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声报记者 寻晓燕
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被称为广东创新“双核”的广州、深圳两地,百强创新机构占到广东省的近六成。
改革开放以来,广深两地一直是全国制造业聚集地。在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关口,广深两地如何实现新旧动能蝶变?又是如何以“小体量、大能量”集聚高新科技企业的?
近日,湖南省政协调研组就“关于实施动力变革,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重点课题赴广东省展开对比调研。
调研组发现,在广东经济发展的第一线,一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正在加速向前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表示,广东经验令人心动,湖南要用行动去学习。
9%高位增长!
学广州:经济变革这样破题
“高耸入云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去年一年创造税收超10亿元。在广州天河中央商务区(以下简称天河CBD),像这样年纳税超亿元的楼宇多达51座,其中有15座年纳税超10亿元。”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庾建设向湖南省政协调研组介绍,目前,已有14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河CBD设立了191个项目机构,很多就落户在“亿元楼宇”中。
2017年,广州市天河区以4200亿元的成绩,连续第11年摘得GDP总量全市第一的桂冠。
与往年不同的是,曾经对天河区GDP贡献巨大的工业、商业和房地产等行业,如今似乎都失了“锐气”,增速明显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河依然保持了9%的经济高位增长。
透过天河这一窗口,可以管窥广州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强劲动力。
优化创新生态
参观广州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天河CBD,带给调研组一路惊喜。
首先感受到的是城市风光与人文环境。乘坐电瓶车,调研组一行参观了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城市客厅——花城广场。广场两侧规划建设了少年宫、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广州地标性建筑,高楼林立的道路沿线繁花似锦,仿若置身城市花园。
天河CBD作为天河区经济发展强力引擎,由天河北商贸商务区、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和建设中的广州国际金融城组成,面积约20平方公里,约占天河区面积的15%,但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区的71%。
工作人员介绍,林立于天河CBD的这些摩天大楼,现在已经有了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的新标签,它们助力天河跻身全国三大高科技集聚区,成为全国国家级中央商务区经济总量之首,是新旧动能转换中率先破题的经济地区之一。
在天河区珠江新城寸土寸金之地,既有世界500强和跨国巨头企业,也不乏孕育未来“新星”的众创空间。天河区不断拓展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大力实施“超级孵化器”战略,近年来打造了市级以上孵化器66家、众创空间61家,分别占广州的38.6%和25.9%,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优化创新生态,是天河CBD动能转换的主引擎之一。”天河CBD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天河区因此成功实现了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平稳转换,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新动能培育靠什么
2017年11月,天河区发布《支持软件业发展和企业R&D(编者注:研究与开发)投入实施办法》,是广州各区中第一个推出的专门针对企业R&D投入的优惠政策。
根据该项政策,新型研究机构有望获得每年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还在项目立项、规划、用地、施工报批等方面得到支持。
相关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R&D经费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2%以上,多数国家保持在2.5%以上,而天河的这一指标2016年便达到了2.63%,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例将超过3.3%。
对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发展面临两大问题:办公场地和资本投入。
天河区在这两方面早有动作。2000年,天河就出台了“三年免租”政策,打造天河软件园,之后涌现出一批技术企业。至今,“三年免租”政策也已配套升级。
在投融资方面,天河区从租金、公共运营平台、管理团队奖励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集聚发展,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风投大厦。目前已有319家风投创投机构入驻,占广州的47.3%。
当了解到广东省近年来大力扶持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从而在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时,省政协委员朱皖颇为感慨,认为这是对传统科研机构的有力补充。
“天河CBD平均每周诞生27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人员介绍。
省政协委员李志勇表示,在天河区能够感受到科技创新生机勃发的氛围,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强劲动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率先开展“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商事登记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先照后证”改革的文件,每一项改革措施在天河区平稳着陆、落地生根。
去年12月28日,天河区行政审批局挂牌,集中8个部门43项审批事项,大力推进“互联网+审批服务”,综合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办理路径最短、审批时限最快、服务质量最佳”的政务服务环境。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为企业提供极致的服务,是天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的“秘诀”。
