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嚼之声动十里人
发布时间:2017-05-01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董改正

  菜有色香味,那么吃就有看闻尝,尝后如何?好吃,自然要大碗喝酒大快朵颐,吃得腮上抹油额上放彩,吃速有如风卷残云,牙齿大开大合,咀嚼声闻,才能尽兴。如何形容之?有汪曾祺先生佳句:嚼之声动十里人。

  汪曾祺会吃,喜谈吃,不但自己谈,还邀请同好一起谈,举旗呐喊道:“……凡不厌精细的作家,盍兴乎来,八大菜系、四方小吃、生猛海鲜、新摘园蔬,暨酸豆汁、臭千张,皆可一谈。或小市烹鲜,欣逢多年之故友;佛院烧笋,偶得半日之清闲……”吆喝得好,可惜我没看到此书,也不知另一枚绝世吃货王世襄先生有没有共襄盛举。

  王世襄国故高深,只能高山仰止,而他却有很萌的装束:一架载重自行车,车后架上,绑着锅碗瓢盆及做菜佐料,那是他去朋友家献艺:做菜。老先生虽然著作等身,却谦虚平易,唯对厨艺沾沾自喜。

  王世襄的拿手菜不少,他善于平淡处出神奇,简单食材,做出独特味道。一次老友聚餐,要求每位现场烹制一菜,王世襄做了一个冷门菜:焖葱,结果被大伙儿一抢而空。他也爱谈吃,写的美食文字,获得美食家们的好评,并曾受邀担任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特邀顾问。这一点上,汪曾祺深引为知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人都吃,有贪吃的“好之者”,而“乐之者”是一种境界,表现为“馋”,这是一种痴。梁实秋记载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位亲戚,属汉军旗,又穷又馋。一日傍晚,大风雪,老头子缩头缩脑偎着小煤炉子取暖。他的儿子下班回家,顺路市得四只鸭梨,以一只奉其父,父得梨,大喜,当即啃了半只,随后就披衣戴帽,拿着一只小碗,冲出门外,在风雪交加中不见了人影。他的儿子只听得大门匡朗一声响,追已无及。越一小时,老头子托着小碗回来了,原来他是要吃榅桲拌梨丝!从前酒席,一上来就是四干、四鲜、四蜜饯,榅桲、鸭梨是现成的,饭后一盘榅桲拌梨丝别有风味。这老头子吃剩半个梨,突然想起此味,乃不惜于风雪之中奔走一小时。”最后,梁先生得出结论:“这就是馋。”

  馋才能近乎“吃道”,凡近乎道的,都要那么一点痴气。汪曾祺老来作文,谈吃居多,津津乐道哪地有哪些好吃的,哪家的最好,如何做等等。如果仅仅如此,他只是个老餮或者是美食文化者,作为美食家的汪曾祺,发阐也多,其意味类似王世襄:简单,新意。其中一道菜,汪曾祺谈来,那是相当的自得。

  这道菜叫“塞馅回锅油条”,1977年他给朱德熙写信:“我最近发明了一种吃食”,并细列做法:买油条两三根,切寸长小段,掏出瓤,塞拌了剁碎榨菜及葱丝肉末入窟窿,入油锅炸焦。末了,他得意称之为:“嚼之声动十里人”,说“这道菜是本人首创,为任何菜谱所不载。很多菜都是馋人瞎琢磨出来的”。

  嚼之声动十里人,食客形态毕现,着实是好文字,听来令人垂涎。据说僧人吃粥不许发出声响,以免堕入魔道,这是智慧的,却也残忍。想起小时候赴宴,外公总是嘱咐我,不可咀嚼发声,显出恶劣吃相。席间闻四爷据案大嚼,豪迈潇洒,拿起一只猪脚递给我,一个字:“吃!”我望了一眼外公,美食在前,哪管席后?且先吃来,双手拿定,大口啃来,咔嘣有声,闻四爷大笑:“好!”

  吃乃人生大事,得遇美食,岂能束手束脚?正如作文绘画,得意忘形,且放浪形骸,嚼之大声,传至十里,不亦宜乎?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