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13日),在十二届省政协第二期委员学习培训班上,由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白晓波讲授的一堂“睹主席遗物,学伟人风范”专题课,让许多委员泪湿衣襟。
穿了20多年的睡衣,上面有73个补丁;晚年卧床读书时戴的两副单腿眼镜;临终时穿过的中山装、读过的书……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珍藏着毛主席的6000多件珍贵遗物,每一件看似普通的物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见证历史风云的遗物
在毛主席的遗物中,有一套专门的理发工具,用一个箱子装着。这是一个牛皮制成的箱子,长方形,外盖有提手和锁匙。给毛主席理发的工具都放在箱内,有手推剪、剃刀、梳子、剪子等。
这套理发工具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添置的,是十分普通的老式理发工具。毛主席既不吹发,也不上发油。他过世时,理发员也是用这一套理发工具为毛主席理了最后一次发。
白晓波介绍,毛主席一直认为补脑有两种方法,一是吃红烧肉,二是梳头。每次会见外宾前理发,他总是利用这几分钟时间进一步熟悉外宾所在国的情况,还常常幽默地跟理发师说:“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咱们各办各的公,互不干涉。”
毛主席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坐过的一张老沙发,看似普通,但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
这张沙发表面看起来与普通沙发没什么两样。“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沙发海绵坐垫上有很多透气孔,沙发底座的木板中央挖了一个圆形大洞。这不仅可以防止坐到上面后身子往下滑,而且还解决了透气的问题。”白晓波解开了沙发的“谜底”。
当年毛主席就是坐在这张沙发上,先后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等政要。
特别是在会见卡翁达时,毛主席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号召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反对霸权主义。
毛主席的床虽是木板床,却与普通的床不一样:它宽达五尺,为了便于放书,一边高一边低。
白晓波介绍,由于毛主席喜欢在床上办公、看书,所以他的床很宽,书堆得很高。工作人员就把主席睡的这边加高了,低的这边用来放书,以免睡觉时书压到主席。毛主席一生喜欢睡硬板床,这既是他一辈子的生活习惯,更是他不务华靡、安于清贫的精神体现。
作为国家元首,毛主席从不讲特殊化,与普通群众一样凭证看病、购物。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发了持枪证,毛主席便是当时持枪的第一位持证人,他的持枪证编号为1号。这张持枪证上面除了毛泽东的姓名与照片外,在枪械与子弹一栏中没有任何记录。馆里还保存着毛主席生前使用过的诊疗证、会议出席证、购货证等。
白晓波说,毛主席一辈子与书为伴,共读过2万余册书,读过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在他去世前的十几天,突然提出要读这本书,当时主席已经没有办法阅读了,工作人员含着泪念给主席听。
多加一粒扣子都是浪费
“主席穿衣服非常单调,基本上是白衬衣加中山装。”白晓波说,毛主席喜欢穿中山装,他的中山装有一个专有名词:毛式中山装。在他的遗物中有灰色中山装10多套。他的中山装一律为5粒扣子,领口会加宽加大。主席身材高大,有一回,裁缝在中山装上多缝了扣子,主席觉得这样既浪费,也花费他每天穿衣服的时间,要求改回5粒扣子。
遗物中还有一件主席穿了20多年,上面有73个补丁的睡衣。不仅仅是睡衣,毛主席的袜子、衣服、毛巾等,都打过补丁。
毛主席一辈子都保持着穿长袜子的习惯。1959年,他回韶山与乡亲们在旧居前留下一张合影,当时袜子就松垮得掉了下来。工作人员经常提醒毛主席:“坐在沙发上,有时候就要注意收回腿,一伸腿就露馅了。”为什么会露馅?因为他的袜子也是缝缝补补,有很多补丁,脚一抬就露了出来。
毛主席还有一条臀部压了一圈又一圈螺纹补丁的裤子,曾穿着它去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工作人员曾劝他换一条,毛主席幽默地回绝:“不要紧,谁看我后面。”
毛主席晚年身体发福,棉织内衣容易缩水,慢慢的这些衣服就穿不得了,主席又不让丢,工作人员就将两件拼成一件,三件拼成两件,接长拼大以后给毛主席接着穿。
珍藏26年的爱子遗物
白晓波还介绍了几件特殊的遗物,其中就有毛主席保存26年之久的毛岸英的衬衣、袜子和毛巾。把爱子的遗物独自保存整整26年,隐藏毛主席内心的伤痛与对儿子无尽的思念。
1950年,28岁的毛岸英赴朝鲜参战,一个月后,他牺牲了。当时有人建议把毛岸英的遗骨迁回国内,毛主席说,不必了,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就这样,毛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埋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大家都非常吃惊。这些物品不是身边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白晓波说,从毛岸英牺牲到毛泽东逝世,中间相隔了26年,毛泽东将这些衣物精心保存了下来。这26年里,毛泽东在北京的住处,至少搬了5次,他瞒过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让任何人经手这些衣物。一位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就这样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
“这些物品体现了毛主席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其实,毛主席用过的都是那个年代最普通的东西,只是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故事,从平凡中看到很多格外不同的东西,而这些恰恰能够打动人。”白晓波说,在对毛泽东遗物进行整理和研究时,自己经常被他的情怀和人格感动得一塌糊涂。
大学毕业就来到纪念馆工作,如今白晓波已在此工作16年,她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伟人,传承伟人精神。”
END
文|湘声报记者 罗艳芳
图|湘声报记者 黄达