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70后”葛剑雄  以国家利益为重
发布时间:2017-05-27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文/图  湘声报记者 刘敏婕


  72岁的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5月22日旋风式到访长沙,在不到24小时内举行了两场演讲,和相关领导见面,接受媒体访问,临走前还遇上了一场气势磅礴的端午雨。

  正如他的博士生、历史作家张宏杰所说,导师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超乎常人的充沛精力和勤奋”。湘声报记者通过微博和他约采访,接到回复是午夜12点40分,通常他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回复邮件和微博网友提问。

  被媒体冠以“葛大炮”之称的他,比照片上看起来瘦小,微微驼背,说话带着典型的上海口音,偶尔蹦出一句“对伐啦”,座下听众忍俊不禁。

  外表谦和客气,但葛剑雄说话直率,毫不回避敏感话题。针对历史研究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他面向300余名听众坦言,“应保证历史学者的研究自由,历史学者也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是所有研究成果都适合马上公开”。

  史学研究应观照国家利益

  22日上午,葛剑雄在湖南大学逸夫楼讲述《传统文化的“传”和“承”》,下午则在岳麓书院开讲《传统与现实:历史研究与历史运用》。

  作为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拥有一批爱好历史的“忠粉”。由于下午演讲的预约过于火爆,所有听众只能凭票入场,连几位湖大老师都被挡在门外。同时,还有20万人收看了这场演讲的微信直播。

  这不是葛剑雄第一次在这所千年书院开讲。2002年湖南卫视和岳麓书院合作《新青年》节目,便曾邀请葛剑雄前来参与讨论。

  相比上午而言,这场演讲更有现实观照性。从中国历史记录的起源、“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延伸到当代中国历史研究,葛剑雄分析了历史研究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强调“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

  “一位外国记者曾经问我,你真的有学术自由吗?我回答,如果我守住底线,就拥有很大的自由。”葛剑雄所说的“底线”,就是国家利益。他以导师谭其骧先生当年主编《中国历史地图册》为例指出,“我们的研究成果如果是不利于国家的,暂时该保密的就要保密。不仅中国学者,西方学者也是如此。”

  因此,尽管葛剑雄对一些敏感的学术问题感兴趣,但并不期待研究成果一定让世人知晓,“有些成果不适合发表,我可以报给相关部门。具体什么时候公开,有关方面比你考虑得全面”。

  葛剑雄近期常常就“一带一路”发表观点,他说,中国历来以“天下之中”自居,无所不有,自给自足,没有对外贸易的概念。汉朝不许百姓随意出关,历史上中国没有主动利用过丝绸之路,也很少从丝路贸易获利,更多的是外国商人到中国来采购丝绸、瓷器等商品,“因此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载满中国货物的阿拉伯沉船” 。

  “对历史不了解或误解,往往会错把历史教训当经验。” 葛剑雄说,“建设‘一带一路’,要像费孝通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既珍爱自己的文化,但也要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文化。”

  在葛剑雄看来,一个真正的历史学者,很可能在当时不为人所理解,或者学术成果不能公开,“但他对历史的价值总有一天会得到认可,他的名不在身前而在身后” 。

  

  没读过大学的大学教授

  谈起高考恢复40周年,葛剑雄向湘声报记者回忆起了当年改变自己命运的那场考试。

  “高中时我想读的是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葛剑雄笑着说。但1962年5月正读高二的他被发现身患肺结核,因为一直未能完全康复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他无奈进入上海闸北古田中学当英语教师。

  1977年高考恢复,已31岁的葛剑雄超过了30周岁的考生年龄限制。一年后,高校公开招收研究生,报考年龄放宽到40周岁,且对学历没有任何规定,令他重新燃起了大学梦。

  尽管和葛剑雄一起考试的大部分考生都有大学学历,最后他仍考取了中国历史地理学泰斗谭其骧先生的研究生。

  他的同门中,有一位来自湖南岳阳地区煤矿的周振鹤。1982年,葛剑雄与周振鹤成为谭其骧的首届博士生,第二年两人经教育部特批,通过答辩提前毕业,成为全国首批两位文科博士。

  “尽管我经常批评高考制度,但针对的是高考的一些具体做法,并不否认高考。”葛剑雄说,“要是没有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恢复,绝不会有我的今天。”

  敢于直言的政协常委

  2017年,是葛剑雄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第10年。除了学术地位外,他的超高人气,也来源于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敢于直言的形象。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前院长朱汉民看来,葛剑雄对于公共事务的关心和敢于直言,正体现了“以历史照进现实”的经世致用之道。

  2012年1月,多省市考研科目的答案在开考前泄露并售卖。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葛剑雄站起来“喊话”教育部部长,“我要求教育部对2012年考研泄题事件作出答复,并向全体考生道歉”。

  还是在全国两会期间,当着一位高层领导的面,葛剑雄提出了一个关于高校经费的尖锐问题。这位高层领导问:是不是你们复旦大学一家如此?葛剑雄回答:“不信你问大家,都一样啊!”

  还有一次,快散会时,葛剑雄突然站起来说:“我只讲一句话,教育部你们要考虑,对学术腐败,到底是零容忍还是零作为?”

  “葛大炮”的名声不胫而走,学生、朋友替他捏把汗,家人也劝他少说点,但他知道这些并未越过底线,“不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外界低估了领导面对意见的水平”。

  由于敢讲、会讲,葛剑雄每年都是全国两会期间最受媒体追访的政协委员之一。

  有一次全国两会期间,张宏杰到住地看望老师,葛剑雄下来接他时,从大堂门口到电梯边,走了半个小时,“因为有四拨媒体记者好不容易抓住他现身的机会,对他进行采访,还有一个记者没有完成任务,又跟着进了房间,聊了20分钟”。

  “两会期间,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前,没有一分钟休息。”葛剑雄说,今年两会期间他拒绝了多家节目录制,“这些节目不错,但往往喜欢把观点推向极致,我觉得不太合适”。

  经过多年的履职实践,葛剑雄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妥协中寻找共识,“要有关方面采纳你的意见,你也要留下余地。如果没有任何妥协,那就不是协商。”

  “我们现在有说话的自由,没有什么人因为在政协说什么话而被追究。”葛剑雄自有“放炮”的艺术,“不能违背宪法和政协章程,而且不是话说得越激烈越好,要看说了有没有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