有感》的打油诗:

  小子本无才,老子逼我来。考试干瞪眼,鸭蛋滚滚来。

  令人遗憾的是,和谐的乐章中也有不和谐的音调。阅卷开始几天后的一天,阅卷教室里突然一阵骚动,只见有些老师出出进进,空手出去的老师回来时都背着个草绿色军用布包,装得鼓鼓的。其他老师好奇地一看,原来里面有酒和茶叶。听背包的老师说,这是他们县有关领导专门为看望阅卷老师带来的礼物,县里的老师人手一份。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来,其他市县的老师吵吵嚷嚷起来,羡慕人家之余,都纷纷要求自家的带队人员向家里领导反映,也来慰劳慰劳大家。后来果然来了好几拨慰问使者。

  原以为这是尊师重教的好事,谁知道那个县的慰问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听说,那年那个县有某某领导的孩子参加高考,慰问团是特意前来面授机宜,示意和安排阅卷老师作弊的。听说涉及这次作弊的人员达17人之多。

  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后来参与作弊的所有人员,根据其作弊情节轻重,分别受到了党纪国法的应有处罚。

  高考,尽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总的说来,它还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况且有关部门和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它。因此,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一个很好的形式。

  光阴荏苒,转瞬不觉已经逝去几十个春秋。其间,我不知又参加过多少次多少种的阅卷工作,耳闻目睹过多少件多少类的奇闻趣事。虽然不少已经忘怀,可40年前的高考阅卷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