在天河CBD管委会,调研组参观了CBD数字化展厅,在听取了管委会工作人员关于CBD的整体规划建设及政策服务情况后,省政协副秘书长罗双全感慨于天河经济发展的迅猛和营商环境的优越。
工作人员介绍,天河CBD坚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省政协委员张立东认为,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思想引领,规划先行,四轮驱动,协同发展。”省政协委员刘崇斌参加调研后最大的感受是,任何政策的出台,要多方评估,执行过程中如有偏差要动态调整,确保政策正确。
“广东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创新,首先是高质量的体系规划,不仅是对某一方面某一领域进行规划,而是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全领域规划。”省政协委员慕新洪认为,天河CBD的发展策略,体现的是一种激励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自我强身健体之策。
每平方公里经济产出密度居全国之首
学深圳:向创新要动力
2017年,广东每平方公里经济产出超1亿元的城市有7个。其中,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11亿元,远超上海市每平方公里4.7亿元的经济密度,位居全国之首。
在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2.2万亿元的GDP,是深圳向创新要动力、向高质量发展找未来的生动注脚。
“独角兽”创造新动能
在资本市场,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被称为“独角兽”。今年3月,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广东有19家独角兽企业上榜。
位于深圳南山高新区的柔宇科技,被称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代表企业之一。
在柔宇科技的展厅,省政协委员张立东在全球首款柔性电子手写板上写下内容,智能终端上便同步呈现和实时精确保存了下来,神奇的技术令人惊叹。
事实上,这只是柔宇科技基于柔性技术生产的基础产品,该公司还先后研发出一系列颠覆式人机交互技术,包括可弯曲的0.01毫米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新型柔性电子传感器,基于“柔性+”平台的一系列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柔宇科技快速成长为独角兽的秘诀是什么?柔宇科技品牌中心总监林麒认为,一方面,公司创始人团队堪称“世界级”水平,最核心的团队研究该领域已经10年;另一方面,柔宇非常看重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已在国内外储备了超过1800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6月6日,深圳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人潮涌动,总投资约110亿元的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
自2012年成立以来,短短6年时间,柔宇科技已经完成了包括IDG、中信资本、松禾资本、保利资本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6轮风险融资,公司估值已突破50亿美金。
质量是研发出来的
柔宇科技只是深圳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地处深圳后海中心的高新区内,雄踞着不少独角兽企业。在柔宇科技所在的联合总部大厦,深圳科创委为引进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早就开始筑巢引凤,为符合条件的技术创新企业提供租赁优惠政策。
从高新区联合总部大厦往北30分钟车程,可到达长达数公里的深南大道南山段,腾讯、联想、TCL和创维等巨头的总部大楼都矗立于大道两侧。
其中一栋挂着“mindray”红色logo的35层建筑,便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的所在地。
历经27年,迈瑞的研发和销售面向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本土可以将医疗器械产品持续销往全球的主要民族企业。
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迈瑞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约占其年销售额的10%,是国内同行的数倍。在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下,其旗下器械产品和公司的业绩规模,让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在深圳,新型研发机构呈现裂变式创新态势,累计培育了41家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一体化发展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以其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成为引领源头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省政协经科委主任吴金明认为,将研发进行到底,是促使这一切成为现实的“密钥”。
“孔雀计划”引才育才
“只要你有idea,在这里就能实现,深圳是人工智能研发与硬件结合的最佳场地。”深圳华讯方舟的集团联席总裁刘东潭向调研组介绍,华讯方舟毫米波系统集成芯片技术团队入选了深圳“孔雀计划”,并成为深圳宝安区首个入选该计划的团队。
被多家企业提及的“孔雀计划”,是深圳在2010年推出的引进高技术人才项目。
深圳科创委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孔雀计划”所选拔的,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根据相关政策,入选团队最高可获得8000万元的专项资助。
这位负责人以柔宇为例,进一步阐释了“孔雀计划”:“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柔性显示屏,深圳政府通过‘孔雀计划’资助,相当于扮演了最早的天使投资人角色。”柔宇科技的相关负责人也坦言,柔宇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不无关联。
深圳的“孔雀计划”,只是广东全省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在各项人才政策的作用下,在引才育才的环境召唤下,广东正在形成一种“磁场效应”,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纷纷被吸引而来。
“深圳的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内生动力,但最值得湖南学习的,是深圳培育和建设了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系统地优化了经济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核心的项目落地。”参与调研的省政协委员刘胜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